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前幾日動畫《進擊的巨人》第二季落下帷幕,這部被央視點名批評,在ACG圈備受推崇好評如潮的末世求生大作暫時告一段落,第三季開沒開什么時候暫且不提,畢竟前兩季中間的過渡就長達四年。那么今天我們就前兩季動畫做一個評測,看它是否真的能勝任ACG圈的殊榮,大家敬請期待吧。
(1.本次評測劃分為十個評測點,每個評測點十分,總分一百。)
(2.評測內容歸為:五個固定評測點、三個分類隨動評測點、兩個特定動畫評測點。)
(3. 本次評測采用評分的方式來展現不同方面上動漫的表現,★為2分,☆為1分。每個評測點評分范圍0-10,意味著平通動畫都只有6分左右,表現很差就是0分,只有很出色的才有接近10分的可能。)
(4.畫風畫質方面,為確保評測時由年代造成的技術性所帶來的不公平。動畫首播距今<5不予追加,5≤動畫首播<10年追加☆,以此類推。)
一、畫風畫面表現度
《進擊的巨人》動畫與原作漫畫的偏寫實派的風格不同,可謂是精細十足,人物環境色彩均采用暖系偏黃,加之人物眼眸的清澈透亮,與天空和云層恰巧相呼應,如果沒有巨人的演變到來怕是真的要演繹一段溫馨治愈的美好鄉村田園生活。
然而當與巨人戰斗時或者說人物出于緊張時刻,表情與周圍環境會增添至少三分之一的黑暗色彩元素,這正好與之前日常中的偏暖系形成鮮明的對比,讓觀看者在視覺上在極度的光明與暗夜中來回交替,從而刺激大腦吸引觀看者看下去的欲望。
不得不說,就這一點而言《進擊的巨人》在畫面表現度的對比上表現得非常聰明,同時也欽佩一下巨人的監督——一個敢于更改原作畫風并成功駕馭讓動畫視覺上畫龍點睛的男人。
不過巨人的第一季每集中畫面稍有掉幀以及畫稿的不精細,導致人設動作中崩壞,所以只能給到★★★☆;而恰巧第二季制作經費充足所以之前的問題都不存在,可以得到★★★★☆。
評定《進擊的巨人》畫風畫面表現度數值為★★★★
結語:動畫畫面的精細程度說白了與金錢掛鉤,但是畫面的表現力度水平的高低卻是與動畫風格以及、情感表達、中心思想息息相關。
二、人設塑造形象
1.利威爾兵長
原是王都地下街的混混,后被調查兵團第13代團長艾爾文·史密斯帶回,成為調查兵團中的一員。雖只有一米六,卻擁有“人類最強的士兵”之稱號。同時也是ACG圈國民老公之一,繁衍同人作品無數,MAD、AMV以及鬼畜類常見其身影,可謂樂此不疲。
一雙蔑視之眼,秒殺眾人;雖有潔癖,但依然珍視部下;雖總擺著小混混架勢,但果敢地堅守正義;雖從常愛生氣,但我們都知道他并不是真正的生氣。種種反差萌傲嬌的表現,贏得了大部分觀眾的喜愛,因此他的人設塑造是相當完美的。
2. 三笠·阿克曼
巨人中的女主角, 主角艾倫·耶格爾的青梅竹馬。在經歷了父母被人販子殺害,自己被人販子帶走,艾倫和三笠一起殺死人販子之后成為由耶格爾一家收養的少女。把艾倫當做家人般愛護。,性格沉穩,戰斗時展現極佳的作戰能力,往往能冷靜制敵。
高冷、強大、美貌讓我想起了一個詞“女王”,確實,三笠算是ACG圈著名擁有的女王屬性的人之一, 但她唯獨在面臨可能“失去艾倫”的危機時,會喪失原有的理性及判斷力,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專一”贏得無數宅男的喜愛。畢竟現實生活中有哪位女神擁有專一屬性,也會贏得大部分男人的喜愛吧。
3. 艾倫·耶格爾
《進擊的巨人》中主人公,對墻壁外的世界擁有比任何人都要強烈的憧憬,在目睹了母親被巨人吞食后,立誓要驅逐所有的巨人。提到艾倫我會想到《火影忍者》的鳴人以及《全職獵人》的小杰,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帶有熱血漫性質的主角加入到末世漫的題材中。
所以初看艾倫,筆者我談不上喜歡,但是隨著動畫情節的推進,我又真的討厭不起來了。這樣一部殘酷到令人發指的動畫,如果我們融入到動畫,除了絕望再無其他,而主角在這部全程絕望的動畫中一直能夠堅守本心,一遍又一遍地在心中吶喊,希望自己能夠派上用場,拯救別人,真的難能可貴。
