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后一個節氣,冬至,我專注地制作了這款美味十分誠意十分的菜肴:酸菜燜鵝。權當犒勞自己,犒勞為這個家或大或小地付出的每一個家人。
所用到的配料:八角一顆,草果一顆,小茴些許,酸菜一棵(量隨你,但不可喧賓奪主),香菜一小把,蔥一小把,生姜片十片
制作流程:1,燒熱鍋子,將生姜炒干至散出味道。2,把小茴,八角,草果一并放入鍋中,與生姜一起炒。3,鍋中倒入油,待爆香鍋里的配料后倒入鵝肉。
鵝肉入鍋后,不要急著翻炒,而是讓鍋中的熱氣慢慢逼出鵝肉的油脂。一兩分鐘后,翻炒,加入佐料豆瓣醬或者柱候醬一勺,滴入些許醬油提提鮮,翻炒幾遍。再灑上兩酒蓋的米酒,然后倒半碗料酒灑進鍋中,翻炒幾下,蓋鍋。中火燒三分鐘后,往鍋里加入沒過肉面的熱水,蓋鍋,大火燜。
關于酸菜的挑和處理。挑選時,最好問清楚是咸菜還是酸菜,或者買回家后先嘗嘗味道,即使是酸菜,也有些咸味很重。過咸就提前泡水,味道合適了再洗干凈切好。小確幸地,我發現一檔口的酸菜味道十分地道。
炒酸菜時,建議先不放油。將酸菜倒去熱鍋中,翻炒,直到炒干酸菜表面的水。然后放油少許或不放油都可以,燜鵝肉多的是油被燜出來。
將燜了大概30分鐘的鵝肉轉移到瓦煲中,事先透好碳火,繼續用瓦煲燜制。為何如此麻煩的更換用瓦煲,因為瓦煲致密性好,燜制中不會流失過多的水分和香氣,使煲內的食物味道更濃郁。加之現在天氣冷,瓦煲能更長久的保持食物的溫度,即使一頓飯吃下來,食物還是有余溫。
再一個三十分鐘,鵝肉燜透時,往煲內放入炒干的酸菜,翻動,使鵝肉酸菜混和。蓋好,再燜五分鐘,加入香菜和蔥段,再淋上蠔油,提鮮的同時令湯汁更濃稠。大功告成。
小提示:干炒酸菜更有味道,若果家里瓦煲,事先炒好酸菜待用。香菜蔥段不要過早放,過早就會被燜黃,沒了清翠的色澤;若果湯汁不夠濃稠,可以打個生粉芡,這樣收汁容易又濃稠。
冬至,一般沒假放,只是提前下班,在外工作的人很難回家跟家里人一起過冬。所以中午時我叫上了獨自在家的太奶奶(堂的)一起吃飯,她的孫女,我和孩子們都叫她姑仔,讀初中,寄宿,中午時沒回來吃飯。我打通她的電話,叮囑她下午回家,來我家吃飯。
下午,我再一次燜好一煲酸菜鵝。晚上,我們圍著大大的桌面,對著一桌佳肴大快朵頤。節日里,就是需要有這樣的氛圍:一家老少坐滿席,同享美食,分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