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e是我在外培訓學習時的一個外教,對老師進行英語教學技能的培訓。高個子,鼻子尖尖的,臉比較瘦長,棕色眼珠,雖然身材適宜,但總是穿著襯衫和黑褲子,她說作為老師應該著裝嚴肅點,四十歲左右,很有活力。才上第一節課,就感受到她的嚴厲,作為老師,已經習慣不拘小節,聽課時聽一點,玩會手機,發會呆,再接著聽課。以為四周的培訓課也會這么隨隨便便,做點筆記后結束。但是,她一直在注意我們,一開始就打手勢,打響指吸引注意力。給出指令后,對于磨磨蹭蹭的其它老師,會一直對她們打手勢,比如在空中畫圈,重復命令,慢慢的,加以手勢輔助,直到她們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課堂上來。好在過來培訓的老師們也是競爭心很強的老師,自然不愿意行為落在其他人后面,所以很快變的行動一致,開始緊張有序的學習。
上個星期看了一集日本電視劇《女王的教室》,該片講述了一個嚴厲到變態的女教師,如何教學的故事。例如:在開學典禮上,她沒有出現,只是說“這么無聊的開幕式,還是備課好了。”在班上,面對六年級的孩子們,她面無表情的說到,“你們只有1-2個學生能夠真正的過改變自己人生的生活,其它的人只不過被政府設計來安安靜靜做重復性的工作,”“成績好的可以不用干活,班長由班上最差的兩名學生承擔,并做一個雜物活。成績好的享有特權”。主人公是個很乖巧的小姑娘,兩只眼睛一眨一眨的像小鹿,家里有個姐姐,是那種老師喜歡的乖孩子。第一次上課的摸底考試,她因為摔斷了鉛筆沒做題,所以做了一個星期的雜物。第二次考試,尿急實在忍不住后舉手上廁所,老師說,根據之前的班規,上課不允許去廁所,如果真忍不住了,考試成績作廢。小姑娘實在是想繼續考試,每天大量的勞務時間拖住了她上補習班的時間,她在那里難受的忍啊忍啊,很委屈,卻為了考個好分數而一直憋著。這時,一個做完題的小姑娘站起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表示愿意陪她出去,監督她。最后的結果,老師為了規矩,讓這個見義勇為的小姑娘做了班長,承擔一個星期的勞動值日。
我們學校有一位數學老師,之前講課很差,現在他教的班能夠比平行班高出七八分,他的教書內容和方式變化不大,但他很嚴格。在他的課上,如果誰不交作業,他立刻叫出來批評,還打電話告訴學生家長。他眼睛也很厲害,看到低頭的會過去查是不是在玩手機,會翻學生遮住的書,沒那么民主,沒那么善解人意,沒那么語重心長,粗暴簡單的課堂管理模式,迎來了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所以,何謂嚴師?僅僅是對學生要求嚴格嗎?一個學生會坐著不敢隨便亂動的課堂是好課堂嗎?對學生要求嚴格后面的心理呢?我覺得,好的嚴師是以自己標準的二分之一來要求學生,壞的嚴師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更順從他,服從他,他自己可以獲得一種超越學生,凌駕學生的感覺。
好的嚴師,她的目的是指導幫助學生明白該堂課的內容,掌握該堂課的重難點,并且在有限時間內盡可能做更多的練習,從而進行復習鞏固。也就是說,嚴師的目標是以學生的學習成就為標準,這更多的體現一種度量感,能檢測出學生學習知識的增長。既然是度量,便有了高低之分。
而那些寬松的老師,她們的教學目標里,無意識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成就要求,有意識的會迎合學生,課堂上的哄笑或是活躍也是她們教學目標的一部分。如果學生有表示不開心或是想放松,老師會花點時間講故事,做活動來哄學生,這樣做,暫時贏得了學生的心,長期卻擾亂了教學紀錄和教學總體內容。
所以,嚴師的存在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在他們看來,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要盡力去爭取,學生的注意力要一直集中,要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反思,練習,這樣的學習成果會更強更好。嚴師往往都是對自己要求高的,而對自己要求高的老師不會教的差,因為嚴厲對待自己,老師會有動力去奮進,去學習,去反思,去構想。教學路上沒有終點站,只有一個一個通往云深不知處的高峰,越往上走,教書的想法越多,思考越多,知識的融合點越多,知識的遷移也越多,學生能夠領會做到的更多。
嚴師都是有原則的老師,他們給學生設立了更高的標準,用自己的氣勢逼著學生去走一條不好走但是走的快的路。過程會有誤解,會有學生的不解,嘲諷,但最后,能將孩子們送的更高更遠的就是這些嚴厲的老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