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書籍名稱:《小說創作談》
作者名字:大衛·姚斯
書籍類型:創意寫作、文學理論
書籍內容:七章,253頁,199 000字
前言:小說家就是獨自面對所有可能
相信你和我一樣,一直會很好奇:
一個故事究竟是怎么開始?語言、文字的堆砌為什么在作家手下就是藝術?一個偉大的故事的偉大之處在哪里?我們能不能寫出這樣流暢有深度的文字來?
寫作對于作家而言,就是獨自面對所有可能性,就像這本書的封面一樣:一斗室,一書桌,一盞燈,面對著無限時間和空間,創造出一個無限可能的世界。
讀書,對于讀者而言,除了讀書,哪里都沒有我們要的安全感。
當我翻開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茲的書《故事開始了:文學隨筆集》,就發現了這樣一段話:
開始講一個故事就像是在餐館和一個素昧平生的人調情。幾乎每個故事的開頭都是一根骨頭,用這根骨頭逗引女人的狗,而那條狗又使你接近那個女人……
這就是阿摩司·奧茲的“開頭觀”。我讀的時候感覺自己瞬間被吸引,被帶入。
如果《故事開始了》這本書是教我們你為什么選擇這樣寫一個開頭,那《小說創作談》這本書,就是在教我們發現文字如何發揮功效,并且讓我們知道為何它們可以稱之為藝術。先讀了《小說創作談》才能更清晰地發現自己的框架結構……
所以當第三期活動開始的時候,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小說創作談》這本書,很開心地拿回這本書,開始琢磨著怎么好好讀,充分用。
以下就是《小說創作談》的目錄,除了第三四章:《當我們在談論流暢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對現在的回憶:當代小說中的現在時態》是在英語寫作環境中衍生出來,其他章節內容都是可以被廣泛應用。
這本書在寫的是:總之,所有這些文章的目標是像我在創作小說時確實會做的那樣進行精確且全面的描述,以及評估會損害我們的虛構文學作品的各種可能性的相對價值,由于人們太容易接受流行的態度,當代的作家們已經不再注意其中的許多可能性。
我希望這些內容在下一次坐下來寫作時對你有所助益,并且幫助你發現你正獨自面對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讀完之后發現,對這本書最大的致敬就是:寫出一本小說出來。
等我,敬請期待,怎么感覺這一樣就像《冬天的秘密》一樣,遙遙而無期……
那,至少先隨我一起看一看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吧。
01.自傳恐懼癥:吃雞蛋要不要看母雞以及要不要寫自己不知道的
吃雞蛋要不要看母雞:
有時候很難意識到自己并不孤獨,看我這雙重否定用的拗口吧。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并不孤獨,只是你不知道。
讀小說的樂趣之一也在這里吧,在書里看到自己的依稀的曾經,或者即將奔向的未來。總能讓我們把自己帶入進去,感覺有人和自己一樣,一樣不在乎不一樣,一樣走過一些坎坷,一樣有過同樣的糾葛。
但是本書作者告訴我們,其實那一刻,我們是孤獨的。
因為書中的那些人物并不是真正的存在,他們有可能只存在于作者的頭腦中,只存在書打開后的世界里。
正如奧斯卡·王爾德所說:
一個人真正的生活經常是他并沒有真正過上的那種生活。
讀者對于事件的了解程度是大于作者的,但是專業的虛構作家會把一件事從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進行組織合理化,具象化,讓你覺得信他是最可靠的判斷。
吃雞蛋要不要看看母雞,不談這句話的隱喻。我相信我們的答案大都是否定的,那么當把雞蛋比作作品,母雞比作作家的時候,這個應該也同樣成立。
因為有時候,你覺得作品好看,是因為你也有可能寫出這樣的作品,或者正在經歷這樣的事件。
因為,每一個人就是我,也是你。哎呀,這句話,好像泛靈論啊。不過,我喜歡。
要不要寫自己不知道的:
這個問題換個思路來解釋就好了。如果只寫自己知道的,那這個這個文字的含義就被局限在了紀實方面,這怎么對得起倉頡老祖宗造字在天雨粟夜鬼哭的壯烈情形。
而且就算是某人只寫真實存在的山川河流自然景觀,經歷一生之后,他會發現那也不是只在描繪世界,博爾赫斯在總結自己的藝術家生涯時說:
