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大家早上好!“課改促發展,教研謀規劃”,為了探討“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促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實踐與研究,何若玉名師工作室為我們搭建了交流學習的平臺。今天,我和大家交流學習的內容是:動美靜美,美美與共——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整體解讀與教學規劃。
一、大單元教學設計思路
自新課標頒布后,“大單元教學”已然成為今后教育的主流趨勢,我校的大科組從2021學年度開始一直在進行“大單元教學”的摸索與探討,這次到我們五年級語文組在何若玉名師工作室的指導下積極探索大單元教學實踐路徑。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大單元教學任務,我們年級組開展了單元整體備課活動,大家集思廣益、交流研討、分工合作,形成單元教學整體備案,并以林尤釧老師的“任務四”作為展示課,進行試教、評課。我們在設計大單元的時候,整體思路是這樣的:首先是精準確定單元主題,結合單元導讀,圍繞語文要素,深度解讀教材,橫向、縱向分析,精準分析學情,確定本單元學習主題。然后再進行模塊整合階梯規化,根據單元主題,有效整合單元教材內容,按照夯實基礎、習得方法、綜合運用的基本模塊整體架構單元教學。最后落實目標課時設計,以學生現有知識內容為突破口,分散單元目標于課時當中,將學習置于各項活動之中,通過活動,促進學生素養的轉化和滲透。
二、大單元教學設計
下面,我從四個方面和大家交流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寫景單元的大單元教學設計。首先是單元的內容分析,接著是學情分析,然后是單元目標設定,最后是單元整體實施。
(一)單元內容分析
統編語文五年級上冊七單元人文主題為:“四時景物皆成趣”,語文要素為: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本單元共編排了《古詩三首》《四季之美》《鳥的天堂》《月跡》四篇課文,以及習作“? 即景”和語文園地。圍繞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目標(閱讀訓練要素和表達訓練要素),把本單元的教材做如下梳理:
? 《古詩三首》:《山居秋暝》主題:“秋暝山居”即景,也就是說,秋暝時居于空山所見、所聞即為景,所見動態、靜態描寫為景之趣;《楓橋夜泊》主題:“夜泊楓橋”即景,夜泊楓橋所見所聞為景,楓橋的動態、靜態之景為景之趣;《長相思》主題:“榆關遠行”即景,榆關跋涉所見所聞即為景,身在榆關所想故園情為景之趣。
? 《四季之美》主題為:“四季即景”,根據文章結構特點可分為春天黎明即景、夏天夜晚即景、秋天黃昏即景、冬天早晨即景,文中所描繪的動態變化之美為景之趣。
? 《鳥的天堂》主題為:“鳥的天堂”即景,早晨、傍晚所見所聞即景,觀鳥的天堂之動態、靜態描寫即為景之趣。《月跡》主題為“月亮的足跡”即景,月跡頑皮可愛的動態之美和恬靜柔美的靜態之美即為景之趣。? ? ?
? 習作和語文園地,讓學生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作用,并在習作中應用,并學會把畫面描寫具體。
我們來看這一單元的課文,有秋景、雪景、夜景、月景、樹景等等。“皆成趣”,需要我們觀察景物或者讀書的時候去感受、去思考,感受大自然景物的變化,產生美好的情感反應,并由此產生美好的遐想。所以這一單元的課文圍繞“四季之美”這一主題來編排。目的是通過描寫景物的變化,體現不同景物的美。
(二)學情分析
接著,我們來分析一下學情。編者選編這四篇文章不僅僅是了解景物之美。更重要的是落實具體的閱讀訓練要素:一、初步體會景物的靜態美和動態美,二、表達訓練要素: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關于學習體會“景物的靜態美和動態美”這一閱讀訓練要素,在一到四年級的統編教材中并沒有明確地提出,但也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作出了相關循序漸進的安排。
從上面表格可以看出,在一至四年級,學生主要通過語言感受自然之美,“景物的靜態美和動態美”在五年級上冊初次明確表述,閱讀訓練要素確定為“初步體會景物的靜態美和動態美”。
