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000年繪畫史——敦煌壁畫

敦煌壁畫:滿壁風動,天衣飛揚。中國古代殿宇、寺廟、石窟和墓室之中的壁畫是珍貴的歷史遺存,是用畫筆記錄的歷史,是諸多社會現象的形象記錄;壁畫是集大成、多學科的綜合藝術,它的渾厚博大是無可比擬的。 壁畫素有——“墻上博物館”的美譽。 壁畫存在的方式是極為脆弱的,自然的、人為的因素都在加速著它們的消損,所以專家稱它為:行將消失的國寶。中國歷代壁畫的遺存,跨度時間長,分布地域廣泛,數量眾多且內容豐富。在搜集整理和臨摹中,選擇其有代表性的典型,旨在把各個時期連接起來,從中可以觀瞻其發展的途徑和演變的規律。

黨河絕壁的巨幅自然巖體壁畫《飛天》

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仙亦稱為飛天,飛天、飛仙不分。后也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飛仙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指的敦煌飛天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后來成為中國敦煌壁畫藝術的一個專用名詞。

象征和發展

在中國的飛天多畫在墓室壁畫中,象征著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升天。墓葬中和羽人一起出現的還有各類神仙。戰國甚至更早期墓葬中就有升仙場景,東漢以后隨著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傳播更為流行。佛教傳入中國后,與中國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仙亦稱為飛天,是飛天、飛仙不分。后業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敦煌飛天指的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后來成為中國獨有的敦煌壁畫藝術的一個專用名詞。

藝術形象

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不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復合體。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佛教天人和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長期交流后融合為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它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沒有圓光、借助云而不依靠云,主要憑借飄逸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凌空翱翔的飛天。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跡。

時代特點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在洞窟創建同時出現,從十六國開始,歷經十個朝代,歷時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隨著敦煌石窟的建成而消逝。在這千余年的歷史長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權的轉移,經濟的發展繁榮,中西文化的頻繁交流等歷史情況的變化,飛天的藝術形象,姿態和意境,風格和情趣,都在不斷地變化,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藝術家,為我們留下了不同風格特點的飛天。一千余年間的敦煌飛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變發展的歷史。其演變史同整個敦煌藝術發展史大體一致,分為四個階段。

興起時期

從十六國北涼到北魏,大約170余年,此時期的敦煌飛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飛天的影響,大體上是西域式飛天。但這一時期兩個朝代的飛天特點也略有不同。莫高窟北涼時的飛天多畫在窟頂平棋岔角,窟頂藻井裝飾中,佛龕上沿和本生故事畫主體人的頭上。其造型和藝術特點是:頭有圓光、臉型橢圓,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飾環孬,頭束圓髻,或戴或蔓,或戴印度五珠寶冠,身材粗短,上體半裸,腰纏長裙,肩披大巾,由于暈染技法變色,成為白鼻梁、白眼珠,與西域龜茲等石窟中的飛天,在造型、面容、姿態、色彩、繪畫技藝上都十分相似。

最具有北魏風格的飛天,是畫在第254窟北壁的《尸毗王本生》故事畫上方的兩身飛天和第260窟北壁后部說法圖上方的兩身飛天。這四身飛天的突出特點是:頭有圓光,戴印度式五珠寶冠,臉型修長,因變色原因,成為白鼻梁,白眼圈,為小字臉。上體半裸,腿部修長,成大開口“U”字形。衣裙飄曳,巾帶飛舞,橫空而飛,四周天花飛落。雖然飛天的肉體與飄帶已變色,但衣裙飄帶的暈染和線條十分清晰,飛天的飛勢動態有力,姿勢自如優美。

敦煌壁畫,特指中國敦煌石窟內壁的繪畫藝術作品,屬于世界文化遺產。敦煌壁畫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522個石窟歷代壁畫,規模巨大,技藝精湛,內容豐富,題材廣泛。

敦煌壁畫描繪了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寄托良愿,安撫心靈。敦煌壁畫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審美特征和藝術風格,源于生活,美賞生活;源于藝術,集成藝術;源于世界,分享世界。

