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于明天考試的壓力,今天背了約一個小時的馬克思原理;然而依舊一頭霧水,估計明天拿到卷子也是不知所云。
但總要相信些什么,黨派也好,宗教也罷;“相信自己”簡直就是空話,沒有人同時可以作為自己的上帝存在,否則就會像尼采那樣天才地被自己逼瘋。
因為有所信仰,所以會虔誠,會有所畏懼;或者說,敬畏之心。
沒有人可以一直保持滿血狀態,就是蝙蝠俠也需要借助白天來療傷、為下一次行動精心準備。敬畏是對力量上限的評估,知道什么是自己現階段能做到的,什么是自己可以做一半另一半聽天由命的。
give up不是放棄,而是把它往上交付給更高層次的力量。
幫主一直相信他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make a difference,所以被自己的公司開除之后想著要立即開辟新的戰場來打敗對自己說no的那群人(盡管很憤憤,但anger也是一種強有力的動力源)。他相信他能走出被困的局面,重回巔峰;他果然沒有食言。
我相信世界正以我們看待的方式展現給每個人,你想的是什么樣,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樣——不管是不是唯心主義,這其實更是對個人的突出強調——就像18℃的水在冬天和夏天帶給人的感覺截然相反,18℃是公認的不變的標尺,但顯然我們是靠感覺來生活而不是標準。
世界本身不復雜,但我們住在自己營造的主觀世界;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同于其他人看到的,而且恐怕是不可能與任何人共有的世界。阿德勒說“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因為那些是我們唯一擁有的;問題是我們的感覺總是來源于與他人比較。如果沒有可以比較的他人存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存在,那么現在困擾我的煩惱也會隨之消失。
信仰就像我們給自己定下的憲法——
? 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 establish justice, insure domestic tranquility, provide for the common defense, promote the general welfare, and secure the blessings of liberty to ourselves and our posterity, do ordain and establish this Constitu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如果把自己當做一塊方糖,那不管世界是咖啡、果汁還是茶,我們都可以將糖味融入其中。
就像開著一輛巴士,我們既不知道該讓哪些人上車,也不知道該往哪兒開,但我們知道的就是油門和剎車絕對不能弄混;離合器嘛,可以另當別論。
特別想矯情的來一句:我有執念,執念是他……但顯然還沒敲完整就自己先笑崩了。
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記錄,還是要忘掉。
就像我每次寫信或者寫明信片,末了總會加一句,不管我寫了什么,都不要用我的話來問我,因為我寫完了就什么都不會記得;也千萬不要告訴我你對哪句話有什么樣的反饋,因為我寫下了那一刻想要分享給你的感受,然后信寄出去我就會徹底遺忘它,就像它從未發生過——感動也好,質疑也罷,都一并留在信里,而我已經變了。
遺忘是新生的開始;如果給我選擇,我也會毫不猶豫地飲下孟婆湯。
《星際迷航:暗黑無界》中的Spock,因為是機器人所以擁有無盡的記憶空間,也無法遺忘任何輸入的內容和規則;當Khan隔著審訊室的玻璃輕蔑地對他說you cannot even break a rule, then how to break the bone,我居然情不自禁地認同那份霸氣和野心。
就像現在近乎無限的儲存空間,我們甚至可以追溯到N年前的聊天記錄,一個截屏下來清清楚楚無可抵賴。但萬幸人不是機器,我們沒有在出生的時候被不可改變地程序化,注定要不停地播放同一張磁帶一直到電池耗盡位置。我們可以選擇成長——做一個人就是要成為可變、易變、不確定的。
做一個人就是要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