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進入尾聲,是時候回顧一下你年初定下的計劃了。有個段子是這樣的,你的2017年的新年計劃是搞定2016年那些原定在2015年完成的安排,只為兌現2014年要完成2013年計劃的諾言。結果怎么樣,2013年的計劃拖延到2017年,并還將經歷無數個死去,復活,再死去的輪回。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夢想不是用來實現的,而是用來裝點心靈的,和圣誕樹的裝飾一樣,節日前掛上去,到時候取下來,沒什么大不了的。
按理說,既然大部分人都這樣,我們也實在無需焦慮。壞就壞在我們總能聽說一小撮人的故事:說要減肥,6個月就能練出人魚線;說要跳槽,幾周后手里就拿到offer若干;說要學英語,幾天后就和老外們混到一起;說要創業,果真就能搞個項目出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些動不動就開掛的人讓我們困惑,讓我們焦慮,讓我們羨慕嫉妒恨。
至于這一小撮人為什么總能成事兒,我們大概都有一些自己猜測。也許他們智商高?意志力強?起點高?有貴人相助?暫且不論這些猜測的對錯與否,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這些猜測有一個共同的底層邏輯:他們有的,我們都有沒有,所以他們注定成功,我們活該失敗。潛意識里,我們在合理化他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敗。
讓我們來假設另一種可能性:這一小撮開掛人士其實并沒有天賦異稟,他們能成功,只是因為他們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大腦就像算法,決定著我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相同的信息輸入,不同的算法會給出完全不同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完全不同的,而那些總能成事兒的人很有可能是活在另一個世界的外星人。
那我們能不能也升級一下算法,去那個美麗新世界一探究竟?今天就給大家介紹這樣一本書《WOOP思維心理學:開啟夢想與成功的秘密》。
關于作者
加布里埃爾·厄延根(Gabriele Oettignen), 心理學家,現任美國紐約大學和德國漢堡大學心理學教授,曾就樂觀幻想對人的觀念、情緒和行為的影響發表過100多篇論文和文章。她以20多年的科學研究為基礎,提出著名的WOOP思維理論,幫助人們將樂觀的想法付諸實踐,該理論在不同的年齡段和生活各個領域中都被證明有效。
由于本書后面的章節中還提到了作者丈夫的研究成果,所以這里也介紹一下厄延根丈夫其人。彼得·戈爾維策(Peter Gollwitzer), 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研究方向為“目標和計劃如何影響認知、情緒和行為”。他提出的執行意圖理論(implementation intenstions)廣為人知,相關論文被引用超過3600次。
關于本書
本書可以說是一本算法升級手冊。它分析了“積極思維”這個老舊算法的局限之處,并開創出一套高效先進的算法——WOOP。WOOP的秘訣在于綜合利用了意識與潛意識,理性與感性,既提供了思考模式,又給出了應用方法。利器在手,我們去一探究竟吧。
核心內容
一味的“積極思維”為什么沒用?因為積極的幻想會讓我們進入一種欣喜、平靜、昏沉的狀態中,這種狀態會削弱我們采取行動的動機。當然,積極思維在一些場景中是有效的,比如當事情的關鍵不是堅決主動采取行動,而是咬牙堅持時,樂觀的幻想很有幫助,甚至不可或缺;但是當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做出承諾時,樂觀幻想就無能為力了。作者給“積極思維”加了點猛料,形成心理對比這個升級版本:在產生夢想之后立刻考慮阻礙夢想實現的現實。最后,為了讓算法更具有實踐意義,作者綜合戈爾維策的執行意圖,構建出WOOP思維工具的整體框架:即愿望(Wish)-結果(Outcome)-障礙(Obstacle)-計劃(Plan)。
一、積極思維為什么沒用?
為測試“積極思維”給人帶來的影響,作者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表明,積極思維產生的幻想會降低人的動力,讓人處于一種愉悅松弛的狀態中,從而削弱采取行動的干勁和動力。那么大腦中到底發生了什么?是什么東西讓人變得懈怠?
