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內容比形式重要
決定先聽一下樊登講《演講的力量》,再買書好好看看。正好昨晚聽的內容,跟我這兩天思考的問題相關,給我印象最深的是:
TED演講大會所選擇的演講嘉賓,并非演講高手,而是這個人是否有值得分享的思想。有一個“獅心男孩”的案例,肯尼亞有一位男孩理查德·圖雷雷,他家的牛群老是在晚上遭到獅子的攻擊,點篝火也沒有用,獅子根本不怕這種靜態的火光,但是獅子害怕移動的燈光,于是他就用電池、指示燈等做了一個會不停閃爍的發光系統,獅子就不敢來攻擊了。他的這項發明被廣泛推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TED盯上了這個男孩和他的故事,但他很害羞,英語說得也不太流利,根本不可能去當眾演講,但TED團隊的主創們花了幾個月時間的設計并輔導他演講,最終大獲成功。
《演講的力量》認為,在公共演講中,唯一真正重要的就是有價值的思想。這里的“思想”意義廣泛,不一定是偉大的科學發現,巧妙或者復雜的理論,也許只是一個簡單的方法,通過故事來闡釋的人生智慧,或者是美好愿景等等。改變人們對世界認識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稱為“思想”。而那些只有形式沒有內容的演講看上去絢爛,但不會贏得觀眾的喜愛。
所以TED篩選演講嘉賓的第一標準,是要看演講者所講的是不是有價值的內容,真正能夠影響和改變世界的還是內容,那些沒有內容只有形式和技巧的演講高手,都被TED拒之門外。
那么,我們的培訓內容和授課技巧是一個什么關系呢?
R增加自己的信心
其實我有一點如釋重負的感覺!之前我總是不自信,擔心自己緊張,害怕在很多人面前講話,沒有方法、沒有技巧,不能很好地展現自己,而且之前經常有想好的話因為緊張沒講出來的遺憾。上面這個案例,給我增加了很大信心!
I辯證關系
之所以學習做內訓師,是因為我想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演講能力,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使自己更有氣場,收獲更多的知識和經驗,希望通過這個平臺促進自己學習、思考、成長。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成長,影響我的孩子,讓他也能學會積極地學習和生活,擁有更加豐富多彩的人生。同時,通過第一次講課后的反饋,當我知道我的同事聽了我的課以后,能夠將公文寫作的要點應用到工作中,對他們的工作很有幫助,瞬間就讓我覺得做內訓師這件事的價值又提升了。學習做一名好的內訓師,不光是可以改變自己,同時還可以幫助和改變他人。
那么我所研究和開發的課程就必須是大家所需要的,就像一個成功的演講一樣,我的課程必須有思想、有內容,這是最重要的。樊登和羅胖講書或作演講,也沒有注重外表、語調、肢體語言等設計,一樣有很多人愿意花錢去聽,因為他們能夠把一本書、一個問題講深、講透,他們有思想。當我的課程內容正是員工所需要的,也是單位領導希望員工掌握的,那么我的課件才有了價值。即使我現在還不能完美地演繹,不能很好地運用課堂呈現的技巧,都沒有關系,這些是可以通過學習、練習不斷提升的能力。所以我首要的應該沉下去,扎扎實實把內容做深、做透,開發一個課程正是督促自己集中精力認真研究某個課題的契機。
授課技巧重不重要呢?也很重要,但絕對不是7%和93%的關系(信息內容占7%,語調占38%,肢體語言占55%)。有了好的內容,我們還是應該有一個完美的結構設計和呈現方式,這樣才能讓學員愿意學、學進去。特別是內訓師的新手,還是應該按正規的要求去學習和練習一些授課的呈現形式,通過刻意練習讓一些東西成為肌肉記憶,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比如目光、手勢、站姿、移動、發音、語調等等,這些是一個優秀的講師的基本素養的體現。
我認為培訓內容和授課技巧的關系,就好比是建房子和裝修的關系,建好了房子才能談裝修,裝修得好人們才愿意去住;桂霏認為技巧是放大鏡,有技巧的內容更能讓學員接受和理解;慧慧把它們比作裸鉆和鉆石戒指的關系,裸鉆(培訓內容)經過設計、加工、打磨(編排、試講)才能得到鉆石戒指(完整課件)。
D精耕內容修煉技巧
因此,我還是會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內容的研究和精耕上,把學員所需要的干貨講清楚,再用90/20/8原則設計一些有用的呈現形式,并通過多講課、多分享,不斷掌握和改進自己的授課技巧。我相信只要有李老師的無私指導,有“啟慧社”多給我們創造講課的平臺,有“半心工作室”同伴們的互相幫助,加上自己用心學習、總結、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一定能夠進步!
(因為工作關系我的第二課進展要暫停1-2周)
2017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