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篇文章刷了屏,二十年前那才是過年,現在過年只能說是休假。確實,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生活節奏越來越現代化,越來越便利化的今天,我們找不到過年的感覺了。
老話說,過來臘八就是年。在以前的農村確實是這樣,過年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得把家里全部粉刷一新;床單、被罩、窗簾全部洗涮干凈;窗戶要糊新的,玻璃要擦的照出人影來;對聯要寫一天,貼一天;有時候還要做豆腐;饅頭一天都蒸不完;各種點心、小吃得做上好幾天;媽媽們還要給全家人做鞋,做衣服;餃子餡兒都得剁一天;還得出去采購些煙酒糖茶啥的......
這么多事情,這工作量,如果沒有合理的計劃,到除夕也準備不好呀!
1
農村的房子沒有明確的區域劃分,往往一間房子,既是廚房也是臥室。
山西農村燒煤火,冬天還要燒炕,也沒有排油煙設施。
所以一年到頭,屋子會被熏黑,為了迎接春節,必須要給房子刷白白。但是不能刷太早了,刷早了,到過年就又熏黑了。
所以一定得在臘月十幾二十幾再刷。
瞅個好天氣,全家人早早起來,把炕上的被褥全部搬到院子里曬著,鍋碗瓢盆都收起來,柜子用塑料布遮起來,屋里用木板搭個架,白花花的涂料倒到大盆里稀釋好,就可以開工了。
以前沒有那么多工具,就是拿把刷子,蘸著涂料一點一點地刷。一家老小齊上陣,大人刷高處,小孩刷低處,不能胡刷亂刷,得刷均勻了。刷一遍不行,得刷兩三遍,尤其是那些被煙熏黑的地方,得多刷幾遍才能覆蓋。
冬天太陽下山早,得抓緊時間刷,刷完才能吃午飯。
緊緊張張,約莫半下午的時候就能刷完。
屋里搭的木板架子撤出去,柜子上遮的塑料布拿出去,再把院子里曬著的被褥全部拿回去,鋪好,基本上就可以開始做飯了。
晚上大家看著刷的雪白雪白的房子,心里自然敞亮許多。那種涂料刷過的墻啊,你不能往上靠,一靠,你的衣服就蹭一身白,所以大家要小心呵護那雪白的墻面。?
2
過年,就要把家里里里外外都弄的干干凈凈的。那就得大洗涮,窗簾、床單、被罩、枕巾都要洗一遍。農村沒有洗衣機,一天肯定洗不完,得分兩三天洗,還得看老天爺的臉色,太陽公公出來的日子才能洗。
農村條件差,尤其到了冬天,大家也沒條件洗澡,被窩里就會臟的更快點兒。
睡覺的時候,要在炕上鋪一個褥子,褥子上有個單子,還都是純棉的白布。為了避免褥子上這塊白單子臟的太快,還會在褥子上面再鋪個小褥子,這個小褥子相對會好洗一些。
被子呢,日子窮的時候是沒有被罩的,也是一塊白布,縫在被子里面,叫擋頭。其實這塊白布只有被子的一半大,是縫在被頭的,也就是睡覺的時候這塊白布在我們的上半身。
像我們老馬家這些油大的男人,我爺爺,我爸爸,我弟弟,都會把這塊白布睡出一股油味兒來。但是奶奶,媽媽,總是有辦法能把這些白布在年前洗干凈,再縫到被褥上。過年的時候,大家會睡在香噴噴,干凈凈的被窩里。
其實哪里是男人油大,不過是過去條件差,缺水,洗的少而已。
3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過年的時候還要自己做豆腐,那是真正的純手工。
先要把黃豆泡好,然后就是用一個小石磨,磨呀磨.第二天要做豆腐,第一天晚上幾個人輪流磨,點著油燈磨個大半夜。
第二天一早起來,架起一口大鍋,下面燒上柴火,就開始做了。
這是個技術活,有好幾道工序呢,具體的我也說不清楚。大人們忙乎做,小孩兒們忙乎吃,剛出鍋的熱騰騰的豆腐腦可以直接拿來吃,吃多少大人們也顧不上管你,我小時候就是做豆腐的時候吃傷了,以后有好多年我都吃著豆腐是苦的,不再愛吃。
每家好像不止做一鍋,當然也要看鍋的大小。做好了放在桶里泡著,這是正月里招待客人的重頭菜,必須有足夠的儲備。
再后來有人買了電磨給大家加工,好多人也就不再費事自己做了。早早地把黃豆給人家送去,說好了哪天去取,到時候去把豆腐挑回來就行。
村民之間的信任很樸實,加工方是不是用自己家豆子加工的,是不是足斤足兩,大家都沒有那么計較。一切憑誠信,你今年尋思著動顧客的手腳,明年可能也就沒人找你做了。
再后來物質產品極大豐富了,過年也不需要儲備那么多豆腐了,隨之不少豆腐坊也消失在了大家的記憶中。
這幾年爸媽到縣城過年以后,門口的便利店就有賣豆腐的,媽媽做飯的時候差爸爸下樓買一塊兒就行,不需要一桶一桶的儲備了。
未完待續~~~
你們記憶中過年是啥樣的,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