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 小重山》 岳飛
夜讀之余,于案前品茗聽箏,偶爾附庸風雅,竟也怡然自得。
小酌一口香馥卻已冷掉的花茶,沉醉于錚錚琴音,家居時光怡然輕晃……
琴音起,心中的浮躁和莫名的失落逐節(jié)隱退,在《平湖秋月》里品讀月華,于《梅花三弄》中 遙想冰肌傲骨,感《漁舟唱晚》之安寧祥和,品《春江花月夜》的優(yōu)雅氣韻……
賞至《高山流水》,心中情感波瀾再起。興起,翩翩君子俞伯牙撫琴而奏,巍巍青山躍然腦際 ,只見群山之巔玉帶輕繞,飄飄悠悠,或群峰延綿,蜿蜒起伏,或奇石林立,直插云霄,或蒼松翠柏,古木參天,或野果壓枝,山花爛漫……思緒縱情徜徉于群山綠林。接著,他雙手交替,一串串跌宕起伏的滑音,引出涓涓細流,或高山飛瀑,或山泉叮咚,或錚錚淙淙,或潺潺而至,或白浪翻飛聲振寰宇,或悠然石上清澈透天,跌宕起伏,經(jīng)久不息……這一切,讓岸上聽箏而久久不愿離去的樵夫鐘子期癡迷、沉醉,琴音行至高山,他暗嘆“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時,子期感嘆“洋洋乎若流水”!琴音結(jié)束,高山流水的意境早已落入空曠,但是伯牙與子期的知音之情銘刻腦海。“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有時候我們艷羨琴瑟和鳴的絕妙,但是,高山依舊,流水長逝,茫茫人海,知音難覓。有誰能輕易感知你的心弦,并與你惺惺相惜、推心置腹?這一點,唯伯牙與子期之情深讓人艷羨。由此,遂想起L。
10年前,聽過很多遍《高山流水》的我,第一次因為聽此曲而淚流滿面,也是因為L。L是生命中唯一一個真正與我惺惺相惜、推心置腹、相互感知并無欲無求的人,很多年過去了,如今遠隔千里,卻只能遙遙相望,故而聽至高山流水,何不感慨萬千!世間最悲哀的事不是你庸庸碌碌,無親無故, 毫無建樹,莽夫一介,而是你滿腹心事、滿腔才情,這紛擾紅塵中竟沒有一個人肯讀你、能懂你。而那段洗盡鉛華、一塵不染、無關情愛的交情,自當如《高山流水》般值得一生回味、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