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浩峰的電影《倭寇的蹤跡》里面,主角是一個叫梁痕錄的青年。
他原本是抗倭英雄戚繼光身邊的貼身侍衛,倭寇早已被蕩平,戚繼光也已經去世多年,為了讓戚繼光改制的倭刀萬古流傳,他出來挑戰四大門派,不料被當做倭寇余孽,遭到四大門派的圍捕。
劇情到最后一戰,梁痕錄上門和雙峰六合槍裘冬月比武。
裘冬月已經歸隱,但依然是兵器譜上排名第一的高手。
架勢擺開,白發蒼蒼的裘冬月對年輕的梁痕錄說:
別看我的槍,看我的腳怎么動。
高手只過一招。
梁痕錄想贏,因為贏了就可以開宗立派;
輸了就得走人,就得徹底放下“戚式倭刀法”。
他輸不起——但他輸了。
青年憤然準備離去,裘冬月雙槍托倭刀,叫住了他:
你是輸在功夫上,而不是輸在的刀法上。
截圖來自電影《倭寇的蹤跡》
2.
古典老師在新書《躍遷》中提到了我們“著急入場”的心態。
很多人看到這波知識紅利,就擼起袖子下場來干。
有人火急火燎的開始學習寫作,朋友圈內容激情四溢;
注冊了簡書,開了公眾號,開始寫作,拉了個粉絲群,開始買做21天訓練營。
寫作是好事情,閱讀也是未來的核心技能,但如果目標是為了賺錢,想趕上內容營銷,知識付費的這波熱潮,可能要再掂量一下。
經常和我合作的朋友和我吐糟,說現在有的知識分享者太讓人尷尬了。
45分鐘的分享,有25分鐘是做廣告,在分享中講自己做了一個什么訓練營,歡迎大家來參加。
我身邊也有朋友給我發21天的課程鏈接,說自己在做XXX課,我吃驚的是,我都不知道她會這個!
我說,你的朋友圈過去的兩年都是在曬吃喝玩樂;
你現在忽然像微商一樣發廣告說要賣課,你是不是有點著急了啊!
他說,你不也在賣課么!
——我陷入了沉思。
3.
我是靠功夫在掙錢呢,還是在靠刀法呢?
我學了阿翔老師的手繪課之后,我發現了在二三線城市有大量的想學習手繪的小伙伴。這是很強的市場需求(現在還是)。
可是我還不太會啊,我剛學而已。
怎么辦?
于是我在阿翔老師不去的那些周邊城市(不能影響老師的生意),每個周末都做公開免費的手繪分享。
我還去一些商業論壇去幫忙畫會議筆記,去企業培訓課堂上幫忙畫視覺筆記,在公司內部給同事們上思維導圖課··· ···
為了讓自己周末能達到至少演示級別,我每天把早起閱讀的習慣改成了早起畫畫,午飯后也練習,晚上也練習。
這樣做了十幾場,過好幾個月之后,常州的書店老板趙冰老師說:
小六,你要不要來我的店里開你的手繪課,我負責招生,一個下午600塊。
開訓練營和開微課不一樣,你需要考慮很多很多方面:
學員用什么物料:紙,筆,手冊;你還要設計獎狀,課程環環相扣,要用哪些視頻做練習,每天布置什么作業,怎么點評··· ···
后來有一次聽秋葉大叔做了一次分享,叫《如何做一期受歡迎的網課》,他提到了課程體系,讓我茅塞頓開!
要想做好一個課程,就得做好課程體系。
技能是刀法,課程體系是功夫。
刀法一招一式,很快可以學會;功夫不行,功夫就是時間。
4.
《你的知識需要管理》的作者田志剛老師在一篇文章中說:
任何一個牛B的人,都有一個學徒工的階段。
你追求的目標越高,這個階段的苦難越大過程越長,但沒有人能擺脫這樣的階段。
為什么要有這個階段呢?
這個階段實際上是一個聚焦的過程。
在這個階段,開始的時候你可能什么會做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會去進行亂七八糟的嘗試。
很多小伙伴想跳過這個階段,直接進入聚焦階段。
有人在后臺留言:
六哥,我是xxx,來自哪里,我做過什么,現在xxx;
你就告訴我現在該怎么做吧,我馬上就行動。
我心里一萬只小綿羊蹦騰而過,給了一個建議:每周看一本自己喜歡或者必須要讀的書吧。
這不是敷衍的回答,而是嘗試更多可能本來就應該從自己的興趣和任務出發,然后找到自己的擅長的事情。
這個過程,需要你自己去試,即使你通過職業評測,找到了三五個你的定位,你還是需要去試,這個階段,跳脫不了。
“好的,然后呢?!”很快我收到回復。
我回答:“看40周再來找我。”
——放心吧,不用擔心我的工作量,因為他不會再來找我。
秦陽說,成功這條路上人不多,因為堅持的人實在太少了。
十年前我們學習的是是李笑來,古典,秋葉,蕭秋水;
十年后,還是我們熟知的知識IP還是他們這群人,這難道不能佐證么?
5.
行動不要等,但成功要等。
星姐在她的《你自以為的極限,只是別人的起點》書中說:我們大多數人一輩子輸在了一個字上面,這個字就是——“等”。
《刻意學習》的作者小S說:我們的成長困境都是因為我們一直在糾結,光在那里想。
一直想是永遠沒有可能的,因為影響著你成為現在的你的那些因素沒有變。
只有行動,才會讓你原來一成不變的世界開始有新的變量;
有了這些變量,才有新的可能。
古典老師在他的《躍遷》這本書中提到一個非常違反直覺的案例:
只在甜蜜區擊球——這個說法來自棒球界“史上最佳擊球手”泰德·威廉斯。
甜蜜區是指擊球概率高,適合把球打到核心區域的擊球區。
只打甜蜜區里的球,放棄一切非甜蜜區的球(無論有多唾手可得),是泰德的不二法則。
這種看似笨笨的比賽戰略,使他保持了高達0.4的擊打率。
行動不要等,成功要等。
要一直嘗試,持續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等待“甜蜜區機會”。
在甜蜜區獲得得分,面對非甜蜜區的球,我們也要練習如何判斷。
所以就算我在網上賣知識賺錢,那也是小部分時間,大部分時間在干嗎,在寫文章,作線下公開課,作社群活動。
小結:
我在看《躍遷》的時候,就一直在感嘆:古典老師的想法為什么如此讓人拍案叫絕呢?!
書的結構,理論,案例,比喻,插圖,為什么都這么高的水準呢?!
我用采銅老師教的深度閱讀的方法,從一個寫作者的角度去讀一本書。
我看到了古典老師的套路,然后我問自己:
啥時候我也能寫出這么牛逼的書呢?
我差在了功夫上,能幫我補足的,只有時間。
一條魚和做一份壽司相比,這里是幾年的功夫距離。
壽司店隨處可見,一把刀的手藝嘛;
但是像壽司之神的小野二郎的功夫,你可能需要做四十年。
這一波知識付費的紅利你是趕不上了,但下一波你還有機會。
下一個浪什么時候來?
我不知道,也許明天,也許下半年,也許明年。
但我們可以常守在海邊,每天練好沖浪的本領。
剩下的,就是潛心等待。
我是彭小六。
讀完今天的文章,你覺得你和你心目中的高手差在哪里?
歡迎在評論區和我討論。
作者:小慕哥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