調查團員們的果敢戰斗與被巨人撕咬無助的絕望,城墻內部人民的安逸和諧與破城時的哀鴻遍野,主角團同期成員各個鮮明的個性表現。《進擊的巨人》無疑對人設塑造的真實以及具象化。但不得不吐槽的是巨人們有時萌萌噠的表情,讓人真的很出戲。
評定《進擊的巨人》人設塑造形象數值為★★★★☆
三、內容結構矛盾沖突
《進擊的巨人》所展現的動畫內容相當簡單。可以理解為,巨人國去攻打小人國,戰火綿延,小人國雖頑力抵抗,但城池依舊頻頻失陷,一步一步體驗絕望。但為了制造矛盾沖突放慢進攻的步伐讓結局來得更慢一些,小人國中有人變成了巨人,而后慢慢找到了巨人國的秘密與弱點,從此變成了巨人與巨人之間的你來我往,讓小人國看到了新的曙光。
首先是人與巨人之間的矛盾沖突,此類關系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動漫。巨人為什么來要襲擊人類?巨人到底是怎么樣存在的?有的人類為什么會變成巨人? 這大概是讓觀看者追逐《進擊的巨人》這部動漫最大的原由。
然后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可以明確分為人與調查兵團的沖突,調查兵團與教團、皇室的矛盾沖突,繼而展現出每個不同組織的小團體間的沖突。
當然最主要的沖突來源還是主角團同期成員的沖突表現,從而使得劇情多線展開,又意想不到。
總之《進擊的巨人》雖內容結構單一明確,但矛盾沖突制造讓整部作品多元化更顯立體感,在觀看者看中仿佛自己被拉進了動畫世界之內,亦或者讓人聯想到現實的真實。
評定《進擊的巨人》結構矛盾沖突方面數值為★★★★
四、音樂渲染
13年《進擊的巨人》第一部第1話-第13話的片頭曲《紅蓮の弓矢》一出真的是引爆全場,讓多少人心頭一顫。隨后多少動漫游戲的片頭ACG音樂都被御宅們替換成看它。
澤野弘之核爆神曲的奇才,第二季的主題曲雖不如第一季來得那樣震撼,但是依舊會讓人心頭一顫。這樣的題材搭配著這樣的音樂,熱血中帶著殘酷,似是要呼出人類最原始的野性。插曲暖色系時平靜悠揚,黑暗色調時的詭異怪誕,戰斗時的熱血與絕望交織。片尾曲淡然中帶著哀傷。
總之,《進擊的巨人》兩部中在音樂渲染都下了很足的功夫,畫面感,音樂,與培養的搭配近乎完美同步。
評定《進擊的巨人》在音樂渲染方面數值為★★★★☆
五、鏡頭語言切換
鏡頭語言顧名思義:“我的鏡頭會說話”,常用來表達畫面、對話、旁白、音樂所展現不到的那部分。
《進擊的巨人》在鏡頭轉換處理中近乎沒有BUG,沒有所謂的時間差造成的人物坐標以及環境問題,這一切都歸功于“巨人”這樣一個參照物,有時候景別之間的切換造成畫面中突然出現的一個巨人著實看者捏一把汗,但由于第一季個別分鏡頭的不仔細處理,出現了人物半身景時人設畫風的崩壞,加之第二季中由于第一季所產生同樣鏡頭轉換出現的審美疲勞,造成鏡頭語言可圈可點的創新性不足。
評定《進擊的巨人》在鏡頭語言切換為★★★★
六、世界觀架構
前面說到鏡頭語言的創新性不足,但在世界觀架構方面卻是創新性十足。首先是熱血中的末日題材,一改日本王道民工漫的本質,繼而又得到觀看者們的認同。前面說到了內容結構的簡單,也大致提了一下世界觀格局,但就是這樣的世界觀架構簡單易懂,直接明了,直指矛盾沖突,不嘴炮不拖延劇情,因為這樣的格局與題材真的不允許,不然與動畫本身做到的渲染基調格格不入,反而本末倒置。
最后就是創新性,當《進擊的巨人》第一季剛誕生時,許多漫友們都是驚大于贊,世界觀的獨創性真的是在動漫界前無古人,后面有沒有來者我還真敢說,確實有,但也確實暴死。所以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果成功了,那么他除了勇氣還兼備強大的實力,《進擊的巨人》在動漫界就是如此。
評定《進擊的巨人》在世界觀架構方面為★★★★★★
七、戰斗體系風格
一個字概括,爽;兩個字概括,殘酷;一句話概括,皇城PK勝者為王,重在城墻!
