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的訓練營轉瞬即逝,這30天真是緊張刺激,尤其是到后面實操做產品經理,真是刷新三觀,熱血沸騰。30天滿滿的收獲,先把前面的課程捋一遍。
?最開始課前預習三堂課,行業解讀,職業規劃和真人案例,這是統一認識,提綱挈領的三堂課,現在回聽,感觸更深。
5月24日正式開營,開營儀式上小冰老師第一次全方位完整復盤自己從月薪2000到通過讀書賺取50萬職業讀書人的轉型之路。思考+付諸行動+努力+高頻回顧=成功,成功是可以復制的,前提是你要相信,并且行動。
正式課程分成三階段分別是閱讀、寫作和做產品經理。
職業讀書人必須具備讀書能力、選書能力和創作能力。讀書是一項技能,能否在短時間內高效地讀完、讀透一本書,就在于你是否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在閱讀階段,主要講解了倍速閱讀法、蘋果閱讀法、卡片閱讀法、主題閱讀法和費曼閱讀法。
倍速閱讀法解決閱讀速度的問題。我們需要改變用眼睛看,在心里默讀的錯誤閱讀習慣,改用手眼協作法去掉聲音來讀,減少眼球聚焦頻率,用Z線、S線,看圖的方式閱讀和尋找關鍵詞的方法提高閱讀速度。
蘋果閱讀法解決效率的問題,用蘋果閱讀法可以在1小時高效地看完一本書,做好筆記并復述出來。蘋果閱讀法的關鍵是帶著明確的問題用倍速閱讀法在書中找答案,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
卡片閱讀法解決讀過無法積累的問題。卡片關鍵在于記憶和調取,反復取用。遵循大腦記憶記憶規律,分智、慧、聰、明四類。
主題閱讀法解決對一個專業或者領域的定向集中學習問題。搞清閱讀動機和目的以后,圍繞主題去選書,用倍速閱讀法、蘋果閱讀法以及卡片閱讀法進行閱讀,最后整合輸出,把閱讀成果整理成一個小作品。
終極讀書法——費曼讀書法可以解決任何專業問題。這些閃閃發光的金句必須再寫一遍:
知道≠做到
學東西不扎實=假學習=假進步=浪費生命
意外就是一場鍛煉
學習的殘酷之處在于:一次次失敗
每個細節等于一道題,一個環節沒把握等于不及格
凡我不能創造的,我就不能理解
學習即創造,創造即學習
?“你從頭讀,盡量往下讀,直到你一竅不通時再從頭開始。這樣堅持往下讀,直到你完全讀懂為止。“
這個方法看起來好像過于簡單,顯得過于愚蠢,過于笨拙,可實際上慢就是快。想超過大多數人,牢牢把握你能把握的東西就好。 在茫茫書海中,與其范范地讀很多書,不如踏踏實實地把閱讀本上21篇美文背熟了收獲大些。
會讀書,還要會選書。選書有兩個維度,一是貫穿一生的務虛大空間,感受智力的樂趣,不可言喻的美以及困頓中的平靜。“閱讀是一座可以隨身攜帶的小型避難所。”不過“讓我們面對理想,讓我們忠于現實”,我們也應該具備出版人士的務實維度,挑選出好書。
寫作版塊最重要的就是運用納博科夫卡片法,建立自己的創作回路。
前三節課建立創作的核心算法,拋棄套路,重回創作初心,用納博科夫卡片法積累素材,合理建立自己的創作回路。
思維世界是迷宮,憑經驗、情緒、本能和感覺做決定、下判斷、做預測,無法做到智、慧、聰、明。只有通過寫作輸出,才算真正意義上理解你讀過的那些書,學習過的內容。人的本質是信息加模式。自己主動搜集信息,吸收課程, 用堅持打卡、練習方法和技能來優化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多看書、收集素材、寫稿只是加法,建立創作回路,做微積分。若想極速前進,就必須高頻回顧。學習回路需要耐心,緩慢精細的加工是高效能的必經之路。
創作回路三環節:百分之百地掌握你能把握的點。花那么大力氣寫出一張卡片,要背下來,可以在以后的創作里無數次使用。步步為營,牢牢把握住你寫過的卡片,然后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大范圍。如同燒水,無窮無盡的時間和能源,卻燒不開一壺水。能積微者,速成!創作回路,就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捷徑!
