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每周一次的辯論,今晚又要開始了。這次的話題是“你是選擇大城市的一張床,還是小城市的一套房”
我還是積極的報名參加了辯論。繼上次辯論拿到BBKing之后,這次更是信心高漲,倒也沒特別奔著冠軍去,就是想鍛煉自己的思辨能力。一切為寫作開道。
拿到了辯題,我選擇了正方:大城床
在文檔中敲完自己的觀點之后,想著聽聽小群里伙伴們的想法好了(小群就是我們大學宿舍的群,我們宿舍感情都很好,大家人也很好)。把辯題拋到群里就坐等和小伙伴們思維的碰創了。
可是,這卻是我后為之后悔的事情。
我完全忘記了雖然我們相處的很好,可是圈子卻是不同的。
小伙伴們無一例外的都選擇了小城房,問及論點,有人說已經習慣了安于小城市的安穩了,跟我辯論最久的小伙伴也是平時跟我關系最好的,她說,房子是資產,可以有現金流,然后可以得到利潤。
在我看來這樣的論點是漏洞百出的,可是,就跟文武兩將交談一樣,之后的辯論似乎走到了一個怪異的方向,我的那些論點被她們的安穩所打敗。我感覺就像拳頭打到了棉花上,不是非說要爭個我對你錯,可能這個話題太接近生活了,太現實了,難免有點情緒,這似乎不是辯論,這是一種溫和的爭吵。
而讓我更難受的一點無異于是,我發現了一個一直我感受到但是今天卻通過這倒辯題無比清晰呈現在我面前的事實,她們是真的打從心里覺得安逸的的生活非常好。
努力拼搏,勤于思考,逆流而上本身就是十分勞累的事,而小城市的安逸,做一份不高不低的工作,有一個男朋友,對她們來說就足夠了。或許她們曾經想過更好的生活,可是安逸讓她們逐漸認識到,這樣也挺好。沒有不甘心,打從心底認為自己這樣挺好。
我一點沒有否定她們的生活,也沒有認為自己想要奮斗變優秀的看法有多么高尚。
讓我真正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是在于,我環顧四周,發現我身邊的人幾乎都是這樣子。一開始都雄心勃勃,想要靠自己奮斗出精彩的人生,可是伴隨著失敗,伴隨的放棄,也都選擇安逸的生活方式了。這讓我感覺自己是無比的孤單,也讓我彷徨,沒有一個可以與我相交談的人。
或許我自私吧,想要身邊的伙伴們都熱情高漲奮斗起來,或許我無知吧,也許時隔多日我的失敗會讓她們對我說,看啊,選擇安逸是最靠譜的想法。
我不是要做一個女強人,也不是多么清高的人。我只是覺得人應該有思想,有思辨的能力。
回頭看看玩的好的伙伴們,我突然發現,把辯題扔到群里去討論恰是因為我沒有可以匹配來討論的人,多么的可悲。
老祖宗說的對,門當戶對很重要。這絕對不是說把自己高看,把別人低看的問題。我從來不貶低任何人。但是似乎到今天我才徹底明白背后的含義,不求多么高尚,多么文雅,只求你消費一件有功效的物品時,旁邊的人不會只看重價格;只是當你閱讀書本尋求知識探討自我時,旁邊人不會說出,你好棒棒,繼續加油哦這類話語,這似乎也是我們為什么很少發朋友圈的緣故吧。
我們需要的是互相的探討,互相的交流,這也是為什么靈魂的契合那么難能可貴的原因了。
關上辯論窗口,我坐在床上想了很久,我無法動情的描繪出那種感覺,我只是覺得,無論一個內心多么堅定的人,她終歸是有社會屬性的,一直想要追求一個能契合交談的人。最后,我發現,這件事,說來也簡單,一切的問題都在自己身上。
人家早說過,同時擁有好友A和好友B。好友A平時沒有什么興趣愛好,有的也只是作為一個人必要的上班,家庭而已,那么你跟她去交談文學思辨這就是不合適的,但這不影響你們的友誼;好友B愛讀書,愛思考,有思想,不喜歡娛樂八卦,這樣的人你跟她扯家長里短顯然也是不合適的。
所以,我的錯誤在于和不合適的人討論,屬于自找沒趣。
可是,我身邊沒有一位好友B的存在,這也應該是自己的問題了,人家都說,想要和喜歡讀書的人做朋友,就多去圖書館,和想要喜歡健身的人做朋友就多參加運動活動。
我的過程終歸是孤單的,既然這么難受依然不想要在一眼就看得到頭的小城市過一輩子,那么無論那是一種多么難以描繪的感覺,我都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心,因為這是只屬于我自己的道路,而這條道倫,沒有人可以左右,也沒有人可以幫你,在你看到光明之前,就先靠一身正氣走下去吧。
雖然是這真的有一點難受,可是這碗雞湯必須喝,努力的腳步也不準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