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理論家若米尼講過一段非常精彩的話:“如果要我選將才,對于能夠把敵人行動判斷得清清楚楚的人,我會把他列入第一名,而對于深通戰略理論的人,則擺在次一等。
為什么呢?
因為只有知彼知己的將軍才能最大限度掌控戰爭的主動權。
但是,盡管再優秀的將軍都知道“知彼知己”的原則,但真實的戰爭歷史,往往事與愿違。
比如,拿破侖,滑鐵盧之戰當天早上,信心滿滿地對參謀人員說:“我們獲勝的機會至少是90%,而失敗的可能性不到10%。”在他眼里,威靈頓公爵的雜牌軍不堪一擊,只需一拳就可以將其打得粉碎。
結果是,拿破侖輸掉了這場戰役,并輸掉了整個帝國。
還有麥克阿瑟也不能幸免。
仁川登陸之后,著名的美國專欄作家約瑟夫·艾爾索普來到麥克阿瑟身邊,向他發出中國可能參戰的警告。麥克阿瑟嗤之以鼻:“艾爾索普,實際上如果你還準備待在這兒的話,我覺得你在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
最終,麥克阿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商界和戰爭非常相似,特點是復雜、易變、模糊、不確定,用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的話來說,軍事行動所根據的因素總有3/4隱藏在迷霧之中。
在這樣的環境下,形成正確認知確實不容易,永遠會有預料不到的事情發生。
為什么再優秀的將軍或者說再優秀的管理者,都會不斷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以錯誤的方式,選定錯誤的對手,打那些錯誤的戰爭,作出錯誤的決策?
關鍵原因離不開這3種:
1、優于平均效應
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優于平均效應”,也就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能力和表現要超出人類的平均水平。有學者做過一個研究:他向1000名工程師發了調查問卷,請他們評估一下自己和同行的業務水平。你猜結果如何?超過33%的工程師認為,自己的水平處在行業的前5%。
決策者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對手,過度自信從來就是人性的最大弱點。
2、認知偏見
人類的認知還有一個弱點,就是以自己喜歡或者希望的樣子來觀察世界,而不是以其本來面目來看待它。換句話說,人對世界的認知是有選擇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相信的東西,或者希望看到、愿意看到的東西,從而對很多信號視而不見。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人對正在發生的真實情況視而不見?原因就在于決策者過于相信自己原來的認知與判斷。尤其是當這種自信發展到狂妄的地步時,決策者就不可能相信那些跟自己的判斷不相符合的東西。
3、拒絕傾聽
看不清真相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人類不但不愿意相信與自己的認知不相符的情報的決策者,還往往會不喜歡聽壞話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壞消息,喜歡聽好消息。
高估自己優勢導致的錯覺、認知偏見導致的戰略盲點,再加上聽不到真實聲音,這三項之中有了任何一項,就可以讓你無法看清真相,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