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看到了一位朋友的手寫讀書筆記,一下子把我帶回到,在學校圖書館的日子。那個時候,也就只是認定,只有圖書館才是真正讀書的地方。可以讀、寫,一體化綜合進行。關于筆記除了讀書筆記,大概就是課堂上做的筆記了,我印象最深的,是課堂上,我特別喜歡記錄,老師所推薦的自己讀過的書,以及他的深刻印象,一般我會把這兩個要素一同記錄。回想起這個細節,我才明白奧野宣之先生為什么會把購書清單也列入讀書筆記的一項重要內容。
那時,有同學翻看我的筆記本,總會發現,我的記錄里有他毫無印象片段,大都集中在這些老師推薦的書里。我想,這就是記錄的優勢吧!如果我當時沒有及時記錄,恐怕也是聽到瞬間激情澎湃,轉念就難以擺脫毫無印象了吧!只是時過境遷,我好像早已沒了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有時候看書,甚至是湊一點空閑,剛開始還認為,這樣看書真是對書的大不敬,可是,幸好,還有寫書評的習慣,也算做了點滴記錄。只是見到那圖文并茂的讀書筆記時,突然覺得自己該端正一下自己的讀書態度了。
日本作者奧野宣之的這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全面介紹了讀書筆記對于推動我們讀書生活的重大作用和非凡意義。對于讀書愛好者而言,這本書里所提供的讀書筆記的方法,已經超越了工具和方法的實用價值,通過利用讀書筆記,來完成選、購、讀、記、活用這段美好的閱讀經歷,活用使我們讀書的最大收獲。
我正是看了這本書對條理性產生了信心。一直以來,我是屬于那種印象記憶法,毫無精準可言,自己寫東西也缺少骨架,結構。總是冠以自己不是那塊料,遠離了那些自己的不擅長的條理性,一貫按照自己的方式繼續,這就是習慣的力量,越來越把自己不擅長的一切束之高閣,變越來越難以靠近。后來偶爾接觸到讀書筆記也可以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記錄,我忽然有些躍躍欲試了。
圖文并茂的記錄形式,一下子定格在我的腦海里,像是樹立了一個榜樣,逼著自己靠近,或者是那個榜樣吸引自己靠近。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里再次提到思維導圖形式的讀書筆記。我覺得強化了我嘗試的念頭。
雖然,從看到那位朋友讀書筆記后,自己就開始記錄了,但我的讀書筆記,還停留在摘抄階段,并沒有評價和總結,只是把看中的內容復制出來。堅持的時間還不算長,但我已經體會到,讀書筆記容量的強大,可以加入自己的評價感悟,加入延伸閱讀書目,加入聯想到的所讀書目,突然覺得自己的讀書筆記,短期內已經得到了一些擴展,跨越了單純的復制。我想這也是習慣的力量。一旦堅持寫讀書筆記,你才能夠體會到奧野宣之先生所介紹的讀書筆記的方法的價值。
事實上每個人都是有讀書筆記的習慣的,只是不局限于寫,比如劃線、折角、書簽、或者迫不及待地分享給身邊人,讀到的精彩片段。這些其實也是不同形式的讀書筆記。只是沒有真正延伸成自己的讀書筆記。
這本書5個章節的內容,并不復雜,前兩章的內容介紹讀書筆記對購書的意義確實填補了我對讀書筆記認識上的空白。讀書筆記頁可以而完成購書清單的步驟,是我從沒有想過的,可見我理解的讀書筆記比較狹義,但讀了作者的闡述,加上自己曾經有過記筆記的習慣,讀書筆記擔當此任的確勝任。
奧野宣之通過讀書筆記已經把讀書上升到一種高度。正如第三章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這部分內容是最吸引我的。因為有很多實用的讀書筆記的小方法非常值得借鑒,當學會使用這些方法來做讀書筆記,自然就可能達到——第四章通過讀書筆記提升自我。到了這個階段就是讀書筆記的一個高度,這就是作者做倡導的“活用”階段。這里包含有重讀,精讀的再收獲和再記錄。一本書所包含的智慧,只有通過通讀,精讀才能被你汲取。讀書筆記就是一個相對有用的工具,幫你梳理和記錄。讀書是興趣,記錄是王道,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是持續你讀書習慣的必要利器。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