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
一階段,片斷四《非暴力溝通》。
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你覺得哪些事情沒意思,卻又認為自己不得不做,請將它們列在一張紙上。
當我第一次審視自己的清單時,僅僅是它的長度,就讓我明白為什么我活得很不開心,我終于意識到,有許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復一日的去做,是因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單上的第一項是“寫臨床報告”,我討厭寫那些報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個小時,第二項則是“開車送小孩上學”。
第二步,列好清單后,向自己坦白:你做這些事情是因為你選擇了做他們,而不是因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個項目前,加上“我選擇做”。
當時我對這一步驟有些抗拒,我反復強調:“寫臨床報告不是我的選擇!我不得不做!我是一個臨床心理醫(yī)生。我不得不寫這些報告。”
第三部,一旦承認某一行為是你的選擇,就填寫以下的聲明來了解你為什么要那么做:“我選擇做____是因為我想要____。”
你在思考“我選擇做____是因為我想要____”這個問題時,也許會像我考慮開車送小孩上學時那樣,發(fā)現自己行為背后的價值取向——你在生活中看重什么。我確信,一旦意識到我們的行為所服務的需要,即使工作很艱苦,富有挑戰(zhàn)性乃至舉步維艱,我們也會從中得到樂趣。
【I·拆書家講解引導】
拆書家引導:非暴力溝通的基礎是愛,而很多時候,我們的愛被忽視了,導致我們把壞脾氣給了家人。很多時候我們忘記了自己看重什么,每天“不得不”一些事,而忘記了事情背后的價值和意義,成為了生活的“受害者”,去抱怨指責他人。如何改變呢?片段中給出了三步,第一步,列清單,第二步,在每個清單前加上:“我選擇做。第三步,做出解釋,格式如下:“我選擇做____是因為我想要____。
【A】拆為己用
我們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有些事情是我們喜歡做的,同時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情愿去做的,但又不得不去做,雖然我們行為上在做,內心卻是非常排斥做這樣一些事,導致做事沒有效率,拖延完成。
平時每天我有寫計劃的習慣,每天早上5點30分起床,喝一杯溫開水后,開始寫晨間日記,經常會列出一大堆今天想要做的事情,
比如我的一天的每日清單
1、冥想
2、復習昨天的知識
3、收拾房間、做早飯
4、跟老師討論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幾個問題
5、看書一小時
6、工作中要完成幾個產品的美工優(yōu)化
7、跟客戶溝通
8、盡量少用手機,多投入精力在做事情上面
9、參加培訓的課程學習,并完成每天的作業(yè)
10、晚上運動80分鐘
11、寫一天的總結
到了一天結束后發(fā)現有些計劃沒有完成,甚至一些重要的事情沒有做,還有事情雖然做了,但并沒有做好,拖延癥比較嚴重,比如第7項跟客戶溝通,由于溝通前準備溝通的資料不周全,溝通后并沒有得到有比較好的結果,手機依賴癥比較嚴重,經常喜歡看朋友圈,看新聞,在上面浪費了很多時間,一天時間過得太快了,不知不覺到了晚上11點了,一天的總結還沒有開始寫,因為早上要5點30分比較早起床,又不敢熬夜,只能睡覺,經常一天總結忘記寫。
工作中效率比較低,時間安排不合理,長時間久坐導致脖子痛,身體不舒服,沒有合理利用時間勞逸結合,沒有做到工作50分鐘,休息10分鐘起來走走活動來調節(jié),一天下來,真沒有感覺很有效率。
整天都表現得很忙碌,沒有真正停下來思考做這些事情的意義,這些都是沒有效率地忙。
A2:
針對目前的困惑,結合學習的內容,作出如下改進措施
第一步:
針對每天做事拖延,首先我要停下來思考,每天做的事情的意義是什么,我選擇做這件事情,是因為這件事情對于我來說很重要,我選擇做好這件事,因為做好事情后我的生活更充實,而不是我不得不去做這件事,做好事情給我?guī)淼暮锰幨鞘裁础Eα耍瑳]有做好也沒有關系,最壞的結果自己也能接受。
第二步:
對自己做的事情進行分類,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可以不做的,減少每天清單量,每日清單只列最重要的事情,數量不超過5個,爭取把重要的事情做好,追求質量,不追求數量
第三步:
合理安排時間,評估事情的難易程度,給每件事情預先制定一個完成時間,比如1個小時、2個小時......完成
第四步:
復盤,總結哪些事情沒有做好,有沒有更好的改進方法,下次用改進的方法再實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