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和和他的女人
? ? ? ?知道老板姓和并改稱“老板”為“老和”,是認識他好幾年之后的事。
? ? ? ?我沒有見過,卻經常這么想。
? ? ? ?在男人中,老和年輕時的長相應該是帥氣的:濃眉大眼、高顴骨、兩腮少肉,這就顯得棱角分明,加上他的高個子、寬肩膀,那就更帥了。
? ? ? ?他的女人年輕時應該也是很漂亮的,這從她生的兩個女兒就可以看出來:大女兒高挑身材,橢圓形臉蛋,雙眼皮,左右臉上的幾顆青春痘不僅沒有損害美感,相反使她在婉約的書卷氣之外了多了一點颯爽氣,她目前大學快畢業了,正在一家銀行里實習;小女兒剛剛上初一,正在抽條子的年齡,五官端正,不管笑還是不笑,都挺可愛的。
? ? ? ?如今的老和已經快六十歲了,看上去還像是四十大幾的樣子,個子仍然高高的,只是背略微有些駝、頭發些許稀疏了。眉眼和善有神,扁瘦臉盤上卻多了一絲憨厚的氣質。女人看上去和他的年齡差不多,臉上沒有皺紋,皮膚稍顯松弛,并且黝黑,身材保持得挺不錯,笑起來眉眼間多了一點滄桑。
? ? ? ?目前以及四年以前,他們兩口子和兩個女兒都住在一條小巷里“和記早點”店的小閣樓上(中間幾年是大女兒上大學階段)。
二、老和的夫妻店
? ? ? ?和記早點店是一間老舊的平房,所謂“小閣樓”是指平房天花板上的尖頂部分,而尖頂的坡度很緩,從外面估算,最高的地方也不會超過一米五。
? ? ? ?早點店后墻上有一扇窗戶,天花板內側靠右邊墻的地方開著一個方洞,通往“小閣樓”,下面靠著一個老舊木梯,供人上下用。炸油條的鍋灶放在門口的左手邊,旁邊橫著一張破舊的老式寫字臺,邊上放著一個小炭爐,上面燉著一個小鋁鍋;臺面上擺著一個帶蓋的小木桶,木桶旁放著一個鋁皮收錢盒子、一個盛著酸豇豆的塑料盒子和一個裝滿細馓子竹篾籃子;進門挨著鍋灶靠墻擺著一條長兩米、寬一米許的案板,面上里半邊沿墻一溜子鍋碗瓢盆,外半邊就是操作臺,敷著一層面粉,通常整齊地排著兩長列切好壓好的待炸面條、糍粑和韭菜盒子,操作臺下是好幾個三十斤裝的大桶食用油和百十個碼好的煤球;案板與后墻之間,一張長桌子橫在窗下左側,上面是兩個大大的半截熏得漆黑的圓鋁鍋,桌前的方凳上放著一個豆漿機,機旁有一個盛著白糖的大瓷缸,方凳旁邊放著一個煤爐,爐上放著熏黑的圓鋁鍋;緊挨著長桌的是一張小方桌,頂著木梯;木梯旁邊是一個水磨石水槽,水槽邊上是兩張并排放的鋁皮包邊的刨花板鐵支架長桌,內側靠墻,放置著酒、洗衣粉之類的日雜用品,余下三側放著幾張方塑料凳,供客人坐著吃早點。
? ? ? ?這就是老和夫妻開了二十多年的早點店,大約十個平方,早上六點開門,晚上孩子寫完作業關門。
? ? ? ?小店里出售油條、豆漿、豆腐腦、酸辣湯、韭菜盒子、蒸飯、茶葉蛋,還有炸好的馓子,幾年來我吃過店里的所有品種,卻以前幾種居多。
三、老和兩口子的工作
? ? ? ?我到和記早點店一般是坐客——在長方形簡易桌子邊坐下,吃完早點再離開,所以能經常看到兩口子工作的情景。
? ? ? ?通常,老板熟練地從案板上將一條條切好壓好的面條送進冒著青煙的油鍋,戴著口罩的老板娘則站在鍋灶后面,拿一雙長筷子,不時翻動著滋滋作響的面條,原本密實的巴掌長短的面條便翻滾起來,膨脹起來,很快變成了長長粗粗泡泡酥酥的黃亮亮的大油條,老板娘便用長筷子將它們一一夾起來豎著放進油鍋前面掛著的一個鐵絲網籃里瀝油,再重復著前面的動作。顧客來了,誰有空誰招呼,不過包蒸飯的活都是老板娘來做。她會先問客人要咸的還是甜的,要不要加火腿腸,在寫字臺上那個木桶半邊蓋子上鋪好白紗布,戴上衛生手套,打開另外半邊蓋子,從木桶里抓出一團米飯,放在細紗布上攤平,根據客人需要,用調羹舀出一勺糖或酸豇豆,在上面撒勻,用一雙短筷子夾一根油條過來,折斷、壓緊,掀起細紗布的一端向上卷,使勁卷結實,然后打開細紗布,將蒸飯裝進塑料袋里,轉一圈,這樣就包裹得嚴嚴實實了。