原因就在于大腦無法分清幻想與真實。幻想時,大腦受到了欺騙,對想象中的情景信以為真,以為成功已是掌中之物。幻想取代了行動,美夢麻痹大腦。這時候,用以刺激行動的情緒退居二線,我們沉迷在腦補的成功幻覺中不能自拔。
有一個笑話,說的是一個人盼望著能中彩票大獎,他幻想中彩票之后再也不用為生計操心,住上大別墅,開上保時捷,贏取白富美。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一年過去了,他仍然沒有中獎。這時他向佛祖許愿:“佛祖啊,求求你讓我中彩票吧。你為什么不能降福于我?你為什么和我作對?我和你什么仇什么怨?”剎那間,仙樂響起,金光燦燦,佛祖出現了,說:“你倒是去買張彩票啊。”
成功的前提是行動,它是那個最重要的1,其他所有因素都是后面的0。白日夢腐蝕的正是成功的基石,你們說積極思維是不是個大坑。
二、積極思維在什么時候有用?
經過分析,我們已經知道積極思維可能并不像大家說的那么有用,甚至更多的時候會起到反作用,讓我們掉進幻想的坑里。但是,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問題。樂觀幻想與許多其他的事情一樣,具有兩面性,所以問題的關鍵在于條件限制,我們不能向它索取其無法提供之物。知道樂觀幻想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局限,只要用在適當的地方,它當然也能夠助我們一臂之力。
在納粹計集中營里,饑餓司空見慣,犯人被活活餓死的事情經常發生。一些犯人手工制作了一本食譜,里面記錄了各種各樣的美食:巧克力蛋糕、杏仁餅干、水餃、土豆沙拉。一位幸存者說:“編寫食譜,就是編織夢想,這么做在某種程度上為大家帶來活下去的希望。”當命運已不在我們手中時,當我們只能堅持隱忍時,樂觀幻想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就像電影《肖生克的救贖》的安迪,正是因為他從來沒有放棄希望,最終才有重獲自由的機會。
除此之外,樂觀幻想還可以帶來短暫的愉悅感。在治療“創傷后應激障礙”時,治療師往往會讓患者想象自己身處一個安全的地方,一個令人愉悅、給人撫慰的環境中。這種想象能夠幫助處理和治愈他們內心深處的創傷。雖然短期愉悅感只是權宜之計,但只要運用得當也可以調節心情,讓我們以一個更加積極正面,輕松愉悅的心態面對那些還沒有能力實現的宏大夢想。
最后,我們還可以通過幻想來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我們習慣于運用理性來制定未來計劃,列清單,搞權重。可人類作為高度社會化的動物,理性層面中包含太多太多的社會影響和他人期待,真正的渴望反而受到壓抑。只有向更著更加幽暗的潛意識深處走去,我們才有可能發現真正的自我。幻想可以彌補理性的偏差,讓我們有機會從直覺的、靈性的角度直面內心,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探索那些可以真正定義存在的意義。喬幫主說過,在你找到所愛之前,永遠不要停下來。
三、算法升級:給幻想加點料
當作者的研究初次證實樂觀幻想無助于實現夢想的時候,她非常失望。厄延根之所以研究人的幻想,是希望幻想能給那些在實現夢想過程中遇到困難的人提供幫助。如果幻想不會給人們帶來改觀,那么研究就毫無意義。后來,厄延根想到一個干預方法:利用幻想把人喚醒,再賦予他們行動的力量。讓人行動起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心懷夢想,然后立刻將阻礙夢想實現的現實擺在面前。夢想與現實的對峙,就是“心理對比”。
研究實驗表明,“心理對比”能夠幫助人做兩件事:1.在愿望合理時,令其快馬加鞭;2.愿望不合理時,令其抽身退出。這是一個自我調控工具,可以幫助大家合理分配智力、精力、體力,更加明智地追求夢想。
“心理對比”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生活中的難題。比如,你的偶像是Elon Musk,你覺得他制造的TESLA電動汽車太酷了,你也要創業,制造中國最酷電動汽車。這時候,你開始做“心理對比”,發現阻礙夢想實現的現實有:沒錢、沒人投資、不掌握技術、蔚藍已經做出了SUV......當障礙清晰地擺在面前,夢想不再像霧像雨又像風,它變成堅實的存在,一個個有待解決的問題讓夢想現出原形。
除了實現夢想,“心理對比”還可以幫我們消除恐懼,它在處理莫名的和夸大的恐懼方面非常有效。我們童年的時候都有過類似經歷,被人diss說在某方面沒有天分,比別人慢的時候,我們可能再也不愿意去碰觸這個領域,甚至這種對失敗的恐懼會伴隨我們一生。通過“心理對比”,你會發現哪些恐懼是沒有根據的,只是心魔作祟;哪些恐懼是實際的,需要切實應對的。
四、心理對比為什么行?
