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喝一杯水酒,嘆一聲無奈,青石案落滿塵埃,何處可安放,與天比齊的情懷?做久了亂世妖怪,更愜意獨往獨來,哪稀罕位列仙班受人參拜,勾亂了地府的生死債,砸碎了王母的瑤池臺,既敢輕狂顯能耐,何懼這緊箍甩不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 ? 西游記中最棒的一幕,不是大鬧天宮,不是石破天驚,不是落地成佛,是那只猴子出世之后,坐在山顛之上,一身懵懂,滿目孤獨。我喜歡西游記,更喜歡的是西游記中的孫悟空,那個放蕩不羈,唯我獨尊的齊天大圣。可是自從悟空被壓五指山下 ,便覺得這本書已然無味,后面的取經路途更是為悟空套上了枷鎖,從一個斗天斗地的齊天大圣,變成一個皈依我佛的斗戰勝佛,該是說悟空丟了本性,還是悟空悟了佛性?
? ? 這輩子有三次愛上悟空,第一次是每年酷暑西游記,第二次是青春被窩里的悟空傳,第三次是勇敢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每看一次,就忍不住掉下眼淚:聽到關于孫悟空的歌,腦袋里都是西游記里悟空那滿臉無奈的場景;孫悟空給壓在山下,他沒東西吃會哭;有一集唐僧晚上給悟空做了那個虎皮的衣裳我也哭,曾經悟空對八戒說"在花果山待久了妖氣太重,師傅是個愛干凈的人,恐怕嫌我臟"我還哭。我在想,為什莫猴子到最后變了,變成了膽膽怯怯,做事都要再三考慮的斗戰勝佛。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段子:? 隔壁的老爺爺年輕時是唱戲的就演過大圣。一個街天,老爺爺穿著那套大圣衣服在專擺小攤的地賣自己種的桃子,一群小孩圍著他,他還削桃子給孩子吃,然后來了個人說這地是他停車的讓老人走,然后起了爭執,那個人就把老人推倒在地,看到有個孩子擋在老人面前說:“別欺負大圣。”有幾個孩子讓大圣掏出金箍棒來打他。我從其中看出了自己,被生活逼迫的無可奈何的自己。想起了最后那個坐在佛前的孫悟空,是他被生活磨平了棱角,還是把自己丟了,這我不想知道。感謝吳承恩給了我們一個五百年的夢,讓它一直流傳下去,可惜我們即做不成悟空也做不成八戒,也許我們都是做成了沙僧的樣子,卻有一個大鬧天宮的夢。
? ? 生活忙忙碌碌,最后迷茫的不知所措。可能悟空也是西游記里最慘的人物了吧。西游記原本是兩本小說的合體,從開頭到五指山下500年是一本,悟空失敗了。第二本,從唐僧那里一直到結尾。而悟空的夢想是借來的,不屬于他自己,因為他的夢想已經被玉皇大帝和如來踐踏的體無完膚。在劇本的最后他得了一個“斗戰勝佛”的稱號,然而并沒有什么用,因為他沒有夢想,什么都做不了,做不了齊天大圣,做不了那個曾經宣揚著要毀掉規則的齊天大圣。西游記騙了我們,給我們編制了一個很美的夢,卻總是讓現實毀掉了,毀掉了那個我們心目中的孫悟空。曾經的孫悟空敢斗天斗地,戰得過閻羅,打的了玉皇,滅的了天兵,但很多很多的疑惑也產生了:為什么打進了閻羅殿,卻不滅了閻羅的氣焰?為什么敢大鬧天宮,卻被最后眾神的誘惑收買了?敢獨自一人挑戰十萬天兵,戰得了四大天王,為什么到后來在取經路上處處找人幫忙?在最后的最后我會笑著說,猴子原來還是一介凡人啊。就像紫霞喜歡至尊寶,至尊寶喜歡白晶晶,白晶晶喜歡齊天大圣,齊天大圣喜歡紫霞,你以為齊天大圣和至尊寶是一個人?但是他們相差了500年。一切都對,除了時間不對。要想救紫霞,就必須先打敗牛魔王,要想打敗牛魔王,得先變成孫悟空,而一旦變成孫悟空就必須放下七情六欲,至此不能再半點沾染。
