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學三年級讀《射雕英雄傳》,厚厚的四大本,里面不認識的字多了去了。那也不管啊,看不懂或者不感興趣的武打場面就掠過去,一點愧疚感也沒有,囫圇吞棗地繼續看。反正還是看懂的內容多。更關鍵的是引人入勝啊,想知道后面情節發展!其實一路看著看著,很多不認得的字詞都漸漸明白了。“嫣然一笑”都是美人出場才看得到的,那自然是很美的笑啦。“黯然銷魂”都是未亡人傷心人,那也很容易理解吧?“憊懶神氣”總歸不會用來描寫端方君子……
這種體驗在讀英文書時是一樣的。比如說我讀《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吹牛大王歷險記/閔希豪生男爵歷險記》)的時候,因為是18世紀的作品嘛,書中語言總有股佶屈聱牙的別扭。其實這毛病不是作者一個人的,那個時代的作品大都如此,喜用大詞、長句,看得真心累。所以書中常有大段的對話被我掠過,因為我感興趣的是主人公吹的那些牛啊,那些稀奇古怪的經歷啊,誰要看你們討論哲學、社會、政治的大道理啊。但是看著看著,對那種裝腔作勢的語言風格也漸漸熟悉了。像是 relate 這個詞,之前只熟悉它“聯系;相關”的意義,但在這本書里反復出現的 relate 卻是另外一層意義:“敘述(故事)”,每次吹牛大王要給別人講故事了,就 relate 一下。開頭我也有點懵,但是看多了也就習慣了。
提這本書不是建議大家去讀它,因為閱讀是很私人的事,一定要選自己感興趣的、能看下去的。
我想說的是查單詞這回事。
很簡單,能不查就不查。看到后面,自然而然你就對很多作者喜歡用、習慣用的詞能猜出意思、變熟悉了。這才是正常的閱讀過程,我們大腦就是這么來理解和學習新詞語的。
那如果生詞實在太多,影響到我對文本的理解怎么辦?
很簡單,這本書目前還不適合你!你需要調低難度。一定要找到在你 i+1 水平的材料。當然,實在感興趣的內容,i+2 也不是不行,但是總有個度吧,自己把握。障礙多了,理解不了,還怎么引發興趣、堅持看下去啊?
我看英文啟蒙好的小孩子,不管是聽英文故事、讀英文書,都有一個特點,很少停下來去問某個生詞的意思。除非是反復出現,才會很好奇地問一下。其實他們這狀況就像我們小時候讀《射雕》一樣,對內容的興趣大于一切,語言細節只要不影響他們對內容的理解,就不會去細究。但事實上,正是這種流暢的聽讀體驗,放飛了自由的感受、想象、猜測和理解。到頭來,孩子比好多大人要學得快多了。
順暢的閱讀流,要比查清楚一個兩個單詞的意思重要得多得多!
我們為什么習慣于查單詞?甚至看到生詞不查個明白就心不安理不得好像犯了大過錯一樣坐立難安?純粹就是多年的刻板英語教學留下的后遺癥。每課每課的背單詞,每個生詞都要會拼會默,不然就罰抄;考試時碰到閱讀理解題,那么短一篇文章,如果里面有生詞不認得,那后面針對某個字句的考題怎么可能答得出?
所以我們就以為,學英語就是要抱著排地雷一般的嚴肅、謹慎的完全精神,遇到一個生詞就要查,不當下把這單詞含義搞個透徹明白就不心安。這種心態導致我們對學英語抱有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地一字一句地學習,卻也是極其低效的學習。
網上流傳過的“透析英語”曾定了個標準:每兩頁查一個生詞。雖然我覺得這個標準本身有點無憑無據,但是對于廣大的不查生詞就會死星人來說,有這么個標準,很有助于去除由于不查生詞而帶來的沉重的自責感,也是不錯的。
當然我建議的標準還是那句話:遇到生詞,能不查就不查。
“不查單詞,我的詞匯量怎么擴展呀?”我估計看到這里,還是有很多人會糊涂。其實我前面已經講過了,回憶下你是怎么讀《射雕》類小說的,你就能理解一下:真正的詞匯擴展之道是怎樣的。
真正的詞匯庫,是鮮活的、帶語境的;是反復在不同卻又類似的語境中遇到,從而在大腦中建構起精密的靈活的意義網絡;是最終讓你一遇類似語境就忍不住脫口而出的語言。查字典、背單詞都遠遠不能達到此效果。
真正的詞匯庫,是靠自己“猜”出來的。其實我們在文章中遇到生詞時,大腦都會自然而然地調動“猜”程序,根據上下文各種線索,做各種可能性判斷。當然這種能力各人高低不同,但都可以練出來。
在影視和生活對話中,我們有很多情景、動作等線索來提示我們如何理解。而在文本閱讀中,除了該有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我們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上下文。
所以接下來,以《Harry Potter》(《哈利波特》)第一章里的幾個例句,講講如何根據上下文來猜詞義的技術:
1 單詞本身的詞根和前后綴。
e.g. He was a big,beefyman...