被試者做“心理對比”時,他們的反應如同頓悟一般:眼神亮了,身子坐直了,一種罕見的放松與專注并存的狀態。作者研究發現,“心理對比”不僅在顯意識層面發生作用,它還能進入潛意識層面,重塑了人們看待現實的方式。
讓我們假設這樣一個情景。你是一個大學2年級的學生,現在是星期一,下周一就開始期末考試。你在自習室里復習,復習間隙開始發呆,默默許愿自己考個好成績。因為你的計劃是出國讀書,所以GPA非常重要。這時候,好朋友發來短信,約你周末一起出去浪。這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很喜歡和她歡快的玩耍。通過“心理對比”,你發現周末赴約是你取得好成績的障礙,它會占用你復習的時間,還有可能影響下周考試中的發揮。在潛意識層面,愿望和障礙被清晰地連接起來。
先想象未來的愿望,然后考慮眼前的現實,我們便會聚焦于一個重要問題:基于以往的經驗,在喚起對未來的期待之后,我們是否能克服實現夢想的阻礙?如果我們認為愿望是可以實現的,未來和現實就會在潛意識層面合二為一;如果愿望是無法實現的,未來和現實便不會結合,反而分道揚鑣。未來與現實一經結合,你每次想到夢想,潛意識中的現實也會被喚醒,引導腦力和精力朝實現夢想這個目標匯聚。
接著上面的情景繼續想象。你拒絕了最好朋友的邀約,但是她說自己下周就要飛去國外上學了,下次見面可能要6個月之后。這時候,你內心開始糾結。一方面是考試,一方面是友誼。在糾結中,你想出來一個折中法,兩個人約在學校附近的咖啡廳見面。因為喝咖啡耗時很短,而且見面地點就在學校附近,可能2個小時就能搞定。你還計劃把時間定在下午3點,因為這個時間段你的效率最低,喝咖啡還可以提神。
你想出來的整個解決方案是便你達成愿望的“工具性行為”(instrumental behavior)。“心理對比”可以在我們感知到的障礙和克服障礙所需的工具性行為之間建立強大的、潛意識的關聯,讓我們聚焦于克服障礙所需的步驟上,而這個過程卻不需要刻意思考或關注,整個決策過程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想想看,所謂高手,勝于無形之中。而且,潛意識中的聯系會加強我們對障礙的覺察能力。這樣以來,我們可以敏銳的發現新出現的信息,立刻納入評估體系,大道無形即視感。
說到這里,想必大家都同意“心理對比”是一個特別nb的思維工具。別急,還有一個終極大招有待釋放。我們都知道,追求目標時,負面反饋很有價值。根據負面反饋,我們可以復盤、學習、調整、改善。但受到大腦中進化早期部分的影響,人類聽到負面評價,就如同遭受敵人攻擊。說白了,我們很難面對來自他人的批評,更別提接受了。不接受通常有兩種表現形式:要么忽略負面評價,要么干脆放棄夢想。人類嘛,就是任性!“心理對比”讓我們有了任性之外的另一個選擇。實驗表明,心理對比能幫助我們更富有建設性的認識消極反饋,將其看作一種可以在將來克服的缺陷,或當前情況下受到的限制,或通過努力可以彌補的不足。另一方面,如果愿望確實遙不可及,“心理對比”會讓負面反饋變的難以接受,促使我們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轉而追求可以達成的心愿。
五、又好用了一點:心理對比+執行意圖=WOOP
“心理對比”已經足夠強大了,但厄延根還想讓它好上加好。她將“心理對比”與其丈夫的”執行意圖“相結合,創造出一套完整的心理學工具思維框架WOOP。“執行意圖”是一種制定計劃的方式,它必須遵守這樣的形式:如果......那么......,即“如果出現了情況X,那么我就做出Y反應。
比如說,你制定了一個減肥計劃,晚上不能吃飯。但是你屢屢破功,晚上總是忍不住吃東西。我們用“執行意圖”來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這樣計劃:如果我在晚上感到饑餓,我就去吃一個水果。如果我吃了水果還是饑餓,我就去睡覺。
