真的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小那么小!-嗯,這才是最正宗的小組討論

哪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小嘛!?

說起小組討論,怕是拆書幫里沒哪位伙伴會說沒參加過吧?但是,參加歸參加,你敢保證你真的會組織一次小組討論?不一定。學習現場組織一場小組討論,目的是什么首先得搞清楚。是給出一個問題解決方案,或者達成一個大致無誤的共識。

我親身體驗過了無數次小組討論,看似小小的一次小組討論,細細梳理下來,學問還蠻大的哦。要做好一次小組討論,你得會四招:第一招,分組;第二招,發令;第三招,點評;第四招,控場

第一招:分組

分組,看似小事一樁,有時候稍有不慎,會因小失大哦。分組的質量好壞,有時候會直接決定學習效果產出。分組有好處:減輕當眾表達的壓力;小組內相互啟發的機會;讓更多人有時間分享。提醒幾點注意:

1、每組成員4-6名,建議根據以下因素合理混搭:新面孔、老面孔、會員、非會員、不同級別拆書家、性別、年齡,話癆和悶墩兒,均需合理進行混搭,體現組間搭配的均衡;

2、圍坐,參與度、活躍度會更高,學習者體驗會更好;

3、組員分派,要明確到每一位學習者,尤其是組與組之間的邊界分配要清晰;

4、要指定組內活動的照應人,必要時,可明確小組長。

第二招:發令

發令,其實包括三部分內容:討論的內容、討論的流程、結果的呈現。

1、討論的內容。活動指令應包含清晰的、具體的討論內容。內容設計,一般會涉及情景設計和提問設計,可參考本人簡書《“分步催化”,是個什么鬼?》、《指令,比你想象中重要!》。

2、討論的流程。許多伙伴往往會忽略這個環節,認為無足輕重。其實,小組討論的質量高低與討論流程的清晰與否高度相關。有些人是話嘮,一有機會便一發不可收拾,話鋒靠搶,別人沒說完就搶詞,時間靠想-Ta的一分鐘比別人五分鐘還長,根本霸占了小組話語權;有些人是悶墩兒,半天擠不出一句話來;有些人是領導,尤其是在內部學習時,一言不發也官威自在,別人不敢多言,一發起言來,官話連篇,把小組討論當做當眾訓話、做報告來了,討論結果肯定是唯領導馬首是瞻了。這樣的小組討論怕是大家不少見,學習質量可想而知。好的流程,可讓人成為“招人喜歡的人”;糟的流程,可讓人成為“遭人討厭的人”。

這里給大家推薦一個經典流程,它來自于田俊國老師《玩轉行動學習》:

(1)獨立思考3分鐘:要求每個小組組員獨立思考,把自己關于研討命題的核心觀點寫在即時貼上,每個即時貼只寫一個觀點。

(2)每人分享1分鐘:從小組長的左手邊開始,每人用1分鐘鐘時組內分享自己己的核心觀點,其余組員不得中途打斷,不質疑、不批評,有意見或建議可以先記在即時貼上。

(3)自由討論5分鐘:小組內自由討論,每個人都可以在他人觀點的基礎上橋接、延伸、批判。

(4)形成結論3分鐘:小組長帶領組員歸納總結出本小組研討的結論。

據說,此法在用友大學內部學習大受歡迎,其中緣由,不言自明。大家在采用時,可根據人數、時間和內容,調整每個環節的時長需要。

3、結果的呈現:發出的指令,應該對結果呈現方式有明確的表述。

呈現方式有:1)直接請人口述,或者2)在寫白板紙、寫便利貼、視覺化圖示以后請人陳述,或者3)用角色扮演方式來表述討論結果等等。比如,“請一位代表來分享本組討論結果”,“將討論出的問題解決方案寫在白板紙上,并請一位代表來做陳述”,“請兩討論位伙伴來進行角色扮演,來表現小組討論成果。”

【提示】:一個好的筆記、板書(視覺)記錄官,在小組討論里是不可或缺的哦。

這兩小組,討論得都不錯!

第三招:點評

點評包括兩部分內容:找人點評和拆書家評。

找人點評,就是請小組里,或其他小組里的伙伴來點評。拆書家可以邀請在討論過程中觀察到的、那些觀點有新意但未被本小組采納的,以及對觀點有延伸、拔高、鏈接的伙伴來發言,以此進行一次腦力激蕩。

拆書家點評,是最體現拆書家水平的環節,對學習者掌握討論的內容來說,可以起到強化、提升作用。點評時,要“具體而簡短”,可采用“蘋果”-值得肯定的方面,“洋蔥”-值得完善的方面,進行結構化點評。

【提示】:有多個小組參與的同主題小組討論,應該有一個拆書家點評環節,通過引導,與學習者一起進行比對、提煉、排序、總結,讓小組間的結果趨同并達成共識。

第四招:控場

控場,包括三部分內容:意外(異議)處置;聚攏主題(防止偏差);時間把控。

1、意外(異議)處置,是指在討論過程中,有學習者提出異議,拆書家如何處置。在筆者的簡書《拆書家TF2-2晉級技能點交流》里有講“如何預防異議”,意外(異議)處置,這要求拆書家現場解答異議,把預防方法在現場直接表述出來即可。這要求拆書家對片段內容,以及書籍內容的掌握和熟悉度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畢竟,現場對整本書了解最多的是拆書家。對回答不了的問題,可坦承無知,如果與主題關聯不大的可明確說明下來探討。

2、聚攏主題(防止偏差),是指防止討論內容偏離主題。如果發現小組討論內容偏離主題,拆書家可及時介入,重新申明、強調自己的指令要求與大家現在的狀態不一樣的地方,力爭盡快把話題拉回正軌。如果有學習者糾結于、爭論于、逗笑于某個與學習內容無關的內容,田俊國老師給出的妙招是,問大家,“剛才的發言,對解決我們的問題有什么貢獻?”一般就不會有人再繼續鬧騰下去了,主動聚攏回歸到學習任務中來。

3、時間把控。據說,時間把控最好的方法有三個:第一,有逐字稿;第二,第一+腦子里過3遍;第三,第二+實際演練3遍。秘訣是,熟能生巧。

同學,分組、發令、點評、控場,四招研討下來,這還是你之前記憶中的那個“小小”的小組討論嗎?


【小貼士】:

1、常見的【A1】環節有小組內經驗分享,并有代表起來分享,這不是上面討論的小組討論;

2、TF3-3的微行動學習,現場學習結果經常無高質產出、甚至無產出,拆書家在小組討論這個核心環節沒有處理好,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3、小組討論,其實就是一個發散、收斂,或者再發散、再收斂的一個學習過程。行動學習里有個“Me--Us--We”模式,網絡上可查詢資料不多,上海申活分舵Q學徒等多位拆書家有深度實踐,大家可借鑒:

Me:自己先思考3分鐘,寫出答案:盡可能的多,一張便利貼寫一個答案或一個解決措施;

Us:小組內五分鐘分享并記錄(合并同類項),畫好張貼;

We:在開放式學習模式下,游走參觀他人的,并用筆補充本組答案,形成集體共識;或尋找各組答案之間的差異,并提供解釋或尋求原因。

4、頭腦風暴的幾個步驟,也可做借鑒:1)確定問題;2)激發創造;3)平等貢獻;4)分享討論;5)綜合分類。


這里是拆書幫成都蜀漢分舵三級拆書家楊聚東。歡迎討論,提問。也請不吝指正。您的點贊、評論、分享,當然包括打賞,將激勵我寫更多、更好的關于拆書技能主題的簡書文章。

楊聚東? 2018.03.15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