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第二季完結了。
這是一部我非常喜歡的動漫,當然,比起第一季來,第二季給我的震撼感自然遠無法和第一季相比。
一是已然習慣作品的設定與風格,二是第二季僅12集,情感的宣泄和爆發無法和26集的積累相提并論。
第二季最后一集,短短20分鐘,又一次讓我有了初看此作品的震撼感。
身為創作者,我很愛在作品中展現輪回感和宿命論,《進擊的巨人》這一點做得特別好。
第二季的結局和第一季的開篇相對應,吃掉艾倫母親的巨人再次出現,曾不敢與巨人對戰的漢尼斯叔叔,在第二季結局時,奮不顧身與巨人作戰,最終慘死。
艾倫像是回到多年前,哭吼著為什么什么也做不到,仿佛一種輪回,一種宿命。
記得在第一季時,女巨人之戰慘敗時,作者再一次營造了輪回感,和開篇時一樣,調查兵團慘敗而歸,第一集時我們只知是失敗,而看到女巨人之戰,我們知道付出有多慘痛,會心疼那些角色。
民眾們卻和多年前一樣,痛罵著,艾倫已從群眾成為士兵,他和多年前一樣,依舊憤怒,可是他再也不能去揍那些民眾。
在絕望中,他看見人群中有個小孩,對他露出憧憬、崇拜的笑容,像極了曾經的他。
這種輪回感,讓作品更為動人。
第一季結尾和第二季結尾,都是用極為慘烈的代價換取了一些新希望,也都以埃爾文團長的宣言作為結束。
只是,真相越來越殘酷,這種無論怎么進擊都是悲劇的宿命,真讓人痛心。
我寫了很多故事后,已經慢慢了解多種故事模型,不自覺會在觀看中,用專業視角拆解作品,這也讓我慢慢失去了對觀看影視、動漫、小說本應擁有的快感。
在 4 年前第一季開播,我那時尚未掌握專業技能,更容易被劇情震撼,如今,更多的只是在觀摩劇情發展,即便作者是講故事的天才,也再難讓我像多年前感動。
可是,第二季最后一集,哪怕我先前已看過漫畫原著,依舊被感動到了。
這種感動,是近幾年我閱讀、觀看文藝作品中難以出現的,畢竟,越接近專業,越失去單純樂趣,感謝作者,讓我體會到難得的感動。
當我看見三笠對艾倫的隱晦表白時,當我看見在接近全軍覆沒眾人也不肯放棄時,當我看見艾倫依舊用驚人意志支撐時,即便可以說是開掛,但也合情合理,我看得感動。
這是一部很難得的作品。
要知道,一部作品,幾個主角出彩都是非常不易的事,這部作品,幾乎讓每個角色都綻放出個人光芒,不會因為主角光環就讓所有事都交給主角了。
和其他漫畫恰恰相反,主角艾倫固然重要,可是沒那么重要,因為這部作品的關鍵人物,實在太多,即便那些無法推動劇情直接發展的配角,其行事動機也都有跡可循,符合邏輯,這太可貴。
不管怎么說,《進擊的巨人》是一部質量配得上名氣的作品。
回憶起 4 年前看第一季,是我剛剛學習創作長篇小說的那年,作品的世界觀設置、人物設定、劇情結構、敘事技巧都讓我耳目一新,也讓我明白,講好一個故事,不止靠靈感,更要靠反復打磨。
整部作品,我最印象深刻的劇情是第一季女巨人森林之戰中利威爾班全滅的情節,當時我根本未料到會出現全員戰死的慘痛劇情。
兵長趕到時,路過他手下的尸體,和平日里的他一樣,沒有任何表情,只是看那些尸體,表情沒有憤怒沒有悲傷,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兵長此刻的內心究竟是如何。
作品感情的表達,高超之處便在于此:克制有時候甚于宣泄,留白有時候優于飽滿。
女巨人之戰慘敗尾聲,為了順利逃脫,扔掉了部分士兵尸體,其中包括兵長的一名女手下,慢鏡頭中,兵長望著尸體落到地面上滾動,依舊沒有表情變化。
直到尾聲時,利威爾兵長出現在惹出麻煩且曾質疑利威爾、埃爾文無情冷血的士兵,掏出割下的士兵戰服上的徽章,說他用這種方式紀念,士兵嚎啕大哭,我們作為觀眾,情緒也更為悲痛——
太心疼這些角色了。
第二季里這種讓人感到悲情的情節也數不勝數——
無論是三毛班全滅時大叔在死前喝不到那口酒還是決戰時埃爾文團長失去手臂也要全員進擊,又或是結局前兵長嘆息付出那么多最終只是人類斬殺人類時,都透露著悲情感。
恭喜第二季完結,所幸的是,第三季不用等太久,2018年,我依舊期待第三季《進擊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