“初步體會景物的靜態美和動態美”,“初步”是在開始的階段,是一個程度要求,與“深入”相對,可以理解為基本準確地體驗和領會景物在動態、靜態或動靜結合狀態下的美。“初步體會”就是能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關鍵語句、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體會景物的變化,并從中感受不同景物的美即可。靜態美顧名思義指物體靜止時所呈現的美,景物的寧靜和恬靜帶給人的美感。動態美指物體在動態過程時所呈現的美。對靜態的事物作靜態的描寫,固然給人一種靜態美,但是一味地作靜態的描寫就會產生平板呆滯的感覺,美的感染力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動態美是描寫變化時不可缺少的一種狀態存在。另外,審美鑒賞與創造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是重要的目標之一。本單元的選文通過細膩優美、生動活潑的語言詳細描寫了不同景物的變化,體現了景物的美,學生需要細細地品味其語言,理解其中的“趣”,豐富語言積累,慢慢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鑒賞品味。
但這是教材第一次一單元編排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文學品鑒能力的培養,但這也不意味著他在之前沒有出現過,閱讀訓練點還是主要集中在了觀察和想象畫面,這些能力從三年級就已經開始訓練。本單元的訓練點是初步體會,教參明確要求,不需要去具體的區分,到底是動態描寫還是靜態描寫?只要求他們在朗讀和想象畫面的過程中,能說出來就可以,因為到五年級下學期也會有這樣的單元,體會景物的靜態美和動態美。
本單元語文要素,在課后題和導讀部分有明顯的提示,例如在古詩三首中,課后題就要求,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體會其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四季之美,要求聯系上下文體會句子中所蘊含的動態描寫,《鳥的天堂》是一篇經典課文,課后題所說的兩次看到鳥的天堂的情景,其實就是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這一課要求他們用朗讀的方式讀相關段落,并讀出他們之間的不同。《月跡》是一篇新課文,從導讀部分就可以看出來,這一篇也是集中在動態描寫了,要求孩子們在閱讀過之后知道月亮的足跡都出現在哪里,體會作者細膩的感受和動人的描寫,依然是通過朗讀的方式去體會。文學品鑒能力的培養是第一次,但是想象畫面,聯系上下文,朗讀都是以前訓練過的內容,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的時候,總結一下以前學過的方法,喚起孩子的記憶,能更好地達成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有了對閱讀訓練要素的細致分析,再結合單元人文主題和選文內容的共性特點,就可以嘗試將方向性的、籠統的“要素”,細化為可操作、可表現、可評價的具體單元閱讀學習目標。
單元閱讀學習目標細化如下:
1.閱讀描寫不同景物的文章,體會大自然的獨特魅力。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關鍵語句、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體會景物的靜態美和動態美。
3.體會并學習通過景物描寫表達人物情感的方法。
本單元的表達訓練要素是: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它是與單元閱讀訓練要素緊密相關的,很好地體現了讀與寫的結合。首先,寫的內容與閱讀要素內容相關。四篇文章都描寫了不同景物的動靜變化;其次,寫法上也有關聯。課文基本上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描寫的,《四季之美》按照時間順序,通過描寫四個季節的不同景物,來體現景物的美;《鳥的天堂》中,詳細描寫了早晨和傍晚不同時間看到的不同景物;《月跡》則描寫了不同地點的月亮。這些都可以從課文中習得方法。
統編版教材中,與本單元在縱向上有直接關聯的表達訓練要素梳理如下:
上面的表格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準確地細化本次習作的具體學習目標: 1.細心觀察周圍的自然現象或自然景觀,并有將其記錄和表達出來的愿望。2.認真選擇自己觀察的對象,把題目補充完整。3.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描寫景物,注意寫出景物的動態變化,使畫面更加鮮活。4.積極主動地欣賞同伴之間的習作,嘗試從描寫順序、景物的變化等不同角度欣賞評價同學的習作,并根據意見進行修改。
(3) 單元目標設定
?
