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終,國內國外各種社交網絡一片年終致辭和總結,全是唏噓感慨和躊躇滿志。
我這個拖延癥晚期患者則是足不出戶的一天,抓緊時間加快進度完成2016該完成的工作。小朋友今天一天很配合,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在吃喝玩具圖書ipad的交替轉換中度過。
下午陪她玩了半小時,配合她幾乎將剛過去的平安夜圣誕節下午茶晚餐和禮物所有環節重演一遍,看她各種角色安排和臺詞準備還教我要怎么說,完全就是自導自演自得其樂的過程。后來繼續工作不能陪她玩小朋友有些不開心,不過瞬間幾天轉換到吃喝的節奏讓我給她拿巧克力餅干和牛奶,讓我一下子不適應呢。
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到底應該到什么程度,經常在過度適度不足各種程度中徘徊不定。一般都會因為陪伴不足而愧疚,但是如果必須如此,客觀向孩子說明,并輔助短時間高質量陪伴也未嘗不是對孩子和父母都好的做法。
總結一下這兩個月單獨全程帶孩子發現的規律,原來give和take不僅適用于成人,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同樣,給予孩子尊重、客觀說明,并給她時間去接受,這樣的方式最終大人孩子都滿意。當然,這其中最考驗的就是父母的耐心,此時如何把握好正面管教中提到的和善與堅定就顯得尤為重要。其實反過來想想,父母發脾氣完全于事無補,只會浪費更多時間,不說孩子最終是不是接受,即使勉強接受作為父母最終還會留下愧疚。這樣去想的話,估計再大的脾氣都可以瞬間轉化為一個擁抱。
歲末年終,愿所有的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發展更多對彼此有益的相處之道,在育兒的過程中收獲自己的持續成長!更祝愿所有的孩子真的像父母內心深處期待的那樣~~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