中間三節課填充一些肌理,高質量的輸出需要高質量的輸入。從中國古典作品里吸收養料,從西方經典作品里學會英雄之旅模板,從清楚、簡潔的古典風格開始寫作。 后面兩節課教三種讀書產品,書評、分銷文案和精讀文章。
用寫作輪盤寫書評:6個環節分別是明確目標、確定讀者、用頭腦風暴總結出中心思想、組織內容、寫初稿和修改。寫作輪盤將流程切割清楚,打破了六個環節的線性結構,讓寫作變得自由。
分銷文案是通過你的文章影響到用戶購買你推薦的書或課程。這里就需要利用六大影響力法則:互惠原理、承諾一致、權威法則、社會認同、喜好法則和稀缺法則來和讀者產生深度共鳴,并用種草語言,私密化的溝通讓讀者產生極強的購買欲望。
《孫子兵法·形篇》: “是故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意謂勝利的軍隊總是先有了勝利的把握才尋求同敵人交戰,失敗的軍隊總是先同敵人交戰而后企求僥幸取勝。寫精讀文章,沒有定位,沒有明確方向,勝利的把握當然小了很多。可以按照某種特定的文化需求,也可以按照某個主題和按照某個讀書產品類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這三種定位打造讀書類IP。
寫精讀文章有兩個最重要的心法,去清單和重密度。從智、趣、美的角度來講,清單體是平庸之作,列清單時,會讓讀者覺得很緊張, 因為清單本質時信息截面,而讓大腦感到愉悅的是信息流。顯然密度越大越有價值,讀者無疑更喜歡有價值的東西。那么如何提升文章的信息密度呢?還是卡片閱讀法了,高質量的輸出必須高質量的輸入,看那些信息密度大的好書,也是一法。
寫作階段最重要的就是納博科夫卡片法,每天高質量地寫幾張卡片,積累100張,1000張,就由量變到質變了。在完成第七天鑒賞一位你最喜歡的作家,說明理由的作業時,我就是把以前完成的一個寫張愛玲的作業,和后面讀的幾本關于張愛玲的書的筆記進行整理和拼接,最后完成的作業被評為優卡,獲得很多好評,也極大地鼓舞了我。
打好讀書、寫作的基礎,就可以進入最后的實戰產品階段了。這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觀念變化,是樹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觀念。
“這世界上只有一種教育,就是符合人天性的教育”,“不可抑制的創造欲,就是人的天性之一“。人的本質是信息加技能。每個人都可以打造一款屬于自己的產品,進入心流世界,就會創造上癮。
為什么覺得知識付費無用,因為“凡我不能創造的,我就不能理解“。理解一件事物最好的方式是把它創造出來,學習的最高標準就是“以教為學“, 我們需要改變學習思維、用戶心態。任何一個真心想要學習的人,必須是個知識產品經理。人人都要做產品,如果想指數級發展,做產品是知識經濟時代唯一的選擇。沒有任何科學原理能證明你做不到,所以你一定有機會做得到。聚焦你想做的事,遇到同類的人,一起改變潮水的方向。
如何成為產品經理?那必須完成使命、升級、悟道和造物四步。
使命決定你的心理能量,也決定你能堅持多久,如果不能回答“你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即如何使用你的生命?“,我們無法找到正確的方向。
確定了使命,需要升級,梳理你自己的核心優勢,以前的知識儲備加上以前的經驗,再加上以前的各項技能,積累到一定程度,等到那個可以技術爆炸的機會,就會成功。成功的路上不擁擠,對手只有你自己,你要去完成你的英雄之旅,就必須腳踏實地地積累,急于求成往往卡住了大多數人。
第三步是悟道,做強勢文化的好產品。
“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強勢文化按照事物的客觀規律辦事,自強不息;而弱勢文化依賴等、靠、要,將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評判一款產品是良幣還是劣幣,看它給用戶植入一種什么文化。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而弱勢文化由于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
