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臨近,準備好好度假和回家的小伙伴們都開始蠢蠢欲動了吧!但回頭一看銀行賬戶,那寥寥的存款不禁皺眉,想來這半年也掙了不少錢,但為啥手頭賬戶還是沒錢呢?錢都花哪里去了呢?
為了擁有更加充實的人生,我們不能被金錢擺布,我們要控制它。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阻礙我們明智花錢的因素:
我們是否有以下的體驗:明知買彩票中獎的幾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卻仍忍不住想試試;明知自己已經入不敷出了,卻仍使用花唄、信用卡等等透支消費;明知投擲硬幣正面的概率一定是1/2,在連續擲出十次反面后,卻堅定的相信下次正面的概率一定大于1/2。
你瞧,我們有時候花錢并不明智,認知也可能并不符合事實,甚至大手大腳花起錢來連自己都害怕。為什么會這樣呢?日本超人氣MBA導師野口真人在《學會花錢》一書中給了我們答案:
首先,我們不知道合理推斷貨幣價值的方法。其次,我們還沒有確立起應對不確定性的正確方法。可以說,這兩點是無法明智使用金錢的主要原因。
既然找到了原因,我們就來看看具體怎么解決問題。如下圖所示,我們對應原因找出了三條解決問題之道:
- 學會推斷物品、項目的價值
- 學會應對不確定性(即風險)
- 分析了解人關于金錢的心理
一、判斷物品的價值#
1.花錢的對象###
要想判斷物品的價值,我們需要分清花錢的對象,在金融的世界里,主要分為三類:
- 消費
- 投資
- 投機
消費,是指“為了滿足欲望而消耗資產、服務(商品)的行為”。我們通過從某種商品中獲得的效用來估算它的價值。這里的效用是指情感的滿足程度。比如:我們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心滿意足,而且還很便宜,我們就會覺得超值;我們平時打車要花四五十塊,而用了滴滴打車只花了十幾塊錢,我們就會覺得這錢花的真值。
投資,是指為了增加將來的資本(生產能力),而投入現有資本的活動。簡單的說,就是我現在花了1000塊在這上面,它以后能給我帶來大于1000元的回報。比如,我們花費1000元報名學習演講,之后我們開始自己演講開課賺到了3000元。之前投入的1000元我們就成為投資,而賺到的3000元在金融世界里稱之為“現金流量”。
綜上所述,在三個花錢對象中,消費的(貨幣)價值可以通過“效用”來判定,投資的價值由將來創造的現金流量判定,投機的價值是由將來產生的分紅判定。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知道了如何判定商品的價值,接下來看看定價,即“價格”是如何確定的。
2.商品價格的確定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肉漲價啦,菜漲價了,衣服大減價啦,這時候,商品的價格就是根據需求和供給決定的,當iphone7的需求量大時,它的價格就非常好,而當一個產品無人問津時,它就會削價出售。
《學會花錢》的作者野口真人認為:
“消費錢包中的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是綜合考慮效用及生產成本之后確定的。”
“投資錢包中的價格最終還是取決于將來產生的現金流量,而由于供需關系發生變動。”
“投機錢包中是用價格決定價值,先有定價,后逐漸形成它的價值。”
二、預估存在的風險#
1.標準差###
風險就是不確定性,用統計學的語言就是“標準差”,標準差是用數值表示的各個數據與平均數的偏差,簡單來說,就是風險的量。
當我們買股票做投資的時候,肯定都希望購買低風險高收益的產品,即選擇標準差小的產品購買。
2.夏普比率###
夏普比率是收益除以風險得到的比率,它的值當然越高越好,夏普比率高的股票更具有魅力。
3.控制風險的方法###
入市需謹慎,投資有風險,還受到時間因素的影響等等,那么我們應該控制好風險呢?野口真人認為資產組合和期權是很好的方法。
①資產組合:簡單的說,就是搭配投資、分散投資。高風險與低風險的搭配投資,并投資于不同的領域。
②期權:事先規定好未來某一段時間的比率或價格進行的交易,如保險,這是一種有效的規避風險的方式。記住,越繞道越有價值,即有偏差的股票作為期權才值得買。
三、關于金錢的心理#
你的直覺正確嗎?###
書中的一個例子非常棒,它會讓你深刻認識到你的直覺是多么的不準確。
你根據直覺判斷,100萬元的概率不是在A就是在C保險箱,無論選擇那個,期望值都不會改變。假設你參加了電視知識競賽節目,并且大獲全勝,在你面前擺放有A、B、C三個保險箱,其中一個裝有100萬元獎金。制作方要求你從中選擇一個保險箱,你選擇了A。主持人盯著你的臉說道:“我們首先來打開B保險箱。”接著在全場觀眾的注視下打開了B保險箱。其實什么也沒有,你暫時松了一口氣。
然后主持人開始問你:“你確定選A嗎?現在可以換成C。”
但實際上,換成C保險箱后獲得100萬元的概率是堅持選擇A保險箱概率的兩倍。
你瞧,是不是很神奇(如果你聽懂了的話)?所以,人們的直覺在很多時候并不是那么準確的,尤其在“花錢”的時候。
最后,作者也建議“特別是年輕人,他們首先必須掌握的是掙錢的能力,而不是存錢的能力。人們尊敬、羨慕的是一個人擁有的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而不是他擁有的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