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階段M1“教練之道”,到二階段M8“術道合一”,在我內心里從一開始就是必然的選擇,我就是為了成為一名專業教練而走進PCP的課堂,而這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在M8才更清晰地領悟到。
????????在一階段的學習里,學習的內容涵蓋教練技術的“道”、“術”、“器”,感受更多的是吳導現場案例中“道”的厲害,總能在短時間內找到被教練者隱藏很深的根本訴求,或辛辣直接、或耐心引導,激勵對方重回目標去行動。而自己實踐反思關注的點卻不自覺地在各種“術”和“器”的運用上,到底每種工具何時使用最合適、到底提問到何種程度才能得到呈現盲點讓對方AHA Moment的效果等等,對于“道”自覺牢牢將教練的五個信念記在心中去對話就已是行動綱領。M8介紹說二階段主要是關于“術”的精進,但我卻反而明白了更多“道”的涵義。
????????課程一開始,大家先走了一個“我想”、“我應該”、“我不想”、“我不能”四象限,并按照“目前”-“一年前”-“三年前”-“三年后”的時間線“畫”出了各自的狀態走勢。我發現自己走出的是一個大起大落的曲線,交織著夢想和現實的差距帶給自己的沖勁和打擊,看到那個在搖晃的天平上自我催眠著"有舍才有得,不同階段總得有所犧牲"以及那個不斷問"為什么就不能做得更好"的自己,那么,自己的生命藍圖和初心是什么?然后在分享環節,不知怎地就打開了淚奔的開關,完全不是"我想哭"的狀態,而是"我不知道眼淚為何收不住"。同組分享的兩位同學,有給我很好的問題去發現情緒的出處和出口,肢體動作和表情神態也讓我感到被理解。我覺得這就是共情的一種體現,當你真的關心對方的狀態并愿意陪TA一起探索時的全然接納。
????????回到M8關于教練11項核心能力和專業操守的學習,在逐條討論和分享后,盡管教材說四個分組和其中的核心能力并沒有不同的權重和任何形式的優先之分,然而在實踐中進行一段發人深省與富有創造性的對話,成功的基礎在于教練和被教練是否建立了足夠的信任度和親密感,教練是否保持在良好的狀態。我們小組還進一步區分出親密感和信任度同等重要,有信任不一定有親密,而親密可以提升信任的層次并助力激發行動。做到這些微妙的細節,幾乎不是“術”的方法層面可以指導的,我開始從“道”的角度去體會何謂“教練”。
????????再看客戶找專業教練的原因,最根本是相信教練可以幫到TA解決問題,還可能是看到教練的改變,把教練作為榜樣想要跟隨學習。而教練,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從自己的經驗、經營和經歷中去提取支持客戶的資源和建立自己的影響力。讓客戶的三個疑慮得到解答:你是誰?你能怎么幫我?我能信你嗎?那么,最具價值的必然是關于“我是誰”的部分,價值觀是什么、有什么特質和優勢。這讓我想起M1的時候,對于教練是否應該輸出價值觀的討論。走到M8,我的理解是,其實價值觀并不是教練刻意去輸出,而是教練自身不斷修煉自我的正知正覺,在中立、不帶評判和分別心支持對方的過程中吸引對方想要去到的方向。那么,教練對自己更要不斷的探索和修煉,厘清關于自己的一切內在,才能在別人眼中自然地呈現一個清晰的形象。
????????作為PCC的Surina和ACC的Vicky兩位師姐導師也特別坦誠地分享了她們一路走來學習和實踐的心得,不論是走過的彎路、跌過的坑,還是如今取得的成績和改變,盡管她們展現出不同的風格,Surina睿智幽默,Vicky敏捷聰慧,然而她們講述的狀態都是開放、包容、靈活的,對自己理解和認同,對別人接納和同理。Surina說自己經歷過自我審視、自我沖擊、自我認同三個過程,當她俏皮地說出“我愛死做教練了!”相信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印象深刻她對教練事業的執著和激情,才能一天排滿四個客戶!而她對自己年齡、愛好、經歷、家庭故事幽默的講述,呈現著整個人好棒的輕松愉悅的狀態。特別打動我的是,她分享什么是"教練狀態",她說真正的教練狀態并不只是在教練過程中的狀態,平時的自己是什么樣,做任何事情都會有所體現,教練狀態也不是一個需要進出的狀態,而是真實的自己知行合一的展現。就比如共情的問題,如果沒做到真心關注對方,任何的技巧并不能幫助對方感受到,而若真正理解了對方的那份無奈,共情就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因為TA一定知道,"你懂TA了"。所以教練是一個"Not Knowing but?Awareness"的人,教練有力的提問并不是“powerful question"而是"Powerful questioning",是在對話的情境中因為關注對方,從對方的認知環境中找到的突破口。
????????最后,說說現場教練的心得。作為被教練,我對自己的教練有很高的期待和信任,對話過程也非常的愉悅和舒服,然而結束后我卻有點迷茫,沒有新的發現和不明確去到了什么地方。這個案例提醒我自己,作為教練時,在充分共情的基礎上,教練也要能抽身帶領客戶"去陽臺看風景",對于目標要取得共識,如果目標不清晰,要幫助對方厘清,有充分的提問和恰如時機的回應,清楚自己對話中的邏輯和意圖。如果作為企業教練,氣場、力量感和目標感都有更高要求。
????????第二輪作為教練,剛開始有種如同臨考的緊張,但一個充分的化學會議讓對方了解自己,也讓自己了解對方多一些,逐漸沉浸到關注對方的狀態中去開啟對話,在提問和回應以及碰壁中不斷地調整自己。最終收到高于預期的反饋。這個案例讓我有兩個體悟:一個是失敗案例的價值。最近的現場案例,教練狀態都得到好評,可以說是源自對M3糟糕教練狀態典型的改進,有意識地保持體態和表情的穩定、遇到任何問題努力適應調整、相信自己可以的信念、真實生活中狀態的變化、向內探索中對自己更好的認知。第二是要打開想象力和擴大可能性。教練對話一定會遇到受阻的情況,跳出原先框架,結合長遠規劃和現狀,去看"不行/沒辦法"背后是否有更聚焦的主題,在現有條件下能做什么,根據不同性格如何將想和做結合。這些都是需要不斷完善的地方,把思維打開,不局限,不執著,找到與對方共舞的節奏。
????????總之,回顧M8,做為專業教練修煉之路的開端,最為清晰強烈的回響是"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只有活出自己,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自己,才會收獲自在自如的狀態",無論對教練還是被教練都如此。忍不住想起常被引用的那句話——"人生旅途中,大家都在忙著認識各種人,以為這是在豐富生命。可最有價值的遇見,是在某一瞬間,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會懂:走遍世界,也不過是為了找到一條走回內心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