? ? 我小時候看到唐僧給他做虎皮襖,看到他得意地穿上轉圈說好漂亮的時候哭了,他沒有什么錯,鬧天宮是因為天上眾神玩弄他為弼馬溫,他只是一只有情有義心有執念想要活得精彩的猴子啊。可為什么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后他的笑容沒了,為什么他成了有名無實的斗戰圣佛。在人眼中,悟空不過一只妖,在妖眼中,悟空不過一個叛徒,在神和佛眼中,不過一只圈養的家畜,悟空不是英雄!是被社會磨平棱角的你。沒有緊箍咒,你以為自己會為生活賣命努力嗎。每個遲暮的老人,當年哪個不曾壯志凌云,意氣風發?人生何苦,不過逢場作戲。糾結煩惱說穿皆是執迷。猴子賣如來個面子,留自己一命;我們賣命運個面子,活的像狗。活著活著,也漸漸地看懂了上一代,只是,回頭已是無岸……
? ? 小時候,孫悟空是齊天大圣,是人間正義,是無所不能;長大了,孫悟空是金箍在首,是責任在肩,是虔誠在腳。“悟空”二字,包含有多少艱辛,又隱含著多少無奈——多少事,放不下也得放下,扛不住也要堅持。踏碎凌霄,放肆桀驁,是長大的人們,還給小時候的一個夢。最感觸的是大圣那句“我管不了”。如同現實中的我們,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涉足的。我們甚至沒有大圣的不壞之身,沒有江流兒的那種精神....所以很多事情我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它發生,卻無法阻止,這就是現實:在給你一個糖后,又像小混混一般將你打到在地,告訴你:“小子學著點,生活就是這樣。”十萬天兵雷霆萬鈞,金槍銅鼓百丈紅巾,這大概是我見過的最好的開場。你是英雄,你不能輸,一萬三千六百斤金箍棒,攪得那滿天諸佛煙消云散。小時候不服氣,你明明那么厲害,怎么就坐了蓮花寶座,成了斗戰勝佛。后來聽人唱,我要這鐵棒有何用,滿是世俗的哀愁。花果山孤零零的猴子,我看到的分明是自己。
? ? 在不同年齡段讀西游記,看到的是不同心境的猴子。每個男孩子心中在小時候都夢想過長大后要去當個大圣,會七十二般變化,可以睥睨世間一切,保護自己心愛之人。可是,越長大越知道 我們終究還是抵不過現實這個佛祖的,我們還是需要修行。本是頑石一塊,天生的實心眼,死心眼,助師成佛。癡心護主,棄妖性修佛緣,到頭來求得個空字了了。斂了癲狂,收了逍遙,皈依我佛,一頂大帽壓下,就此藏匿了本性。其實,也蠻悲的。
? ? 到頭來,我不是孫悟空,也不是至尊寶,終究成了城墻下的那群人,看著別人的愛情,咀嚼自己的青春。一萬三千六百斤的金箍棒,滾滾灼燒的銅石熔甲。十萬天兵誠奈我何,好一道圣火,燒了那三界玄宮,九鼎丹爐。你說這金箍棒的主人是一只猴子。 可我看見,分明是我們自己。 卻丟了一枚紫金冠,少了兩道鳳尾翎。也許長大之后漸漸習慣了默不作聲,愈清醒愈理智,愈理智愈悲哀。白日庸碌,瑣碎里染了一身的世故。我低眉笑目,我鞍前馬后,我斤斤算計,我行將就木。可長夜漫漫,胸腔里仍激起點點波瀾,似乎尚可作為我在這世上活過的證據。
? ? 可能在故事的最后,我們也和孫悟空一樣,活成了別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