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教材和叢書的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單元圍繞“世界各地”這一主題編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金字塔》三篇課文,向學生展現了世界各地自然與人文景觀的豐富多彩,增加對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四時之美”要求學生“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本單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其表達效果,感受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所體現出的景物的獨特魅力,體現了統編教材螺旋上升、梯度發展的編排理念,也體現了學段之間的滲透與銜接。
圍繞這一語文要素,《威尼斯的小艇》通過介紹小艇的樣子、船夫的駕駛技術及小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展現了威尼斯獨特的靜態美和動態美。這是本單元第一課,承擔著指導方法、落實語文要素的重任,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想象和對比閱讀的方法體會景物的動靜之美,感受這座水上名城動靜相宜的獨特魅力。《牧場之國》以靜態描寫為主,向我們描繪了荷蘭牧場富有情趣的生活,營造出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意境。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對動物和人們活動描寫的語句,通過反復品讀體會荷蘭牧場的寧靜美。《金字塔》編排了兩篇不同表達方式的短文,其中散文《金字塔夕照》描繪了一幅夕陽下金字塔開闊而又雄渾的金色畫卷,教學時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想象畫面,感受這一奇特的靜態之美。“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梳理總結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并引導學生在習作中恰當運用動靜描寫,寫出景物特點。“詞句段運用”則引導學生運用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表現景物的動靜之美。
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搜集資料,介紹一個地方”。《金字塔》一課中編排的散文《金字塔夕照》和非連續性文本《不可思議的金字塔》,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介紹了埃及金字塔,讓學生在兩篇短文的比較閱讀中了解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同時學習從不同的文本形式中獲取、整合、概括信息,了解事物,為實現讀寫遷移奠定基礎。
“搜集資料”是達成本單元表達訓練目標的關鍵環節,與本單元在縱向上有關聯的習作要求梳理如下:
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初步學習整理信息,介紹一種事物。
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
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搜集資料,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把某一種事物介紹清楚。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理解統編教材的編排意圖和編排體系,準確定位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逐步提高學生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本單元的習作要求與口語交際“我是小小講解員”也是緊密相連的。
2.叢書分析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叢書五下6《美麗的地球村》中編排了“經典誦讀”“專題閱讀”“整本書閱讀”三個板塊內容。
第一個板塊“經典誦讀”自成體系,詩中的景物描寫有動有靜,展現了優美的古詩詞意境。可利用晨讀、課前誦讀等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誦讀,豐富語言積累,感受詩中動靜結合的表達效果。
第二個板塊“專題閱讀”又分為“范文閱讀”“組文閱讀”“自由閱讀”三部分。“范文閱讀”中6篇文章分別對應本單元3篇課文,每兩篇對應一課。以批注的方式
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情感,進一步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水平靈活選擇,可以拓展兩篇,可以拓展一篇,也可以從選文中精選片段進行拓展閱讀。
“組文閱讀”中3篇文章描寫的都是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觀,呈現出一幅幅優美的畫卷。
這一板塊圍繞單元語文要素,精心設計了3個閱讀實踐活動,“活動一”是發現并積累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的語句,“活動二”是感受動靜之美,體會這樣寫的好處,“活動三”則由讀到寫,在生活情境中遷移運用。
“自由閱讀”中包括兩組文章:第一組6篇文章,主要描寫了不同國家的自然、人文景觀之美。第二組11篇文章,重點展現了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或需要,自由選擇閱讀,豐富積累,提升素養。
第三個板塊“整本書閱讀”,推薦閱讀《邊城》。通過文后三個助學工具,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指導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單元教學目標
1.認識本單元26個生字,讀準1個多音字,會寫30個生字,會寫28個詞語。能運用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縱橫、沉寂、極目遠眺”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鄉村四月》。
3.能體會課文中的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表達效果,并能仿照例句,選擇一個情景寫句子,表現出景物的動靜之美。
4.初步了解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從中獲取需要的信息。
5.能搜集、篩選資料,清楚地介紹一處自己感興趣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6.感受世界各地自然、人文景觀的魅力,激發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興趣。
三、總結反思
1.識字寫字,讀準多音字。
2.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
3.習作要求是“搜集資料,介紹一個地方”同時,學習從不同的文本形式中獲取、整合、概括信息,了解事物,為實現讀寫遷移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