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經(jīng)教過你的人無法教給你的東西又是什么呢?……那是自我,我想學的就是自我的意義和本質(zhì)。”
——《悉達多》赫爾曼·黑塞[著]楊武能[譯]
M8,術(shù)道合一,感覺是看自己,看到一路走來,我在哪里?
人生之路,我在哪里?
如果用比喻來形容已近不惑之年的自己,我會說自己像是一個背包的人,記不得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習慣性地會拾起我認為是“責任”的東西,放到包里,當我有更多的身份,這些東西就越多,包會越沉,但沒有想過要放下,因為我覺得我可以啊,我能啊,我很享受可被托付的感覺。直到有一天,面對不期而至的失去,痛悟到自己是會無能為力的。我想了很多:我缺少了什么,才讓我這么不能承受不期的生命之重?Ta有多重要?我有多重要?往日我珍視的究竟是“責任”對于我和Ta的意義,還是其實只是“負責任”這個行為的表象?……
時間的鏡頭從2年前搖到1年前,再搖到現(xiàn)在。我想說,我依然珍視“責任”,有些不同的是我會多一些思考它的意義和價值,思考我的能與不能。也許是我從包里拿出了一些東西,也許是我更強了些,anyway,包確是輕了。站在“我應(yīng)該”和“我想”的象限里,我確定3年后的自己會向“我想”更靠近。
教練之路,我在哪里?
我是教練嗎?No.我在學習成為教練的路上。
那么,教練之路,是怎樣的一條路呢?
M1-M7,一階段7個月的磨礪體驗,有揭開自己的痛和欣喜,有想克服自己而不得的苦惱,有想逃又在自戳和Ta戳中無可遁形,有無數(shù)次回到“塵世”中打回原形……我的收獲是什么?想說可能是框變大了些吧。變大有什么用呢?我想可以更有“容”,更有溫度。
M1-M7,當然還收獲了一些教練的“術(shù)”、“器”,也懵懂初識“道”。但我會發(fā)覺,在使用“術(shù)”和“器”的時候,不自信,不自在。為什么?沒有足夠的實踐練習當然是重要的原因。若論再深的原因,我想是我還只是把這些東西視為工具,更多的練習后它也只是成為趁手的工具。但只有經(jīng)過越來越多的實踐反思,基于“道”的融會貫通后,融入成為我自己的“招數(shù)”,才能達到自在自如的狀態(tài)吧。
那么,教練之路,我想怎樣走下去呢?
M8的課堂,有幸聽到前輩Surina的分享,沒有聽到什么技巧、方法,聽到看到感受到的更多是她的狀態(tài),感覺如沐春風,自信、豁達、幽默、智慧……她真的就是在分享自己。她是教練!所以,我想到了,我想做的就是去做,去活出教練的意義!
人生之路,教練之路,感覺在自此以后的漫長歲月里,或?qū)⑷跒橐惑w,是我追尋自我,追尋自由之境的問道之路。我渴望那一刻散發(fā)暖暖光而不自覺的自己。
悉達多對佛陀喬達摩說:“……它是您由于自身的探索,遵循自己的途徑,就是通過思索、通過禪定、通過認識,通過證悟所獲得的。……沒有誰您能用話語和講經(jīng)來告訴他,在您大徹大悟的時候發(fā)生了什么!”
? ——《悉達多》 赫爾曼·黑塞[著] 楊武能[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