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我們時不時都要拿出來看看的曲線--約翰·費舍的變革曲線(Transition Curve)。
成長的路上困難重重,我們需要不斷積累、不斷面對沖擊,應對各種意外狀況,度過不斷重復帶來的疲軟和興趣消磨,從而走過一個完整的成長過程。
起初面對變化或新事物的時候,我們往往很興奮,并錯誤的認為發展是線性的,但實際的變化是波動性的動態變化。當困難來臨的時候,我們我就會因為事情的發展沒有按照預期的線性發展而失望、受挫。
此時不明白其中原理的我們就會開始動搖信心,從而作出錯誤的反應,甚至是放棄前面的努力。
大多數事,我們越了解,對它的好奇就會逐漸變低。
但我們要明白,事情的發展就是這樣波動的,不斷向前走,跨過眼前的困難,我們會發現更大的世界,從而引起我們更大的興趣。
前提是我們都得熬過前面的一個又一個困難。
了解變革曲線、理解變革曲線、不時的看看變革曲線就是告誡自己不要給當前面對的困難,自己的情緒變化找一個錯誤的理由:我就是這么笨,我就是這么沒有運氣,這就是我的命...
每一次飛躍都是這樣一個過程,剛開始對新知的好奇、渴望、一腔熱血,而后遇到很多困難、放棄的念頭,最后又重拾信心繼續往前走,然后又遇到更大的困難,然后又各種掙扎,然后走出困境、然后繼續往前走...
人生就是這樣...
最近看《十三邀》許知遠對話郝蕾:
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到了盡頭你才發現,盡頭,還有好遠好遠。
這就是生活,認識它,理解它,承認它很重要。
很多人始終過的不順心就是因為他們一直在與“無?!钡氖伦龆窢?,而不是馴服它,與它為伴。
那么有兩件事很重要。
第一:想起楚我們的目標是什么(階段性目標和人生目標)。
第二:不斷的給自己做心理建設。
想目標,然后心理建設,再想目標,然后再心理建設...
不斷的強化這個積極的正循環。
想清楚、并做到這兩件事,否則可能你將會在第一波困難來臨時就被摧毀,然后稍微掙扎一下,最后被完全吞噬了。
你的生活就會陷入發現新事物,然后遇到困難放棄,然后又遇到新事物,然后又放棄的反循環中。
又回到變革曲線
有了目標,我們需要經常分辨自己處在什么階段,這個階段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我們該怎么去盡量延長某些階段,縮短某些階段,因為:
我們興奮的時候往往過于興奮,我們沮喪的時候往往過于沮喪。
我們沒有保存好心中的火苗,從而讓新生事物迅速榨干我們的激情。
我們也沒有看清終局,從而讓暫時的沮喪打敗我們。
成長、變化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從來都是波動的,充滿隨機性的。
那么我們該怎么應對呢?
我們要做的從來都不是要改變什么,或者是抱怨什么。那注定是無效的。
我們要做的是馴服。
通過不斷的給自己做心理建設,不斷提醒自己,在興奮的時候保持理智,在沮喪的時候保持堅定。
每個人的方法不一樣,每個人處在的階段不一樣,但一切都是心理建設。
有一個通用的方法:
只找個安靜的地方,和自己說說話,把思考的內容對照著變革曲線想一遍,一切都豁然開朗了。最好是寫出來,因為能表達成文字的思考,思考得更清楚。
很多人注定都是在不斷的開始、不斷的放棄,他們總是在向外找,向外尋求一個答案。
而我們要做的卻恰恰相反:時刻停下來向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