這個 beefy 雖然比較少見,但是詞根部分 beef(牛肉)還是比較常見。后綴 -y 則往往代表是形容詞。像牛肉一樣的?結實,壯實,差不多就這意思吧。
2 鄰近的近義詞或反義詞。
e.g. Mr and Mrs Dursley of number four Privet Drive were proud to say that they were perfectlynormal, thank you very much. They were the last people you’d expect to be involved in anythingstrangeormysterious, because they just didn’t hold with such nonsense.
假設你不知道 mysterious 是什么意思。但前文說過 Dursley 夫婦倆都非常的 normal(平常)。那么平常人當然就最不可能卷入任何的事情啦!這個空里面,該填什么樣的形容詞呢?肯定是和?normal(平常)的意思相反,是不是?
然后 strange(奇怪)作為和 mysterious 并列使用的一個詞,則肯定是一個意思相差不遠的詞。
如此一來,mysterious 的含義與“平常”相反,與“奇怪”相近,那你就很可以猜猜了。就算猜不到具體意思,也能猜個大概,至少知道是“不平常”,這就夠了,足以你理解文章,安心繼續往下讀。
3 舉例說明。
e.g. “I know that,” said Professor McGonagall irritably. “But that's no reason tolose our heads.People are being downright careless, out on the streets in broad daylight, not even dressed in Muggle clothes, swapping rumors.”
這里的 lose our heads 是什么意思?是字面上“失去腦袋”的意思嗎?然而后面緊跟的幾句話包含了“不小心”、“大白天出門上街”、“不穿麻瓜(普通人)的衣服”、“說長道短”這幾種情況,相當于就是舉例說明什么叫做lose our heads。
顯然,那些都是種種不正常的、昏頭的表現。所以 lose our heads 不是“失去腦袋”,而是“失去理智、昏頭”。
4 定義解釋。
e.g. People incloaks. Mr. Dursley couldn’t bear people who dressed infunny clothes.
假設你不知道 cloaks 是什么意思,那么 people in cloaks 就成了不可解釋的畫面,也許 cloaks 是個什么地方?但是緊跟著后面的藍色部分就為此做出了解釋:一種滑稽好笑的衣服。
當然你還是不知道具體是什么衣服,不過對這一段而言,這種粗粗的理解已經足夠了。
5 上下文之間的邏輯推理。
其實之前的4種技巧,也算是簡單的推理啦。只不過本條指的是那些更加隱性、間接的邏輯推理。
e.g. Mrs.Dursley was thin and blonde andhad nearly twice the usual amount of neck, which came in very useful as she spent so much of her timecraningover garden fences,spyingon the neighbours.
假設這個長句中的?craning?和?spying?你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前面藍色部分剛剛說的是?Dursley?太太有兩倍于常人的長脖子,然后這個長脖子在她過花園籬笆、并對鄰居實施的時候特別有用。這個畫面一出來,你覺得這個長脖子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呢?能幫她跳過籬笆嗎?能幫她打鄰居嗎?肯定不是啊。
那不難猜了吧?
另外,如果你本來就知道?crane(鶴;吊車)、spy(間諜)的名詞意義,那就更如虎添翼了。大多數單詞,在它的幾層意義(無論是名詞還是動詞形式)之間,往往是隱含一個相同的基本意象。這一點,如果常看我們【多情景轟炸】欄目的讀者,應該會比較了解。在每一期【多情景轟炸】視頻里,同一個單詞的各意義在不同情景中出現,但是我們常常都能總結出這個單詞始終保持的一個不變的基本意象。
所以鶴有長脖子,吊車也有長脖子,那么當?crane?做動詞的時候,crane over garden fence?就很好地描繪了伸長脖子探過花園籬笆的一個畫面。
而間諜最擅長的事不就是暗中觀察和監視嘛,那么當?spy?做動詞的時候,spy on the neighbours?也很好地描繪了窺探鄰居的一個畫面。
我們在面對陌生事物時,會天然地觀察和尋找各種相關線索幫我們去理解它,猜詞義這個技術活,是一樣的道理。不用太刻意,猜著猜著你就習慣成自然了。
你看小朋友們,好像普遍都比較擅長猜意思。大人也可以的,就是一開始會不習慣模糊的、大概的猜測,不相信自己的推測能力,總感覺不確定啊。其實猜著猜著,你對這些詞匯的理解會越來越深刻而靈活,效果遠非在字典里查單詞背單詞所能比!
雖然不是每個生詞我們都能猜出來個大概意思,有時候查查單詞也無妨。但重要的是我們要建立一個思維習慣:只要不影響理解,就是不重要的單詞,無需在乎。盡量不要停下來。順暢的閱讀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