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總是半途而廢?發現自己在這個話題上好有發言權!因為,近一年自己一手創辦的“爛尾工程”,十指才可數。避開團主的兩點(自控力不強和自我感動),分享一下自己“進坑”的經驗和收獲的“神器”: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這些坑,都是昨天的自己親手挖的。有個好點子,自己怎么看都覺得好,能成。于是信誓旦旦踏上征途。然后遇到各種未料的問題、漏洞。于是悲劇了?;叵?,怎么不預先評估一下項目的可行性呢?
其次,利用外部資源,做足開工前的功課。自問:那些突發問題怎能預料?回答:不能預料,但可以向所去方向(領域)里的成功前輩們請教啊,他們一路走來踩過的坑,你就不要再進了嘛!
再次,學會科學評估的辦法,能少進坑。問:找不到前輩怎么辦?答:別人走的路不一定是自己要經過的路,時過境遷,風物都是變化進化的。學習科學評估的方法,除了精通業務上的知識和背景外,還需要學會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借助于WOOP模式,即想要得到什么(Wish),能得到的最好結果是什么(Outcomes),會有什么障礙(Obstacles),如何解決障礙(Plan)。
自己在踐行方面是太懶,動的少。這也是現代人“懂得很多卻仍然困頓”的原因。發現問題了,那就動手改變吧。今天又通過WOOP(心理比對+執行意圖)方法分析一下手上比較棘手的一個重要問題。動起來,就沒有難事,從0到1,不再幻想,而是開啟“多動”程序。
ps:這是加入飯團“人生逆襲手冊”的第一天,第一回帖。2017.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