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拓跋弘和文明太后角力的史書,本人發現個別要員職位升降十分不正常,不按常規出牌者,必有貓膩,這又涉及到了一些什么事呢?這里先對這個時代一死一升官的兩個人做個猜測。
死的是統萬鎮將、河間王閭虎皮。這個王在上文中出鏡過一次,是作為向拓跋弘告密輸誠的親近形象出現,他死也是因為這份親近。
閭虎皮,名根,原爵位是安豐公,安豐公第一次在史書出鏡是跟隨名將封敕文討伐安定叛亂;第二次出現是被封為河間王,他的封王與常太后扶正位置時間幾乎同時,所以他的王位也涉及到了上一代后宮權力的安排,高宗拓跋濬的母親是蠕蠕的大家閨秀閭氏,閭虎皮是閭氏的親戚,在拓拔濬母親以子貴母死的名義殺掉之后,他作為她的親人獲得了職位上的安慰。
常太后也是北魏王朝的一個狠辣角色,權掌后宮,甚至還坑害過當時的文明太后,所以在常太后死后,文明太后迅速將常太后的后宮核心團隊進行快速清算,而閭虎皮同志作為對常太后的仇恨者,在文明太后清算常太后期間應該是過了幾年的幸福生活。
但本人猜測,閭虎皮他應該是一個智商不太高,統兵打仗也不怎么會,處理朝廷關系能力一般的庸人,所以一直沒成績,所以雖然占據豪華的王府卻碌碌無為,眼看著行將就木,他忽然覺得自己下一代年紀還小,應該要為他們博一個更好的前程,于是就在不明形勢的判斷上對經過自己封地的拓跋弘輸起了忠誠,拓跋弘打仗需要錢,于是閭虎皮就給了他錢,給錢還沒什么,關鍵是他還給拓跋弘提供了文明太后煽動造反的秘密情報,上面章節有說到過這個送信的情節,而關鍵是他這個輸出忠誠的過程被兩宮大宦官趙黑看在了眼里。
趙黑此人城府很深,屬于大宦官里面的太歲級別,拓拔弘為太上皇之后,他傾向于向實權派文明太后靠攏,于是,趙黑將閭虎皮不識好歹的事情告訴了文明太后,并為免閭虎皮不死,他還有意將河間王的愚蠢擴大,說他如何指桑罵槐、用心險惡、助紂為虐等等。
文明太后的生殺賞罰從來都是不吝嗇草民、可加于皇帝的,她聽后,娥眉一豎,她覺得,這種曾經被自己看輕的小腳色,居然還有這種心機,那還了得!行,他不是有錢捐助給皇帝么?那寡人就查查他錢的來路,問他個貪殘之罪,砍頭了事。
閭虎皮卒。
升官的是濮陽公拓跋孔雀。
拓跋孔雀說是常山王素的曾孫輩(注意,高祖末期還有一個拓跋孔雀,拓跋鷙,字孔雀,與是高涼王孫輩,孔雀是佛教的圣物,當時以佛的吉祥物為小字很流行,比如白象、菩提、菩薩、迦葉等),當時年紀較小。
拓拔孔雀的第一次出場是在文明太后誅殺乙渾后,他和陸定國兩人,迅速從侍中職務竄升到了王的位置。
拓拔孔雀和陸定國都不是靠繼承封爵,他們是屬于自己年紀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就額外冊封的新王,當時拓跋弘不更事,且這兩個王應該是文明太后封的,一來文明太后有生殺賞罰、決之傾俄的個性,二來他們的父輩都當朝大人物,三來也為小皇帝樹恩,為他培養一些親密的伙伴,長大后作為皇帝的輔佐良臣。
這個時候的文明太后不可謂不用心良苦,只是后面我們的拓跋弘卻在左右的攛掇下,頭頂反骨,成為了文明太后教育后的一個不合格的半成品;文明太后傷心之余,只好下起決心,對這個皇帝騎驢看唱本,你冒頭一下,我就壓你一下,讓你沒有脾氣,如果你還要繼續胡鬧不聽話,那我做事就沒那么簡單了。
恰恰孔雀和定國兩個王爺和拓跋弘一樣,一腔熱血,喜歡呼朋引伴,馳騁草原,這些劇情都是文明太后沒有想到的,于是有些時候總苦口婆心地教導他們,說一些家和萬事興一類的大道理,結果這兩個小兒卻認定皇帝是一切的頂層,婦人管不到。
文明太后動怒了,她以皇帝的名義給拓跋孔雀下了一道詔書,你目無尊長,不懂禮數,降爵為公。
拓跋孔雀本來不怎么會搞人際關系,又死愛面子,現在在小伙伴面前被從班長降到了組長,他自己覺得抬不起頭來,家人也反復教導拓跋孔雀,看清楚現實狀況什么的,到底誰說話算數。
結果這只孔雀隱忍,認真寫了一篇認錯的信給了文明太后,將以前的無知揭露得非常徹底,并發誓,以后與太上皇帝只有君臣之義,絕不朋黨茍同,請太后明鑒。
文明太后看得這個年輕人浪子回頭,很是滿意,于是在太上皇帝外出逍遙期間,拓跋孔雀卻又意外地爵復原位。
但是孔雀其實并沒有真的悔改?頂多算是逼其就范,臉皮薄的他在不久的將來更像蒙受了奇恥大辱一般,思考如何爆發心底的小宇宙,所以這一次孔雀認錯只是短暫開屏,具體事情后面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