不管是對坐客,還是過客,她都這么做,據說這樣客人拿著吃衛生,走著吃不但衛生而且保溫。如果客人同時買了豆漿或豆腐腦和茶葉蛋帶走,她就會用一個袋子裝茶葉蛋,而一邊的老板則早已用一個大塑料杯盛滿豆漿,在口上壓好膜,裝進老板娘早已抻好的另一個塑料袋里,放進吸管,交給老板娘,再由老板娘雙手將塑料袋的拎手抻開套到客人的手指上。……整個過程自然、熟練而又從容。對待坐客,老板或老板娘會將油條橫放在面前的盤子里,而豆漿、酸辣湯或者豆腐腦則用大碗盛滿端上來。
? ? ? ?總之,對待行客,兩口子便配合著照數將物品裝進塑料袋遞給客人,客人或現金或微信或支付寶,付了錢離去;對待坐客,兩口子便配合著將客人要的東西備好放到他們面前。在老板娘招呼客人的時候,老板就會接過妻子炸油條、糍粑和韭菜盒子的工作;同樣,在老板忙活的時候,女人就會接過男人的工作。兩個人的配合非常默契,一般不大說話,偶爾輕聲慢氣地說上一兩句。
? ? ? ?我是個容易感動的人,尤其在挺冷的冬天,享用了一餐熱熱乎乎的早點過后,我的心往往也是熱乎乎的,還泛著睡意的精神也為之振作起來。
四、品品他們家提供給我的美食
? ? ? ?他們家的油條是我吃過的最好的油條:黃亮、酥脆、芳香、大尺寸、不油膩,只需兩根,加上一碗豆漿、一個茶葉蛋,就可以吃飽,能量十足,包我工作一個上午精力充沛。
? ? ? ?他們家的蒸飯是我吃過的最好的蒸飯:飯有咬勁卻又不失松軟,酸豇豆不咸不淡,脆油條稍稍變軟,就著一碗豆漿,或者一碗豆腐腦、一碗酸辣湯,那感覺真是簡直了;我偶爾會吃一回韭菜盒子或者糍粑,那味道也是“正合吾意”。
? ? ? ?關鍵是東西好吃不貴:油條、糍粑、韭菜盒子、豆漿、茶葉蛋都是一塊五,酸辣湯、豆腐腦是三塊五,蒸飯如果不加火腿腸也是三塊五。無論是老板還是老板娘,不管是盛豆漿、酸辣湯還是豆腐腦,都會像怕你吃不飽似的,將碗盛得滿滿當當,恨不得堆尖了才端到你面前。我怕他們燙到手,多次請他們少盛些,可下次再去,不提醒還是盛得那么滿。當然,有時他們的手指會碰到湯汁,看起來不那么衛生,但我并沒有對他們產生過不快——對這樣的厚道人我不能再挑剔什么。
? ? ? ?我每次都會將所點的美食吃個一干二凈。
五、老和兩口子的奮斗
? ? ? ?這些年,糧米、油鹽、蔬菜、雞蛋、粉絲、房租……哪樣不漲價?生意的運營成本上漲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很多早點攤子上的東西也跟著漲價了,普普通通的一餐早飯低于十塊錢,幾乎吃不飽,可這家早點店的所有東西還是和以前一樣,價格似乎從來沒變過。
? ? ? ?有一次,我發現店里的墻壁和地面都新貼上瓷磚了,天花板也裝飾了塑料扣板,以為以后東西該漲價了,可是兩年了,并沒有。我與他們漸漸熟悉起來,便會在他們不忙的時候跟他們聊兩句。聊到生意,兩口子的言語間頗多了些沉重的東西。我提醒他們,別家的油條等等都早已漲到兩塊錢一根了,建議他們也適當漲一些,可老板娘卻說:“唉,現在生意跟疫情之前不能比啊。以前他一大早給煎餅攤子送油條一送就是三五百根,現在連一半都不到了……”老板也說:“好在我們租的房子簽的時間長,到期了肯定要加價的,那時恐怕就租不起了。……小本生意有的賺就行啦!錢不夠用,我有時也會去給人送送外賣,幫旁邊的鋁合金門窗打打零工,貼補貼補……”
? ? ? ?我了解到,老板姓和,兩口子都是安徽人。老和年輕時開過六年出租車,因在當地小縣城里沒生意,便拜了師傅學炸油條。結婚后帶著妻子一起來南京混生活,租了這間房子開了家早點店,一干就是二十大幾年。頭十來年,生意很不錯,還帶出了一幫徒弟,遠的在河南、湖北,近的在來安、盱眙,后來就沒人來跟他學這門手藝了。老和似乎覺得很可惜,每談到這門手藝,他就會說:“……一點也不比你們當老師的容易,這行苦啊,年輕人誰愿意學!早晨三點多鐘起來揉面,磨豆腐,燉茶葉蛋,包韭菜盒子……六點鐘就得開門。再說賺的也不多,過去幾年嘛還可以,現在,你看你來到現在了,才上幾個人?唉,等我們這批人不干了,市面上還不知道有沒有油條賣呢。……”