某人給自已指派的任務是描繪這個世界。經年累月,他用省份、國家、山脈、海灣、島嶼、魚群、房屋、設施、星辰、馬匹和人們的形象填滿了一個空間。臨到生命終了之時,他發現他兢兢業業編織的那些如迷宮般的縱橫線條,描畫出的是他自己的那張臉。
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個說法,格蕾絲·佩利準確把握了這一點:
你從你所知道的事物入手開始寫作,但你應當寫出你不知道的東西。
想想看,一個寫連環殺手的作家得多有成就感,他可以自豪地宣稱自己創造了一系列并不真實存在的人物形象。
這真真的讓我有了創作的沖動。
02.從遠鏡頭到X光片:視角轉換世界變化
我看故事的時候,很難會考慮作者使用的是什么視角,只要能夠讓我看得痛快的書,我覺得就是一本好書。
然而只要我們不甘心止步于此,就比如我作為一個將要寫出自己作品的作家,為了讓自己了解小說到底應該怎么好好使用人稱視角,以及敘述方法,這個章節一定要好好看看。
以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為例,原文如下,共2569個字,我截圖讓文章變成了圖片,可以好好琢磨琢磨這篇文章,作者談了視角拉近和拉遠的作用力:
這篇文章作者通篇使用的是第三人稱,主要講的就是兩個沒有姓名的青年男女,她和他。在西班牙一個火車站外面,他們等火車。
故事很簡單,就是她懷孕了,他想要說服她做手術,整篇內容好像都是我們在偷聽他們說話一樣。
您可以試試讀一下全文,如下。
正文里面如果沒有那一句:“他順著鐵軌望去,但是看不見火車”,我們不能夠看到那個男人的內心。海明威借助沒有看到的東西,讓我們進入到了男人的腦子里。
還有那句,他們都在耐心地等著火車,我們幾乎能夠判斷男人的內心對于女孩的看法:“沒有耐心,不通情達理”。
視角的轉換,在小說中是一個看世界的角度的變幻。神奇又好玩的技能,我們就算不能掌握,了解一下也是很好的。
03.當我們在談論流暢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
第三四章是作者針對英語寫作而寫的,對于中文寫作也有一些借鑒意義。
流暢,是小說的一個基本要求,我們不必舉一些蹩腳的例子,就用一個經典的流暢片段來舉例,自我感受一下吧。
以下片段出自D·H·勞倫斯《菊花的清香》開頭:
四號小火車頭咣當咣當地開過來了,拖著七節滿載貨物的車廂,搖搖晃晃地從塞爾斯頓一路行駛到這里。它大聲轟響著出現在拐彎處,一副要提速的樣子,但是被這響聲驚得跑出金雀花叢的小公馬只是幾步小跑就把它遠遠地拋在了身后,那叢金雀花在這個陰冷的下午仍舊影影綽綽地搖曳著。一個正沿著鐵路前往安德伍德的女人退回到樹籬中去,她把挽著的籃子挪到一邊,注視著朝她駛來的機車的司機室平臺。敞篷貨運火車沉重地撞擊著鐵軌,一節一節地、以緩慢而不可阻擋之勢行進著,她就這樣毫不起眼地被夾在顛簸的黑色車廂和樹籬之間;然后,火車劃出一道弧線,駛向那片灌木叢,林中枯黃的橡樹葉無聲無息地落下來,正在鐵軌邊啄食鮮紅的野薔薇果的鳥兒馬上逃之天天,飛進已經悄然潛入小樹林的暮色中。曠野里,機車噴出的黑煙落下來,沾在亂草叢上。田野荒涼而冷清,通往那令人遐想的蘆葦叢生的坑塘的那片沼澤地帶,家禽們已經不去榿木林中游蕩了,它們回到涂過柏油的窩棚里棲息。在坑塘的那一邊,隱約能看到礦井的井口,火焰就像紅色的傷口,在下午呆滯的光線里舔著灰色的井壁。再過去是布林斯利煤礦的高聳的圓錐形煙囪和笨拙烏黑的車頭。倚靠著天空的兩個輪子飛快地旋轉著,提升機發出一陣陣短暫的劈啪聲。礦工們正被送出礦井。
流暢的文字閱讀起來不僅不是一種負擔,還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象下一個畫面,情不自禁就哼出聲來。
當我們談論流暢的時候,我們在談論的是節奏,是優美,是小說應有的韻律。
04.對現在的回憶
此章節主要針對英語寫作,對于中文寫作者一般來講沒有時態的困惑。
05.關于頓悟的一些頓悟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王陽明時刻。
王陽明時刻,此心已足,無須他求。
故事的高潮大多是頓悟,就像本人昨天重溫了《情人》這部電影,在無邊大海上,已經離別了的一對情人,女人終于頓悟,在悠揚的華爾茲舞曲和無邊月亮照耀下,她終于明白自己是愛東尼的,只是她一直不愿意承認而已。
簡蹲下大哭的時候,太美了,這個頓悟太棒了。作品也是如此,咱們的男主女主渾渾噩噩,不知所措,忽然醒悟,領悟一些東西,這不是最美的嗎?
