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炸鯽魚
文/芒果君爺爺
制作/芒果君奶奶
兒時野外垂釣,就是釣鯽魚。
彼時沒有光鮮華麗的溪流竿。一支竹子做釣竿,一段白羽當浮標,一根柳枝充魚簍。只要出行,必有魚獲之樂。野生鯽魚貫穿于枝條之中,柳枝鰓進嘴出,我等頑童豈管鯽魚痛楚,滿滿一掛伴著夕陽收竿回家。
上世紀70年代插隊江南鄉村,一日三餐難以裹腹,再無閑情逸致追逐垂釣之樂。
從軍后,軍旅生涯如火如荼,釣魚的歡樂悄然忘懷。
經商后,偶有擇日垂釣,卻是商務應酬,絲毫沒有釣魚帶來的快樂。
幾年前,驅車從外地返荊途經江陵,見公路一側釣翁甚多,勾聯起小時侯垂釣的興趣,遂駐車觀看,與釣者對白,窮盡殘留在腦海里的兒時垂釣術語,人家好似未懂,真是令我沮喪。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垂釣的快樂偶會縈繞心頭,生計忙碌,總是無暇付諸行動。女兒送我的釣魚裝備,至今還未入水。唉,人這一輩子很多事都不能如愿矣。
鯽魚,這種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全國各地淡水流域均有分布。鯽魚喜歡群集在水中游弋,姿態優美從容,遇有肥厚水草,則擇食而居。不象有些魚專吃腐食骯臟不堪。
鯽魚來源甚是廣泛,故鯽魚入饌菜式也多。諸如豆辨鯽魚,鯽魚汆湯等。舉不勝舉喲。
鯽魚味美,無奈它的肌間小刺實在太多,難怪英國人對鯽魚的另層意思是挑刺,真是恰如其分。食鯽魚下箸尤要慎之。
酥炸鯽魚,可解小刺之憂。
炸制鯽魚,可大亦可小,小鯽在炸制中更易酥脆。
小鯽魚價低利微,魚販宰殺匆匆應付,魚鱗,魚鰓自然不會清除干凈,需回家后自已動手勞作。
清除魚鱗殘余,毋需手扣刀刮。小鯽魚用塑篩盛裝,雙手來回快速挪動,鯽魚相互摩擦撞擊,魚鱗紛紛脫落,用水沖浄即可。此法亦可用于清洗龍蝦污垢,屢屢成功。
魚鰓是魚的呼吸器官,鰓片如同濾網,泥沙淤積。食魚必須清除。清除小鯽魚的鰓部,看似煩瑣,如能得竅也易。右手捏住鯽魚身段,肚皮朝上,左手食指和拇指從鰓骨兩端扣住,掏出魚鰓,魚頭完好。
說到鯽魚頭,可真是味美。上海諺語中有“寧吃三拳頭,也要吃河鯽頭”,看看,鯽魚頭的誘惑如此巨大。
腌制,有利用鯽魚脫水和入味。腌制時必須加入姜末,以驅魚腥,也可添加花椒。小鯽魚肉層較薄,鹽漬用時稍短,但至少亦需一小時。
炸制鯽魚,置油鍋于旺火至油沸轉中小火,油量以淹沒鯽魚為準,過少必定熱油飛濺。有網友玩笑式問及油沸是著火嗎,我復之是油滾的意思,倘油滾也不明了,即是油鍋微冒青煙。為什么提出油沸而不是什么八成熱,主要是防止油溫不夠,鯽魚入鍋相互粘連,過低油溫鯽魚還會粘附鍋底變糊,如粘鍋后去鏟,魚又會破爛。滾沸食油接納鯽魚,瞬間收水,鯽魚完整。
有很廚藝愛好者炸魚裹粉。我以為所謂干炸,目的就是炸酥。裹粉是干炸的大敵,是抑制干酥的障礙,必須堅決摒棄。堅定果斷采用祼炸的方式,定會獲得滿意效果。
炸制中,隨著鯽魚水分干涸,鯽魚由鍋底浮至油面,此時,應留意炸糊,隨時起鍋。
干炸鯽魚,香酥可口,吃魚不再畏懼魚刺,魚刺也成了酥香的美味。
倘若追求麻辣風味,炸制完畢后,鍋內留油少許,爆香姜末花椒干辣椒,炸魚入鍋稍事混炒,烹入料酒、香醋、醬油、味精組合的滋汁,撒上香蔥即成麻辣干酥小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