六、老和家的其他情況
? ? ? ? 和記早點店就在我上班的路上,所以我注定會認識老和一家人。
? ? ? ? 老和聽說我是附近一所中學的老師時,他的大女兒已經上大學二年級了,小女兒正在附近上小學五年級。他告訴我大女兒正是從我們學校考上的大學,連聲夸贊我們學校的教學質量好,還說小女兒將來要是也能上我們學校的高中就好了。從那以后,我們的交流就多了起來,上文所介紹的一些情況就發生在我們熟識之后。
? ? ? ?有些周末,我不想在家里做飯,也會到他們的店里去。如果去得早,老和往往不在家,女人告訴我,他是送孩子去補習班了。巧的話,會趕上老和回來。他將電動車停好,進店跟我打個招呼,匆匆換上藍色大褂便投入工作。他告訴我,大女兒準備考研究生:“……這年頭,沒有文憑什么工作也別想找!……我們怎么能不支持呢?……”去年夏天,他送小女兒去補習班回來,談到小女兒升學的事,對我說:“……投了幾個初中,到現在也沒有回話,我都要急死了。……”我安慰了他幾句。他問我擇校有什么講究,我說了幾點,強調離家近一點好,他很贊同我的意見。幾天后再見面的時候,他告訴我小女兒被一所學校優錄了,我在為他們感到高興的同時,說出了自己的擔憂——學校確實很好,可離家太遠,孩子上下學會很辛苦。他說:“我也想到啦!可是靠近的幾家好學校一點消息也沒有,這么被吊著心里不踏實。……遠點就遠點吧,我天天接送好了。……”
? ? ? ? 去年深秋的一個早上,天氣已經比較涼了,我去吃早點,老和正好送了女兒上學回來,我問:“怎么樣,兩三個月送女兒上學還好吧?”他高興地說:“方便得很,電動車來回半個多小時!……”我說等天冷了可以讓孩子自己坐公交車上下學,對孩子也是鍛煉。老和卻說坐公交車太不方便,時間不好控制,還是電動車爽快。“我不是沒有汽車,這條巷子可真不易出啊!”老和說。
? ? ? ?秋去冬來,小寒節氣,南京下了第一場雪,氣溫急劇下降。那天早上我照例去吃早點,由于去得早,老和父女尚未出門。我見他們穿戴整齊跨上電動車,女人盛了一碗冒著熱氣的餃子交給女兒,女兒似乎還沒有睡醒,將餃子碗放在老和的后背上,老和電門一擰,車子便鉆進寒風中了。主路上的雪雖然掃盡了,人行道上的雪還很厚。我問:
? ? ? ?“孩子每天都在車上吃早飯嗎?”
? ? ? ?“是啊!學校要求六點五十到校,孩子作業多,每天寫到很晚,在車上吃飯能多睡會兒覺……”女人說。
? ? ? ?吃完早點,走出店門,寒風立即裹住了我。我想,老和父女該多么冷啊!想到前幾天老和告訴我他的大女兒回來了,正在一家銀行里實習,將來有機會到銀行上班,我打心眼里為他們感到高興,此時更加希望他們心想事成。不經意間,又想到了此時正坐在父親身后穿行在寒風里的不知道餃子是否已經吃完的老和的小女兒,我希望她能在父母、姐姐的關愛下健康成長。
? ? ? ?聽老和說,生小女兒時,二胎還沒有放開,因此被罰款一萬元,可就在小女兒出生后不久,二胎就放開了。不知怎的,我當時想,老和那時經濟條件不錯,估計是想生個男孩吧?現在卻想,老和兩口子是真愛孩子——不管男孩還是女孩。
七、尾聲
? ? ? ?春節前,我在兔年最后一次到和記早點店吃早餐,老和告訴我明天就歇業了,因為他父親病了,得趕回去。
? ? ? ? “她們跟你一起回去么?”
? ? ? ?“我先走,大女兒實習還沒放假,小女兒還有兩節補習班要上。她們三十回去。……”
? ? ? ?春節期間,我夜里坐在郊區的家里聽窗外的爆竹聲,不禁又想起了和記早點店的一家來,心里不由得生疼,又交織著一些敬意。真心地祝愿他們一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