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嘎石窟遺址位于札達縣以北40公里處,距“古格王朝”遺址西北約40千米,東嘎石窟散步在東嘎村北面斷崖上,其中繪有精美壁畫的幾個洞窟集中在東面一片呈U字形的山崖上,石窟掩映于荒蕪的山腰中,這是在1992年才被發(fā)現(xiàn)的石窟壁畫遺址,是中國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遺址,其中在半山腰的三個洞窟中的東嘎壁畫保存較好。
沿著陡峭的石階,走進洞窟,仿佛突然進入了一個琳瑯滿目的佛國世界。東嘎一號窟四面墻壁畫滿了大大小小的壇城,構(gòu)圖嚴謹,色彩鮮艷、造型獨特,畫中既有飛天侍女像,也有動物圖案,各種圖案讓人眼花繚亂??唔斢斜昏彸伤膶酉嗷ソ徊嬷丿B的套斗形,所繪九重圖案內(nèi)容繁復(fù),有伎樂人、承柱力士、化佛小像、雙鵝、五鹿相環(huán)繞、各種塔式及吉祥飾紋等。
東嘎二號窟內(nèi)中間有兩座方形的塔基,塔身已損壞,是窟內(nèi)供養(yǎng)塔??邇?nèi)北面設(shè)長形佛龕,塑像大多已不再。佛龕上繪有數(shù)排佛、菩薩像。西、東壁繪以大量排布整齊的菩薩像,像下均有藏文題銘,數(shù)量繁多??唔斃L以曼荼羅圖案,周圍又穿插以飛天、多臂觀音、各類金剛、神靈及佛像、菩薩等造像。? ? 東嘎三號窟面積小,損壞程度比一、二號窟較為嚴重,四壁壁畫下端脫落較多,窟頂部分壁畫尚完整??唔斢扇厣徎ㄐ螛?gòu)成曼荼羅圖案,中央位置原繪有一坐佛,四周八蓮瓣中飾以羯磨金剛杵等法器。第三重蓮形圖案中繪有八大脅侍菩薩,菩薩在蓮臺上,手中持各種法器。
東嘎石窟遺址在西藏歷史、宗教檔案中沒有文字記載,是一個尚待破解的文化之謎,洞窟壁畫有近千年的歷史,考古研究價值極高,為研究名揚海內(nèi)外的阿里古格王朝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阿里地區(qū)文物搶救工作辦公室于1997—1999年間開展了對含壁畫洞窟的加固、山體治水以及壁畫保護,并在2009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對遺址進行了全面的復(fù)查和登記。1996年被列為西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舉世矚目的國之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