根據本冊的教學目標、本單元的人文主題、語文要素和學情分析,我們設定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 1.識字與寫字:認識 17 個生字,讀準3個多音字,會寫 26 個字,會寫 23 個詞語。
? 2.閱讀與鑒賞:
? (1)借助注釋、插圖,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
? ? (2)拓展課外閱讀,體會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語句的作用。
? 3.表達與交流:
? (1)選擇自己喜歡的動態或靜態美景用簡筆畫創意書簽、海報,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 (2)按時間、空間順序觀察學生生活中的自然現象,重點觀察景物變化,用簡筆畫圖文結合進行記錄。
? (3)學習動態描寫、靜態描寫的方法寫出景物的動態變化。
? 4.梳理與探究:
? (1)思維導圖梳理課文重點字詞,文章脈絡,發展學生的自主、獨立識字能力。
? (2)課前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課文學習相關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如了解書簽的制作、海報設計的基本知識等。
? 5.綜合能力訓練:
? (1)美術學科目標:梳理探究書簽、詩配畫、海報制作等基本的美術知識、技能和思維方式,創作多種表現形式的美術作品,提升創意表達能力。
? (2)勞動課程目標:體驗手工制作書簽生產勞動,并能根據手工制作書簽這一勞動任務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工具、技術與方法,有效地開展勞動,養成一定的勞動品質。
? (3)信息科技目標(數字化學習與創新):選用合適的數字設備、平臺和資源,有效地管理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開展探究性學習,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單元教學重點是:1.品讀課文,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
? ? 2.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
單元的教學難點:
(四)單元整體實施
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與目標的設定,我們對本單元課文的教學進行了整體規劃,分為七大任務群來落實本單元的學習任務。以下是我們對第四單元教學的整體規劃:
任務一:走進美文(1課時)
課時1? 負責老師:陳燕、何翠花、王小麗
主要任務:明確學習本組課文的語文要素,初讀4篇課文,學習本單元生字詞,并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借助學習單,學生自主預習本組課文
2.了解本單元課文,明確單元學習要素
3.單元整合識字,分類認識本單元生字詞,指導書寫難寫的漢字。
4.初步感知課文,把課文長句讀正確、讀流利。
意圖: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預習課文的能力,因此走進本組課文學習之前,我們準備了預習單,給學生充分的主動權,完成對本組課文生字詞的自主識記和課文主要內容的初步感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和習慣。教學時,先初識人文主題,明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然后依據漢字特點,整合單元的生字,引導學生進行歸類識記,在小組內互查互助,并指導書寫難寫的漢字,使識字、寫字教學扎實、高效。最后,在識字學詞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好課文中重要語句。
為了檢測課時目標的達成情況,我們設計了課時的評價量規。
評價量規:
項目
上課內容
上課要求
自評
識 記 字 詞
會認的字
正確讀寫生字詞。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
識字之星
會寫的字
書寫之星
多音字
課文長句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
朗讀之星
任務二:初賞動靜之美,感受美文魅力(3課時)
此學習任務群,我們分為3個活動進行。
活動1:梳理主要內容? 負責老師:馮麗芳、梁喜妹、王娟
主要任務:類讀《四季之美》《鳥的天堂》《月跡》三篇課文,初讀感知,梳理課文主要內容,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
1.初讀感知課文,指導品讀美文。
2.再讀課文,借助表格梳理課文的主要內容。
3.按照課后習題,自主閱讀初步了解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
4.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
意圖:1.準確落實初步體會的要求,不拔高。本單元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因為是初步體會,教學時不宜提太高的要求,學生能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初步了解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并根據描寫想象出具體豐富的畫面即可。不要對景物是動態描寫還是靜態描寫進行過細的分析。“初步體會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也絕不是簡單的認知到“哪些描寫寫的是靜態,哪些描寫寫的是動態”,而是要體會這些描寫表達出了怎樣的“情趣”,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和思考。而“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思考”,就是體會“趣”之所在。因此,在這一單元“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被“體會”這個學習動詞合二為一。
2.借助朗讀,想象畫面,感受文章寫法。本單元課文語言優美,充滿情趣和韻味。教學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朗讀,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景致獨特的韻味,對優美的段落或篇章,學生要能熟讀成誦。同時我們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因不宜做太多分析,所以這一目標的達成要借助朗讀去實現。如果老師們感覺自己的朗讀沒有這么好的表現力,可以去搜集一些優秀朗讀視頻。活動主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形成整體印象,為下一步品析文章打好基礎。
評價標準
評價星級
咬字清晰、停頓恰當
? ?
