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汝錫
【導師】袁文魁
我一直對國學很感興趣,也知道要學好國學,背誦很重要,可面對那浩如煙海的文章,頭就很大。非常幸運參加了袁老師的精品班,學習的記憶的方法,又有這個國學經典的記憶活動,讓我學會如何在國學上應用。
唐詩記憶
袁老師和李威老師合著的新書中寫到,記憶的步驟有四:1.感官記憶,主要就是熟讀啦;2.理解記憶;3.記憶法;4.復習。我背唐詩時基本上就是按照這四步來進行的,一個星期的時間就把58道唐詩背了下來,再花一星期復習鞏固,就通過挑戰了。
在這里特別想分享的是,這步驟不能錯,感官記憶和理解記憶是記憶法的基礎,負責把一個個字串成小塊,然后再用記憶法把小塊串起來,就很容易了。如果一上來就用記憶法,每個字之間的串聯都用記憶法來實現的話,反而弄得更復雜,好比是有了火車之后依然是需要步行的。
在用使用記憶法時,我驚喜地發現我對詩的理解反而更深刻了。因為記憶法強調出圖,當我去想象詩里的情景圖像時,才忽然發現,其實詩里本來就是有著非常優美的圖像的,而且情景之間的轉換非常和諧,手段高超,不輸現在的大導演,甚至可以說現在的導演其實都是他們的學生而已。當想象出詩里的情景后,自然對詩的理解更深刻了。
除了背詩之外,老師還要求我們畫20幅畫,其實就是要求我們用繪圖法去記這些詩。一開始我覺得太為難了,因為我真的不會畫??赏瓿闪酥蟛琶靼桌蠋煹牧伎嘤眯?,因為繪圖記憶法確實有很多的優點,比光在在腦海中想象深刻多了。有些小伙伴是先全背完再畫畫的,我覺得他們真是浪費了老師的良苦用心,錯過了一段美麗的旅途。
道德經記憶
道德經老師是建議用地點樁去記。我用地點樁背下來之后,不由得感慨一句:確實好用。
剛開始接觸袁老師的記憶法時,我就嘗試過背道德經,當時用的是故事法和鎖鏈法。結果發現非常困難。因為道德經難以理解,并排句又多,導致基本上三四個字就要編一個碼,一篇下來就有二三十個形象,要把他們串連起來真心不易。加上道德經通篇都是“道”、“無”、“無為”這樣的字眼,很容易混淆。而地點樁就不會有這些問題。
比較熟悉的章節,我是一段出一個形象,幾個形象放在一個地點樁上,就背下來了。沒那么熟的,就是一句一形象,一段一地點。再陌生點的,就需要好幾個地點,才把一段給背下來。地點樁的好處就是,你一個地點能記多少就記多少,不用勉強自己,也不用絞盡腦汁編故事。只要你的地點夠多,你總能背下來的。
總結
雖然兩個挑戰都我通過了,但當中其實想象的圖像、編的故事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還需要好好修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