人類打巨人,像老鼠吃大象,重于一點破防,干死一個,揮灑著辛勤的汗水內心受到極大的鼓舞,然后就來了一群,體會到了深深的絕望。巨人打人類,像人類捏蒼蠅,什么?你覺得惡心,那換一個,人類捏方便面,捏碎了放在嘴里嚼一嚼嘎嘣脆,人類在巨人的嘴里體會到了深深的絕望。但作為局外人的看客眼中看著真的很爽,雖沒有民工漫那樣一招接一招,一個壓箱底接一個壓箱底,但血腥,黃暴,直截了當。
再來看一下《進擊的巨人》戰斗場面,以人類為主視角去攻擊巨人,像看一場帶有速度與激情的舞蹈,以巨人為背景的相對靜景場景下,來回穿梭,視角切換,要么表演出一場完美的舞蹈,要么突然一個嘎嘣脆戛然而止。
以巨人為主視角去攻擊人類,像是小時候看一位悠閑的老者在練太極,然后突然間的視角切換,在于巨人巨大的參照物之下,動態地完成違背地心引力夸張的不規則的死亡。至于巨人與巨人之間的戰斗可謂是拳拳到肉到骨,即使我們小時候都看過奧特曼大戰怪獸,也依舊震撼。
因此《進擊的巨人》這一戰斗風格,除了“爽”字,真的沒有其他過多的概括。特點:單一又不失美學暴力,同時又過于夸張。
評定《進擊的巨人》在戰斗體系風格方面數值為★★★★
八、情感表達
人與行尸走肉的本質區別在于什么?答:言語溝通和情感表達。
至于動漫中的關于聲優配音方面并不作為本次的評測點,畢竟不能以人氣以個人喜好來談公平。
本文的情感基調:活著不易,死時絕望,珍惜自我,保護他人。
在表達方面,主角艾倫的媽媽被巨人吞噬時,所反映的一系列內心活動,以及每個人被巨人抓住時的害怕心理都顯得很真實,起碼是真實世界的內心寫照,是我們每個人活著時都可以夠得到的內心活動,因此每每看到這一場景,除了爽筆者還覺得慌,不知道小伙伴們覺得是否如此,這是情感上現實的自我與動漫人物產生的某種共鳴,這同時也是筆者喜愛動漫的原因之一,在虛擬中找到了現實的情感。
《進擊的巨人》中人物與人物的感情傳達方面,兵長用一腳一個眼神救下了艾倫,三笠在看到艾倫遇到危機時的慌亂,人類遭遇到巨人時的驚恐寫照。
《巨人》用這一方式向我們展示出,每個人在經歷恐懼時內心的寫照都基本一致,只不過每個人背負的不同,有人背負的憎惡,有人背負的是寄托,也有人因此陷入黑暗。
這一環節評定《進擊的巨人》在情感表達方面也★★★★☆
九、GET點
此處寓意著,《進擊的巨人》這部動畫為何會孕育而生、人氣值的因素、以及我們從這部動漫中獲得了什么。
前者,我們無從得知,只能問作者自己。后者,筆者會稍稍加入自己的認知。
先說說巨人為何在11區和天朝人氣爆炸,以此遭到央視的批評、廣電的封殺。單指第一季第二季的動畫內容,筆者認為一它是在壓榨著絕望以此GET到觀看者的爽點,同時由于肆無忌憚地傳播絕望與社會主義的主旋律大相徑庭,因此遭到了打壓,不然第二季的人氣很有可能會翻倍。
二就是王道動漫的風格末日的題材并在開場便樹立了強大的敵人,因此不適合長篇連載,后因動畫監督的半個功勞讓動畫獲得了一時的高人氣,但并非像王道動漫那般久居不下。
再來談一談,看完這部動畫,筆者有哪些認知:
1. 不要輕易作死。這部動畫有些時候的作死值真的非常多,讓筆者現實生活中學會了小心翼翼。
2. 誰都殺死另一個人的能力,你們不信?看《巨人》里那么多還沒出新手村的人都殺死了巨人,這讓筆者在現實生活中學會了小心翼翼,和平共處。
3. 敵人來得突入奇然,活著我們就要做好一切突發事故的準備,保護好自己,那個誰,別以為躺在床上就安全,逝在女人肚皮上和床下面的可多的數不過來,這讓筆者在現實生活中學會了小心翼翼。
此環節評定《進擊的巨人》GET點方面數值為★★★★☆
十、ACG圈影響
即使在一二季中間相隔四年,《巨人》的第二季也是強勢歸來,在被禁封的情況下霸權四月番,18年還會登陸《巨人》第三季,看來真的是要放長線釣大魚啊。
《進擊的巨人》人氣雖高,但筆者依舊認為它在泛文化中做的不算太好,即使有兵長這一超人氣支持,同人書、MAD鬼畜。但缺乏穩定性,不如民工漫那般細水長流,但近作為半年番+季度番二者就已經擠進人氣動漫的行列,值得欽佩。漫展,文化節,以及周邊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了它的身影,改編成游戲、電影,同時也為ACG圈做出不小的貢獻。
本節評定《進擊的巨人》對ACG圈影響值為★★★★
以上十個評測點均已完成,因此《進擊的巨人》動畫綜合實力總得分為 ?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