造型特色

敦煌壁畫中有神靈形象(佛、菩薩等)和俗人形象(供作人和故事畫中的人物)之分。這兩類形象都來源于現實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質。從造型上說.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氣息,時代特點也表現得更鮮明;而神靈形象則變化較少,想象和夸張成分較多。從衣冠服飾上說,俗人多為中原漢裝,神靈則多保持異國衣冠;暈染法也不一樣,畫俗人多采用中原暈染法,神靈則多為西域凹凸法。所有這些又都隨著時代的不同而不斷變化。

與造型密切相關的問題之一是變形。敦煌壁畫繼承了傳統繪畫的變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動物和植物形象。時代不同,審美觀點不同,變形的程度和方法也不一樣。早期變形程度較大,較多浪漫主義成分,形象的特征鮮明突出;隋唐以后,變形較少,立體感較強,寫實性日益濃厚。

變形的方法大體有兩種:一種是夸張變形一以人物原形進行合乎規律的變化,即拉長成加災。如北魏晚期或西魏時期的菩薩,大大增加了服、手指和頸項的長度,瀕骨顯露,用日之間的距離牧覓,嘴角上翹,形如花瓣;經過變形徹成為風流瀟灑的“秀骨治像”。金剛力士則多在橫向夸張,加粗肢體,縮短脖項,頭圓肚大,棱眉鼓眼,強調體魄的健碩和超人的力量。這兩種人物形象都是夸張的結果。

2021年9月11日、12日由敦煌市政府牽頭指導,敦煌市文博會、盤子女人坊與吾鏡文化聯合主辦的“2021云裳華胄·敦煌傳統服飾文化”系列活動在敦煌月牙泉邊驚艷亮相。?

本次“2021云裳華胄·敦煌傳統服飾文化”系列活動主要包括傳統服飾文化大使總決賽、2021絲路新語·中華云裳服飾文化論壇、盤子女人坊敦煌沙漠大秀及沙洲集市等幾個部分。?

12日傍晚,本次“云裳華胄·敦煌沙漠大秀”系列活動的“重頭戲”——敦煌沙漠大秀精彩亮相。秀臺搭建于沙漠之上,百余套以敦煌傳統歷史背景設計并融合敦煌元素的漢服被華美呈現:“供養人”“飛天”身著敦煌壁畫中華美服飾的人物跨越千年時空,“走”進這片大漠秀場,與今人對話。?

壁畫題材

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現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西魏249窟頂部,除中心畫蓮花藻井外,東西兩面持節揚幡的方士開路,后有人首龍身的開明神獸隨行。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布各壁。飛廉振翅而風動,雷公揮臂轉連鼓,霹電以鐵鉆砸石閃光,雨師噴霧而致雨。


主要類別

佛像畫

作為宗教藝術來說,它是壁畫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種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佛、賢劫千佛等);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天龍八部(天王、龍王、夜叉、飛天、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王)、緊那羅(樂天)、大蟒神等等)。這些佛像大都畫在說法圖中。僅莫高窟壁畫中的說法圖就有933幅,各種神態各異的佛像12208身。

經變畫

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之為“經變”。用繪畫的手法表現經典內容者叫“變相”,即經變畫;用文字、講唱手法表現者叫“變文”。

人畫像

供養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資建造石窟的人。他們為了表示虔誠信佛,留名后世,在開窟造像時,在窟內畫上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之為供養人畫像。

裝飾畫

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畫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裝飾,也有桌圍、冠服和器物裝飾等。裝飾花紋隨時代而異,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象力。圖案畫主要有藻井圖案、椽間圖案、邊飾圖案等。


故事畫

為了廣泛吸引群眾,大力宣傳佛經佛法,必須把抽象、深奧的佛教經典史跡用通俗的簡潔的、形象的形式灌輸給群眾,感召他們,使之篤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內繪制了大量的故事畫,讓群眾在看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畫內容豐富,情節動人,生活氣息濃郁,具有誘人的魅力。主要可分為6類。

1、佛傳故事:主要宣揚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其中許多是古印度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佛教徒經過若干世紀的加工修飾,附會在釋迦身上。一般畫“乘象入胎”、“夜半逾城”的場面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傳故事作橫卷式六條并列,用順序式結構繪制,共87個畫面,描繪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出家之間的全部情節。這樣的長篇巨制連環畫,在我國佛教故事畫中是罕見的。