作為元認知策略,“心理對比”和“執行意圖”是互補的,因為它倆精準對應實現夢想的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衡量各種可能性并確定目標;第二階段,為實現目標制定行動計劃。“心理對比”讓大腦將未來和障礙聯起來,從而在意識層面和潛意識層面讓你做好實現夢想的準備;“執行意圖”提前設定解決障礙的計劃,讓你可以實現精準打擊。WOOP將心理準備和實踐方法完美結合,實現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WOOP用途很廣,無論目標大小,長期短期。教授可以用它提高學術水平;學生可以用它提高學習效率;商人可以用它做出正確決策;家長可以用它處理親子關系。算法一旦升級,你會發現打怪獸的速度快多了。
六、應用秘籍在這里,拿走不謝
一套完整的WOOP,包含四步:(Wish)-結果(Outcome)-障礙(Obstacle)-計劃(Plan)。老司機開車了,大家準備好。下面開始:
W:愿望或心事。放松,深呼吸,思考一個生活或工作方面的愿望或者困擾。這個愿望或困擾雖然棘手,但你認為可以完成。它可以是你打算在當天、本周、本月、今年之內要完成的。如果你在一個階段有好幾個愿望,那么就選擇對你而言最重要的,把這件事放在思考的中心。
O:結果。當你實現愿望或解決困擾之后的最佳結果是什么?想象一下這個結果,用心去思考,盡量生動形象地想象這件事的相關情況。任思緒馳騁,不要有限制。不要著急,慢慢來。
O:障礙。有時候事情不像我們想象中那么順利。你自身的阻力是什么?阻力是否真實?找到那個妨礙你達成愿望、解決困擾的最核心的內心障礙。這個障礙里最關鍵的想法和行為是什么?是不是某種先入為主的想法?
篩選障礙時,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深挖細剖,找到對你來說最關鍵的障礙。情況不同,這個障礙可能是具體的,可能是某種觀念或情緒,也可能是某種行為。把這個障礙放在思考的中心,用心思考,盡量生動形象地對相關情況展開想象。任思緒馳騁,不要有限制。
P:計劃。克服或規避這個障礙的話,你能怎么做?挑選一個最有效的想法或行動,牢記于心,想想這個障礙下次出現將在何時何地。制定一個“如果......那么......的計劃,重復一次給自己聽。
就這樣。完成了。So easy!
八、成事兒,你也可以!
WOOP就像導盲犬,而你我都是盲人。我們懵懂地開始了一天天的生活,卻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要什么,會遇到哪些障礙。當愿望無法實現時,我們善于自我欺騙,編造種種借口。我們經常陷入愿望的泥潭,把自己困在執迷不悟的想法中。我們限制思維,認為必須要做某事;做A事需要先做B事;不應該去做某事等等。
WOOP不在情緒和思想上與具體的某件事糾纏,它不提供特定的解決方式,而是提供一個發現自我,發現解決之道的過程。在連續使用WOOP的過程中,你會漸漸洞悉路途中的潛在障礙,繼而你會發現,有些愿望并不現實,或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迷人,或與你的其他愿望矛盾沖突。與此同時,那些你從未考慮過的愿望或目標似乎更合心意。通過使用WOOP,我們最大的收獲往往是發現自己身上有大量超出想象的“資源”可以使用。
WOOP是思維方式,是大腦的先進算法。學會它,掌握它,運用它,升級自己的大腦,突破自我的小世界,看到更大的世界,融入厲害的人群,成為他們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