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冥想(完成)
2、讀書10頁以上,改寫文案至少1條(完成)
3、寫作100字以上(完成)
最近幾天看了非暴力溝通的第7章,以同理心傾聽。
我們可以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表達自己,我們觀察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和需要,提出什么樣的請求來使自己的生命更美好。也可以使用非暴力溝通,同理傾聽他們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這樣,好的溝通體驗就在雙方之間流動。
在這一章中,我學到下面的幾點:
1、要同理他人,要卸下對他人先入為主的成見和評判,和他人同處當下,將注意力全然地聚焦在他人想傳達的信息上,給他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充分地表達。“不去做什么,只是在那里”。
2、如果一個人需要同理,而我們卻試圖通過安慰或建議來搞定對方的問題,對方往往會感到沮喪。霍莉.漢弗歸納了哪些行為會妨礙我們以同理心與他人連結:
1)給建議:我認為你應該……,為什么你沒有這樣……
2)比慘:這算不了什么,你聽聽我曾經經歷過的……
3)說教:如果你這樣做……這就會轉變成一個非常積極的體驗。
4)安慰:這不是你的錯,你盡力了。
5)講故事:這讓我想到曾經……
6)擺脫感受:高興一點兒,不要這么難過……
7)同情:哦,你真是可憐……
8)詢問:這種情況是什么時候開始的?
9)解釋:我本來想打電話給你,可是……
10)糾正:事情不是這樣的。
我們常常認為要想辦法解決問題或讓他人好受些,但這些卻恰恰阻礙了與他人同理,同理不同于頭腦上的理解,也并非同情,而是全然地與他人以及他們當下的體驗同在。
3、我們聆聽他人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后,通過復述對方的話,將我們的理解反饋給對方。復述對方的話可以讓對方知道我們是否已經準確地領會了他們的意思,如果我們的復述還不到位,他人就有機會加以更正。
4、非暴力溝通建議我們用提問的形式來復述我們的理解,便于對方做出必要的更正,我們的提問可以專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方所觀察到的事實“上周我有幾天不在家,你說的是這件事嗎”
2)對方的感受以及引發感受的需要“你很傷心,因為你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是嗎?”
3)對方提出的請求“你是不是希望我告訴你,我為什么會說出這些話”
邀請他人更正我們沒有理解到位的地方。
5、當我們不確定自己是否理解了對方的意思,或者對方也想知道我們是否理解了,這時就可以復述他人的話,如果能把聽到的話清楚地復述出來,往往會比一句“我明白了”更能讓對方安心。復述往往能夠節省時間而非浪費時間,研究顯示,在談判中,如果一方在回應前先準確復述對方說過的話,那么達成和解的時間則會縮短一半。
6、一個簡單的真諦:我們以為自己受到了指責,實際上,人們之所以會說那些話,其實是在訴說他們有一些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希望得到我們的幫助。
7、在關注解決方案或提出請求前,讓他人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人們在談話開始所透露的信息往往只是冰山一角,有許多相關且更為強烈的感受尚未表達。當我們持續關注他人的內心世界時,便讓他人有了機會充分探索和表達自己。
8、當我們自己正處于痛苦中時,一種選擇可以是用“非暴力吶喊”,我現在很難受,真的安靜一會兒,對方可能會同理我們。如果對方也處于強烈的情緒中,另一種選擇就是暫時離開現場,等到心境調整好了之后再回來。
9、同理回應他人練習
1)A:你以為你是上帝嗎?
B:聽起來你有些生氣,是不是因為你希望我能看到,一件事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
2)A:你怎么可以這樣和我說話?
B:你是不是有些傷心,你希望我能同意你的請求。
3)A:想到我先生,我就很生氣。我需要他的時候,他從來都不在。
B:聽起來,你很生氣,因為你希望他能多陪陪你。
4)A:為了準備女兒的婚禮,我緊張得要命。可是,她的婆家什么忙都不幫,還幾乎每天都要改變想法。
B:聽起來,為了安排這場婚禮,你很緊張。你希望親家在做決定時能體諒你嗎。
學到這里,我覺得非暴力溝通的方法挺好的,在現實生活中應該是很有用的,但是在使用的時候總是會忘記。
慢慢來,一點一點的開始使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