2、本生故事畫:是指描繪釋迦牟尼生前的各種善行,宣傳“因果報應”“苦修行善”的生動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畫中廣泛流行的題材,如“薩捶那舍身飼虎”、“尸毗王割肉救鴿”、“九色鹿舍己救人”、“須閣提割肉奉親”等。雖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著神話、童話、民間故事的本色。

3、因緣故事畫:這是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和釋迦牟尼度化眾生的故事。與本生故事的區別是:本生只講釋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緣則講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壁畫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強盜成佛”、“沙彌守戒自殺”、“善友太子入海取寶”等。故事內容離奇,情節曲折,頗有戲劇性。

4、佛教歷史故事畫:是指根據史籍記載畫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跡、感應故事、高僧事跡、瑞像圖、戒律畫等。包含著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資料。這類畫多繪于洞窟龕內四披、甬道頂部和角落處次要地方。但有的也繪于正面墻壁,如第323窟的“張騫出使西域圖”、“佛圖澄”和第72窟的“劉薩訶”等。

5、比喻故事畫:這是釋迦牟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給佛門弟子、善男信女講解佛教教義所列舉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的寓言、童話,被佛教徒收集記錄在佛經里,保存至今。敦煌壁畫中的比喻故事有“象護與金象”,“金毛獅子”等。

6、唐玄奘取經故事畫:在西夏時期的敦煌壁畫,有六幅《玄奘取經圖》,是唐僧取經故事,唐僧、還有人相似猴的孫悟空手牽白馬。大都不是獨立畫面,而是穿插在觀音經變和普賢經變中的插曲。后來不斷演繹,就有了《西游記》。


山水畫

敦煌壁畫中的山水畫遍布石窟,內容豐富,形式多種多樣。大多與經變畫、故事畫融為一體,起陪襯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參照現實景物加上高超的想象力,描繪出“極樂世界”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美麗自然風光;有的是以山水為主體的獨立畫幅,如第61窟的“五臺山圖”。

壁畫內容除以上六類外,還有建筑畫、器物畫、花鳥畫、動物畫等。敦煌壁畫的藝術價值彌足珍貴,在結構布局、人物造型、線描勾勒、賦彩設色等方面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期的藝術風格及其傳承演變、中西藝術交流融匯的歷史面貌。

上述六類壁畫,除裝飾圖案而外,一般有情節的壁畫,特別是經變畫和故事畫,都反映了大量的現實社會生活,如:統治階級的出行、宴會、審訊、游獵、剃度、禮佛等;勞動人民的農耕、狩獵、捕魚、制陶、冶鐵、屠宰、炊事、營建、行乞等;還有嫁娶、上學、練武、歌舞百戲、商旅往來、少數民族、外國使者等等各種社會活動。因此,敦煌石窟,不僅是人類藝術寶庫,也是歷史文獻寶庫。莫高窟以其大量精美的壁畫和無數形象生動的彩色塑像,和極其珍貴的大量佛經、文書等珍貴歷史文獻,堪稱世界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寶庫之一。

繪畫風格

早期風格

較早之十六國和北魏各窟壁畫(如275、254、257等窟)感情強烈外露、動態明顯夸張的人物造型,以勁細線條勾勒并注重暈染的表現方法,以及用赭紅色加散花圖案裝飾襯底的形式,都明顯帶有域外或新疆的繪畫風格。

西魏風格

(249窟、285窟等)在吸收傳統形式并把更多的生活情節和形象融入佛教壁畫創造中。通常這個時期的壁畫為白粉鋪底,以遒勁瀟灑的線描和明快的賦色進行繪制。整體上,看來傳統畫風在敦煌佛教藝術中已得到進一步發展。

北周風格

(290、428、299等窟)通常為大型本生及佛法故事連環畫,皆以白壁為底,用流暢的線描勾勒,造型簡賅生動,色彩清淡雅麗,雖有的肌膚略作立體暈染,尚存西域繪畫遺風,但整體而言,從形象到藝術風格已是漢族傳統繪畫面貌了。