但是優秀的小說中,這種美好,這種頓悟反而不太靠得住。就像《情人》,簡頓悟了,然后是半生的別離,還有契科夫。
契科夫認為,頓悟是啟發式地,是轉瞬即逝的:要么是過度反應的;雷佛則是寫在頓悟開始之前就結束的故事;還有艾麗斯·門羅用頓悟開始和結束……
我在看的毛姆的《面紗》,女主凱蒂也快頓悟了,可是之后,還是心甘情愿沉浸無邊黑暗。
頓悟像是一道光,能夠劃破黑暗;之后,還是庸俗,還是平淡。
06.碼放整齊的石塊:24首詩的詩集等于25首詩
羅伯特·弗羅斯特說:“如果你有一本包含24首詩的書,這本書自身就應該是第25首詩。”
我自己最近看完的短篇小說集有張寒寺的《不正常人類癥候群》、海明威的《乞力馬扎羅的雪》和劉慈欣的《未來邊緣》。
作為一個非正常人類,我更喜歡張寒寺那種時而神經兮兮,時而溫情款款的文風,他創造的一個詩人形象,讓讀者都誤以為這個人是真實存在的。
然后在網絡上各種尋找資料,然后張寒寺出來告知大家,這個人不存在的同時,寫了一篇是人的小傳記,你說那詩人存不存在。哈哈。
萊特昂·布蘭朵是張寒寺在他上一本書里杜撰出來的一個詩人。這位目盲詩人來自很久以前的法國,19歲即英年早逝,代表作《來自波希米亞》。張寒寺在他的數個小故事里“引用”了這位詩人憂傷的小詩,因為古典詩歌的翻譯腔太過逼真,引得讀者們信以為真。漸漸地,萊特昂·布蘭朵這個名字的搜索量甚至大過了張寒寺本人,也有讀者在網上問“哪里可以買到《來自波希米亞》這本書”。這個意外實在頗具黑色幽默意味,又那么的“張寒寺”。他那張戴著眼鏡、表情平淡的臉,話雖不多,鏡片后面卻有狡黠的笑意。
張寒寺筆下的布蘭朵會寫出這樣的詩句:
以后的日子,我的頭發越來越少,我寫給你的句子越來越少, 我剩下的時間越來越少
但世界永恒,星辰常在,蒼穹不老。
這部短篇小說集總共有七個章節,一連串讀下來,發覺,不止有十個故事。
好的小說集的排版,次序,慢慢讀來,都會帶給我們回味無窮的感覺。
07.超越的杠桿:矛盾帶來升級和生命力
阿基米德說:
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
作家則是,給他們一個矛盾,他們能創造出一個世界。
這矛盾可以是和別人的,和自己的,和集體的,顯性的,潛在的,等等等等。
作者筆下矛盾沖突有時候輕描淡寫就能看到電閃雷鳴,筆下的人物有沖突才有張力,才有活力。
拿到矛盾這個支點,對于作家來說,就相當于如虎添翼,鳳翔九天。
矛盾可以讓我們超越自身,深度抵達思想深處,可以是讓找到我們天賦的途徑。
來吧,讓我們顛覆,讓我們建構,讓我們拆毀,讓我們重建。
讓我們再次顛覆。
總結
不寫一本好小說,對不起這本好書啊。
《小說創作談》
我是斷斷
想寫小說
想創世界
祝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