強勢文化以現實為前提, 以承擔為起點,沒有奇跡,只有最大限度地利用規則。而弱勢文化卻心存僥幸,心存輸念,沒有獨立的人格。不知承擔,不敢直面事實,總是希望有“奇跡”,希望有救世主幫助其避開規則獲利。簡言之,偷心重。
讀書變現這件事的頂層邏輯就是造強勢文化是知識產品的道,精神拯救的暴利,和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英雄之旅是強者自救,圣者渡人。
英雄之旅模板首先應用在自己的文章上,然后應用在自己的人生上,最后應用在自己的產品里,幫你的用戶完成英雄之旅。最后一步造物。成功關鍵在于“進步回路”和“高頻回顧”,事情并不復雜,復雜的是人。想東想西,執行不下去。
如何創造讀書產品?“凡我不能創造的,我就不能理解“!首先優先選準你比較理解的,有過創造的品類,也就是搞清自己的能力圈,護城河,考慮清楚戰略:“戰什么,略什么“ 。核心的口訣是選題要很垂直,內容要很豐富。選題是知識付費的脈門,選題是一款產品的一半內容,選題就是桃花源的山之小口。要么更好,要么不同,造產品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多看一看外圍,研究市面上知識付費產品的形態,考慮用戶基數是否足夠大,對行業已經有足夠的了解,不要憂愁模式,要了解行業模式。
產品部分包括聽書稿、拆書稿、書單課、做課程、讀書會。
聽書稿的創造心法只有一個就是自然語言。自然語言就是口語化。自然語言創造心法就是交付。做到前傾45度的表達欲和線性,你就能做到交付。
聽書稿是典型的總分總結構,只要掌握由難到易、由高到低、從已知到未知、是非落差這四個技巧,寫出一篇合格的聽書稿并不難。
拆書稿也是使用自然語言進行創作。它的本質是一場線上讀書會,一本書就是一個小型系列課。聽書稿像是一部電影,而拆書稿像是一部電視連續劇,帶領讀者有場景化地完成一次線上學習。
拆書產品不只是對書籍內容的簡單概括,而需要簡要提煉和總結書中較有價值的內容,穿插對故事的思考和看法,提出有身份代入感、有疼點的問題,迅速讓讀者進入閱讀狀態。拆書稿要注重啟發性和趣味性,夾敘夾議。一般來說,“敘“占30%, ”議“占70%。
書單課=聽書稿+主題書單。書單課的造產品心法就是“極致的簡潔源于隱藏的精密”。生產一款產品的時候你的第一使命是服務用戶。“用戶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人“。不要單打獨斗,必須學會和老師、課程、自己、班委、同儕和外部的鏈接。
做課程:這節課重在改變觀念,同儕的分享振聾發聵。
我一直覺得做產品是一件特別高高在上的事,覺得必須是行業精英才能干,再一想到海量細節就打退堂鼓了。可是在互聯網時代,任何人振臂一呼,都可能應者云集。
“不要怕,想到就去做”,“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或專業特長,課程要能幫助別人解決難題”,“不要自己閉門造車,抱團成長速度更快“,“想要構建某個專業的思維體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做一門課”真是句句珠璣。做一件自己的產品正式提上日程。
讀書會:“知識經濟的大幕即將拉起!“知識付費行業的本質就是知識付費僅僅是一個開始,人人都有機會,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就是一場學習革命。
很多事情都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復雜,做一點,是一點。成為讀書會里的核心人物時,其實就是在優化你的人際關系。跑通模式很重要,從零到1做幾期→復制到其他社區→對接企業,豐富企業員工培訓。啟動線下讀書會先盤算下自己的線下資源有哪些,自己有多少真本事,執行環節還要借力打力, 不要自己單打獨斗。
而線上讀書會,品牌定位由三個角度,個人IP,提煉某種精神和服務某個群體。服務某個群體比較推薦,因為你只要能服務好某類精準用戶就好,你最了解那個群體的疼點和需求。
整個課程內容豐富,階梯進階,前面的閱讀、寫作篇,大量輸入,夯實基礎,后面的產品篇,強勢輸出,開拓思路,擴展視野。如能每日踐行,必脫胎換骨,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