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依戀關系是如何形成的?
依戀關系是指孩子和照顧者(一般指母親)之間的情感紐帶,讓兩者在感情上相聯結。依戀關系的形成從嬰兒一出生就開始了,并在孩子生命的前幾年逐漸發展出一套模式。盡管這些模式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人們對于不同對象也有不同種依戀模式,但這些早期發展出的模式會影響每個人在未來的人生中與他人的人際關系和聯結。
依戀是從嬰兒時期產生
依戀一直被專家們深入研究,而一個叫作Mary Ainsworth的人對依戀研究有重大進展。他認為依戀關系中個體間的重要差異在于依戀的安全性或不安全性。于是,她與同事( 1978) 設計了陌生情境測驗( strange situation test),評定 1歲嬰兒對其母親的依戀的安全性。
陌生情境測驗是在一間實驗性玩具室內觀察嬰兒、養育者 (多為母親) 和一名友好卻陌生的成人在一系列情境中的行為與反應,讓12個月大的嬰兒和他們的父母分開,繼而重聚,測試給依戀做出了以下幾種分類:
安全依戀 (Secure),占比65%,這類兒童與母親在一起時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總是依附母親,當母親離去時,明顯地表現出苦惱。當母親回來,會立即尋求與母親的接觸,很快平靜下來并繼續玩游戲;
回避型(insecure- avoidant)依戀,占比21%,這類兒童在母親離去時并無緊張或憂慮,母親回來,他們亦不予理會或短暫接近一下又走開,表現出忽視及躲避行為,這類兒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與母親的安慰沒有差別;
而反抗型 ( insecure- ambivalent)依戀,占比14%,此類兒童對母親的離去表示強烈反抗,母親回來,尋求與母親的接觸,但同時又顯示出反抗,甚至發怒,不能再去玩游戲。
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還發現一些兒童的行為不符合以上三種類型的任何一種,且這些兒童曾有被虐待與被忽視的經驗,于是,Crittenden(1988) 提出另一依戀類型:不安全依戀,破裂型 (insecure- disorganized),占比4%,此類兒童對母親展現出冷漠。
這個研究同時也讓大家把注意力轉向父母撫養孩子的方式,安全型的孩子的父母,普遍比較注意回應孩子的需要,而另外35%的孩子的父母,則對孩子的需求不太敏感,或者對孩子的回應無法一以貫之,并時不時會拒絕孩子的需求。
02.
成人的依戀類型
過去,大家一直研究兒童依戀,直到1987年,?Hazan和 Shaver發表了一篇題為《浪漫的愛可以看成是依戀過程》的論文。他們認為 Ainsworth等人提出的三種依戀類型同樣也能應用到成人的戀愛過程中。
研究認為,兒童期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依戀特征,成年以后仍然會顯露出來,所以成年人也應該具有和兒童一樣的依戀類型分類。
A-回避型占20%:與別人親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發現自己很難完全相信和依靠他們。當別人與我太親密時我會緊張,如果別人想讓我更加親密一點,我會感到不自在。
B-安全型占60%:我發現與別人親密并不難,并能安心地依賴于別人和讓別人依賴我。我不擔心被別人拋棄,也不擔心別人與我關系太親密。
C-焦慮—矛盾型占20%
:我發現別人不樂意像我希望的那樣與我親密。我經常擔心自己的伴侶并不真愛我或不想與我在一起。我想與伴侶關系非常親密,而這有時會嚇跑別人。
? 這三種類型的成人比例與嬰兒的安全型、回避型和焦慮一矛盾型的比例分配非常匹配。這個研究也支持了新弗洛伊德理論的觀點:從成人的行為中能找到他童年經歷的痕跡。
但是以上分類也不是絕對,然而在親密關系中,有些研究者將回避型與焦慮矛盾分成四類依戀關系:
1、安全型(Secure),焦慮感和回避感都低的人;
2、癡迷型(Preoccupied),焦慮感高、回避感低的人);
3、疏離型(Dismissing-Avoidant),焦慮感低、回避感高的人;
4、恐懼型(Fearful-Avoidant),焦慮感和回避感都高的人。
因此,可以看出,安全依戀的人,也有一定程度的焦慮感和回避感。
03.
依戀在戀愛中的表現
盡管研究已經證明,嬰兒時期的依戀類型和成人親密關系中的依戀類型具有相似性。母親或者戀人給予你較多的回應時,會給你帶來較多的安全感,但并不是所有不安全依戀的人會選擇安全依戀性伴侶。
不安全依戀型的人,在戀愛中通常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1)擇偶
通常會不由自主選擇我們已經存在的、熟悉的依戀模式,也就是說,由于在嬰兒時期,父母不能給予我們及時的關注和持續穩定的愛,導致我們成為不安全依戀,在戀愛時,我們會無意識地去尋找這種不能給你安全依戀感對象,盡管每次都能給我們造成一定的傷害,可是我們會重復這種糟糕的戀愛。
(2)不安全感
而不安全型的人,對生活中的很多細節較為敏感,容易擔憂/懷疑對方的行為。但是這種行為并不會很好地去解決問題,反而通過激化矛盾,通過不斷質疑對方,強迫對方做出一定的承諾,來緩解內心的不安全感,然而長期以往,給對方造成較大的壓力,而不得不逃離不安全依戀的人。
(3)不能很好的表達情感
不安全依戀的人,在與戀人出現矛盾的時候,不懂表現自己的真實想法,在感到不安全時,通常會發泄情緒,希望對方做出行動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在出現壓力或者害怕失去戀人的時候,往往表現出冷漠和不在意的一面,通過這種防御機制,來隔離傷害。
(4)過快投入一段感情
?癡迷型依戀的人,往往在還不了解對方,認識時間很短的條件下,就全身心地投入一段感情,過于將對方理想化,現實相處也就容易形成較大反差,感情很難長期持續。
04.
如何處理戀愛中的不安全依戀
通過研究證明,我們的依戀類型從嬰兒時期就已形成,所以不安全依戀可能會伴隨我們的一生,甚至很難改變,但是通過長期的心理治療,通過不同的經歷和有意識的努力,會讓你變得更有安全感。
不安全依戀類型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獲得幫助:
1、最有效的改變依戀途徑是找一個安全依類型伴侶,或增加你的安全感,從而能夠很好自己的情緒。
2、學會說出自己的弱點,將自己是不安全依戀型告訴對方,讓他理解你的多疑行為。
3、提升自我價值感,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不用逼迫對方做一些行為來證明你值得被愛,因此,你就不會因此過于猜疑和敏感。
4、學會提出需求,對于自己的正常需求,不用害怕,堅定地讓對方滿足。
5、勇于冒風險,不要在感情中“玩心計”,不要嘗試“操縱”對方,直接、坦誠。
6、練習接納你自己、也接納他人,不要過于挑剔自己與別人的錯誤和不足。
7、當矛盾發生時,不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反應,而是學著去處理和應對。學會從“我們”出發去看問題,而不是“我”。
不安全依戀是在嬰兒時期已形成的類型,因此,更加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增加自己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