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再說說個人對于教育的觀點。曾經看過盧志文先生寫的一篇文章,其中主要闡述的觀點就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去教會學生體驗幸福并獲得幸福。我是對此深有感觸。教育,是教會每個個體追求幸福的事業。我們真正需要構建的是指向“幸福”的教育,而不是指向“成功”的教育。應試教育只做題,應時教育多作秀,應景教育只做假。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急功近利,所以教育改革課程改革就要從根本出發,表面的東西改革起來是相對簡單的,但是如果不把根深蒂固的東西剔除,那么表面的改革也是徒勞無功的,當然這也是最難的地方,所以改革的過程也不能是急功近利,從點滴開始慢慢探索和改變。我們的發展吃了多少急功近利的虧,當年“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讓中國的發展走了多少彎路,口號并沒有錯,只不過還是急功近利惹的禍。還有萬人吐槽的中國足球,也同樣是包含了這個原因而發展滯后,甚至我們的改革開放也難以幸免,發展中問題不斷。盧先生在文中說了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然而現在的農業卻越來越工業化。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生產效率的極端追求,帶來很多困擾人們的問題。教育也是同樣的道理,加工過度、添加過多、功力過頭。所有,我們要呼喚自然的、綠色的、生態的、簡約的、適合的幸福教育。?
? ? ? ? 我們的價值觀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教育觀念。就拿買房子等事例來說吧,從傳統的思想來看,我們是要努力奮斗攢錢夠了然后買房子,即先苦后甜。然后大部分西方人的思想觀念和我們卻是相反的。中國人傳統的認為幸福在成功之后,所以我們要不顧一切先追求幸福。西方人則認為,幸福在成功之前,人人都可以追求幸福但不一定每個人都可以獲得成功。
? ? ? 我們兒時座右銘大多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梅花香自苦寒來”、“學海無涯苦作舟”,可是我們真的不能享受學習嗎,當做一種生活態度生活方式的教育肯定是更有效果的吧,常說的便是活到老學到老,這就要求我們把學習和教育應該當成是生活的基本方式,無形中滲透影響人們的生活,在潛移默化之間變成一種習慣而不是一種任務和負擔,若形成這種良好的風氣相信一切問題都是紙老虎。兩種觀念的差異也便是映照在教育觀念上。我們想象一下,當成功要為幸福讓路的時候我們都會變成什么樣子,是不是奶粉中就有了三聚氰胺,雞蛋中多了蘇丹紅。真的是太了怕了。
? ? ?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掛在嘴邊的東西為什么我們不能夠注意呢,這可是百年大計。不管是在規劃還是改革還是在施行上,都要用長遠的眼光去對待,這個可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