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個在南京上大學認識的學妹,因為畢業后的3年,事業不順,跑來問我們一圈人關于考研和考會計這事
她非常的焦慮,以至于表達的時候,會把她的問題壓力給到我們這些朋友
“我該怎么辦”“我要知道,我還要問你”“你只要告訴我信息就行”“我知道你為我好,可是你這個對我不管用,那你就告訴我,我想要未來年薪5位數,我怎么實現吧,或者哪怕現在你們有誰介紹一份靠譜有前景的工作給我”“你就不能像我那個朋友那樣說的我覺得舒服,我自己還不知道答案嗎?我知道答案就在我心里,你只要讓我舒服,看到我的感受就行”
我這位學妹一貫是獨立自主的,只是一碰到棘手的問題,她的獨立性就消失了,言語之間無形中把問題轉嫁在我們身上的時候,她其實并不知道
我被炮轟了快1個小時以后,當機立斷跟她做真實自我的表達,“親愛的,我很想幫你,但是你的表達讓我挺不舒服的,我為沒能幫到你感到抱歉,但是我感覺壓力好大,而且當我聽到你把我跟別人對比的時候,我覺得不被尊重”
本來一直焦慮和抱怨的她,聽到我的描述的時候,她及時的看到了她的表達對我產生不好的影響,她馬上解釋到,“我也不是就想讓你幫我解決問題,我能自己解決的,我不會來找你”(其實這話很矛盾[捂臉],那你是想來找我做什么呢?)
“看上去你很希望我看見你的需求和真實感受,但確實這個難度不小,畢竟我道行不夠啊”我回答道
“那誰誰誰,不就可以很好的幫我”我學妹的原話
“親愛的,聽上去你覺得我應該能夠看見你和幫到你,那你能不能接納一個,現在還沒辦法達到你要求的我呢?”我反問
她繼續陷入她的糾結和焦慮之中,但是情緒慢慢下來了。
我們其實外人都看出來她被她的情緒控制著,卻無法平靜,我嘗試了積極傾聽,但是被她擋在門外。
我是真的想幫她,但是道行不夠深,但是我接納我自己,接納一個在學習路上的我,以一個空杯心態來汲取身邊的正能量。
有的人是真空杯,有的人是看不到自己空杯,有的人是自己把自己當做空杯的。而這種狀態下會影響著自己去看待事物。
最近的我,接納我自己幫不了太焦慮的朋友或者身邊的媽媽,我愿意放下架子告訴各位,我不是權威,更不是心理醫生,但是志向是做一名講師,我愿意傳播我覺得有價值的育兒理念并且幫助我身邊的媽媽,但我也接納我美中不足,幫不了所有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