北周造像風格、洞窟布局與前代石窟相比有兩處變化:一是西魏時的“秀骨清像”式造像風格為一種面相渾圓、身體豐壯的風格所取代;二是千佛圖像面積增大,佛傳、本生故事等原本放在重要位置(墻中部)的佛畫內容被移到次要位置的窟頂。其變化折射出北朝晚期佛教藝術傳播方向的改變,它體現了中原佛教逐漸成熟,并向周邊傳播。

唐代風格

題材非常豐富,大致可歸納為:凈土變相,經變故事畫,佛、菩薩等像,供養人。凈土變相的構圖利用建筑物的透視造成空間深廣的印象,復雜豐富的畫面仍非常緊湊完整,是繪畫藝術發展中一重要突破,一直被后世所摹仿、復制并長期流傳。經變故事畫以零窟和三三五窟的圖像作為代表,內容豐富而多變,場面和情節被處理得真實有趣。繪畫和雕刻中的佛、菩薩等像在唐代的佛教美術中是一重要創造,這些形象所表現出來的動作及表情比前代更加多樣化了,出現了多種坐、立、行走、飛翔中的生動姿態,特別是唐代菩薩的形象為古代美術中理想與現實成功結合的重要范例。唐代供養人壁畫精心描繪了上層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一三零窟盛唐時期樂庭瑰和他的妻子王氏的供養像是優秀的代表作,有名的還有《張議潮夫婦的出行圖》。

宋代風格

由于歷史的原因,敦煌藝術由最后的高潮走向衰落,但密畫和中原新畫風的壁畫仍保存至今,北宋洞窟多以前代洞窟改建而成,宋代壁畫之下往往覆蓋有唐代或北魏壁畫,前代洞窟的門口兩側往往有五代北宋加繪的供養人,供養人往往尺寸極大,如真人甚至超過真人大小。九八窟的《勞度差斗圣變》,六一窟的大幅五臺山圖都顯現了當時的構圖技巧以及山水人物的繪畫水平。

線條色彩

線條和色彩作為我國傳統繪畫的藝術語言,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現力,能夠以簡練的筆墨,塑造出個性鮮明和內心復雜的人物形象。敦煌壁畫全面地繼承了這個傳統,并適應創造新形象的需要而有所發展。

壁畫的起稿線豪放自由,粗壯有力。寥寥數筆土紅線,一只撒野奔馳的野牛脫壁而出;筆力爽快的接線表現了一群獵仔爭先恐后奔跑覓食的活潑神態; “篙山神送柱”一圖里的人物和建筑部是不用朽子(木炭條),隨手勾描的畫稿,顯然逸筆草革,卻仍不失為一幅神采生動的白描。在不經意的落筆起稿中,往往另有一種自然流露于筆墨間的天趣。

敦煌壁畫的定形線是比較嚴謹的,早期的鐵線描,秀勁流暢,用于表現瀟灑清秀的人物,如西魏的諸天神靈和飛天,線描與形象的結合,堪稱關五無暇。唐代流行蘭葉描,中鋒探寫,圓潤、豐滿、汗厚,外柔而內剛。

四大謎團

敦煌石窟還有沒有新洞窟?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區石窟的總稱,包括莫高窟石窟、榆林石窟、西千佛洞石窟、東千佛洞石窟、五個廟石窟。這些石窟分布在現今的甘肅省敦煌市、安西縣和肅北縣 境內。目前已經發現石窟八百一十二個,其中分別為莫高窟七百三十五個、西千佛洞二十二個、榆林窟四十二個、東千佛洞七個、五個廟石窟六個。 這些石窟分別建于公元四至十四世紀,最早為前秦建元二年(公元三六六年),其余建于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不同時期,這 些石窟有相當一部分是本世紀中葉考古工作者通過清理淤沙才發現的。那么,敦煌還有沒有未發現的石窟呢?敦煌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的回答是,莫高 窟因為進行過周密的地質探測,可以斷言,莫高窟不會有新窟,但在其它幾個窟區,由于沒有詳細探測,還有沒有新洞窟至今還是一個謎。