聲音響亮、表情自然大方
注重輕重緩急、有感情
活動2:遷移運用、深化理解動靜之美 負責老師:林尤釧、王湃
主要任務:類讀《四季之美》《鳥的天堂》《月跡》三篇課文,品味、課文中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語句,體會這樣表達的好處。了解動態、靜態描寫的方法,嘗試運用于自己的片段描寫中。
1.品讀,賞美:靜態之美、動態之美、動靜結合之美。
2.遷移運用,獨立創作,選擇其中一個畫面,抓住它的特點寫具體。
意圖: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說過:“閱讀教學中寫的訓練,不應游離于課文之外 ,要使它成為閱讀教學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本節課縱向串起三篇課文,進行動靜態語句品析,并將課文的語言訓練中滲透習作教學,這是一個難點,但我們能將習作教學的目標細化在每一個相關閱讀文本的語言訓練中并逐一破解,專業才能夠突破單元習作的重難點,才能避免習作設計的隨意性、盲目性。同時也能使學生能夠清晰地在每篇課文中找到自己習作某個段落的引子、范本,使單元例文成為學生完成單元習作的引航標。整個教學過程,由扶到放,力求逐步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評價指標
自評
互評
用上動態描寫
用上靜態描寫
動靜結合
寫作有序
書寫工整
任務三:感受詩中美景(學習古詩詞三首和日積月累《漁歌子》 2課時)
負責老師:王小暢、李穎
主要任務:學習四首古詩詞,有感情朗讀四首古詩詞,借助注釋,關注課文插圖,體會其中的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想象詩詞描繪的景象。
1.讀古詩詞,圈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 2.關注課文插圖,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
意圖:我們將本單元里的四首古詩詞放在一起來上,借助朗讀,想象畫面,感受古詩詞寫法,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想象詩詞畫面,體會詩詞意境。動態描寫用相對明快的節奏去讀,靜態描寫用相對舒緩的節奏去讀。還要結合課文插圖,四幅圖營造了和詩詞相對應的意境,便于引導學生借助插圖理解詩意。
評價指標
能有感情地朗讀
能畫出動景和靜景
能背誦
能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山居秋暝》
《楓橋夜泊》
《長相思》
《漁歌子》
任務五:拓展閱讀豐富語言鑒賞、積累(2課時)
負責老師:彭飛? 楊春葉? 王景利
主要任務:回顧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體會這樣表達的好處。拓展閱讀豐富語言鑒賞、積累。仿照文中作者的描寫,學習把畫面寫具體。
1.回顧三篇課文,悟動靜態描寫之妙。
2.自讀拓展美文,感受動靜態描寫之美;
3.遷移運用,把畫面寫具體。
意圖:為了
任務六:實踐鑒賞(2課時)
負責老師:王湃
主要任務:在“四時景物”攝影棚的情境中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景象,結合插圖和日常生活感受課文描述的靜態或者動態畫面。交流課內外閱讀中遇到的動靜態描寫的語句,初步感受其表達之妙并主動積累。在“四時景物”編輯部的情境中品味、體會課文中動靜態描寫的作用,仿照例句,把自己觀察到的畫面寫具體。進而觀察某種自然現象或者某處自然景觀,重點觀察景物的變化,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觀察所得,寫出景物的動態變化。在“四時景物”宣傳部的任務情境中為“四時景物最佳代言人”評選活動設計海報。
1.詩詞里的自然之趣,我來探
2.四季里的自然美景,我來尋
3.榕樹上的動靜之美,我來悟
4.四季里的自然美景,我來尋
5.自然里的動靜之美,我來賞
6.評選四時景物代言人
意圖:
任務七:習作(2課時)
活動1:寫前指導? ? 負責老師:鄭利敏
活動2:寫后講評? ? 負責老師:
主要任務:1.觀察某種自然現象或某處自然景觀,重點觀察景物的變化,寫下觀察所得,并把題目補充完整。
2.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寫出景物的動態變化。
3.拓展作文思路,自主修改習作,積累動態描寫精彩語段。
1.回顧課文,理解“即景”的意思
2.引導學生審題,擬定習作題目
3.明確習作重點
4.指導寫作提綱
5.完成習作,互相評價
6.明確評價標準,賞評例文
7.出示問題片段,集體討論、修改
8.小組交流,互相評價
9.根據建議,自我修改
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展。以上就是我們本次大單元教學的單元解讀和教學規劃。總之,我們教學時要領會編者意圖,基于學情,緊扣教學目標,落實單元語文要素,讓課堂充滿思維的張力,讓學生在扎實、有效的學習中習得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感謝大家的聆聽,如有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