敦煌是否還有藏經洞?一九OO年六月二十二日,敦煌的道士王圓(竹下加錄)發現了藏經洞,從洞中出 土四至十一世紀的各種珍貴文物五萬多件,其中有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剌繡、絹畫、 法器等,對研究中國及中亞古代歷史、地理、宗教、經濟、政治、民族、語言、文學、 藝術、科技提供了數量極其巨大、內容極為豐富的珍貴資料,被譽為"中古時代的百科 全書"和"古代學術的海洋"。至于藏經洞的來歷,目前普遍認同的說法是:公元一O三五年,北宋軍隊與西夏鐵 騎會獵于黨河之濱,一場惡戰之后,西夏人占領了敦煌。在破城之前,僧人進行了一次 大規模的堅壁清野。他們將不便帶走的經卷、文書、繡畫、法器等物分門別類,用白布 包起來,整整齊齊地碼放在洞窟之中,然后封閉了洞口,又抹上一層泥壁,再繪上壁畫, 直到公元一九OO年才被發現。

那么,敦煌是否還有藏經洞呢?這是一個中外人士都關心的問題。記者曾就這一問題請教過許多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學者,但都沒有得到比較滿意的答案,只是被告之,有 這種可能,但目前還沒有新發展。可是,記者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學者處得知,地質 部門在莫高窟探測過程中曾發現一個洞窟墻壁有異常現象,至于是否也是藏經洞,因為 沒有打開,所以仍是一個謎。


3.敦煌文獻中有多少個世界第一?

敦煌藏經洞內的五萬多件文獻,是個內容浩瀚的中古時代百科全書,幾乎涉及到社 會和自然科學的各個方面,經過中外學者的研究,從中目前已經發現了許多世界第一。

在自然科學方面,敦煌學家從文獻中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最早的活字、最古老 的書籍、最早的報紙、最早的火槍、最早的馬具、最早的星象圖等;在社會科學方面, 科學工作者從中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連環畫、最早的樂譜、最早的棋經、最早的標點符 號、最早的栗特語文書、最早的硬筆書法、最早的舞臺演出圖等。 那么,敦煌文獻中還有多少個世界第一,這個謎只有等待全世界的敦煌學專家來回答。

4.敦煌的壁畫到底有多少?

壁畫是敦煌學的重要內容,敦煌的石窟中大多數都有壁畫。據最新統計,敦煌石窟中有壁畫的多達五百七十個,壁畫面積五萬多平方米,是一座博大精美的民族壁畫宮殿,也是一條綿延一千六百年的歷史畫廊,被譽為"墻壁上的美術館"。敦煌壁畫從公元四世紀至本世紀初每個時期都有,跨越了整整一千六百多年,壁畫的 內容極其豐富,有佛教尊像畫、經變畫、佛教故事畫、供養人畫像、裝飾圖案等,而壁畫 反映的內容就更加豐富了,不僅有宗教活動、宮廷生活,還有普通人的生產、生活各方面的情況。敦煌壁畫是專家學者們研究中古時代中國和中亞地區社會各方面的生動有形的畫 卷和珍貴資料。

但是,專家學者們早就發現一個現象:許多早期的壁畫上都復蓋著晚期的壁畫,壁畫 一層蓋一層,多的達到四五層之多。這些被復蓋的壁畫由于與外界隔絕,壁畫保存得都比 較完好。現在一般說的敦煌壁畫面積是指石窟墻壁最外面一層的總數,并不包括被壓在里面的壁畫,因此敦煌寶庫中到底有多少壁畫,壁畫面積有多大,這仍是一個謎。

敦煌藏經洞發現和敦煌學問世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但敦煌學仍是一個成果不斷涌現 的世界性新學科,敦煌無論對專家學者還是普通百姓來說,仍是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 眾多之謎還有待歷史和人們來解答。

敦煌浩劫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正當西方列強瓜分長江南北的大片領土的時候, 在中國的西北地區,帝國主義國家也開始了一場掠奪、瓜分中國古物的競爭。

敦煌文獻的被盜,是中國近代學術文化史上的最大損失之一。難怪我國著名學者陳寅恪先生悲憤地說:“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443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30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407評論 0 375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81評論 1 31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59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04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63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5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5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8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8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2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2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50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92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75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67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