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搞讀書活動,每個員工發了兩本書。一本是《活在當下》,一本是《遇見未知的自己》。我一直都喜歡讀書,這一次似乎有了更加充足的理由坐在辦公室里手捧一書,讀了個不亦樂乎。
剛剛讀完《遇見未知的自己》,是臺灣張德芬寫的。書是薄薄的一本,號稱是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說。8、9萬字,讀來很輕松,里面有幾個觀點值得好好地記一下:
1、死亡來臨的時候,會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們的東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會隨時間甚至死亡而改變的。
2、真我就是愛、喜悅、和平。人的本質就是愛、喜悅、和平。
3、很多時候,我們在用語言表達語言不能表達的東西。
4、每個人每天環顧四周,看見的是他想看見的東西,其它的東西大腦會自動排除掉。我們的大腦每秒鐘要處理四千億位(BIT)的信息,但是我們只能意識到其中兩千位的信息。所以,我們都是在選擇性地看東西,并且以此來體驗這個世界上的人事物。
5、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的振動,而觀察者又會影響被觀察者,所以我們創造了我們自己的世界。
6、如果你不斷重復做某件事,在生理學上來說,我們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關系。比方說,如果你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慘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復地為那張神經網絡接線和整合。這就會變成你的一個情緒模式。我們在身體層面或大腦層面產生某種情緒感受時,我們的腦下丘會馬上組裝一種化學物質,叫“勝肽”,隨著血液跑到我們身體的每個細胞,被細胞周圍的上千個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對某種勝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會產生饑餓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氣的話,你的細胞就會讓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發脾氣。
7、一個讓人感覺舒服的人,是一個不批判、全然接受你的人,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是絕無僅有。
8、擔心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放下小我的執著心。看到世界上有三種事,我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無論你有多么愛他,多余的擔心就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吧!
9、人所以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實。脫離這種苦,需要對本然(what is),就是已經發生的事情臣服。接納這種事實,臣服于你因事件而衍生的情緒,不要與它抗爭,不要讓負面的情緒摻雜其中。要記住,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你的抗拒只會讓它變得更加強大。
10、做母親以后,要永遠記得,給孩子無限的情緒上的支持和認同。要接納他的情緒,不去阻止也不去否定,讓他知道他的情緒是正常的,可以接納的。要讓孩子知道情緒就是能量,負能量,會來也會走,讓他學會怎么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無限的愛和支持,不要用轉移的方法教孩子避開負面情緒,更不要壓制孩子的壞情緒。
11、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經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
12、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13、定靜的功夫,是最有效對治我們紛亂思想和負面情緒的利器。它可以幫助你建立覺知,提升你對事物以及自我的覺察能力。在冥想時,我們的身體如如不動,情緒、思想都在嚴密的監控下,你和你的真我可以有短暫的相聚。
14、當你真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你身上散發出來的就是那種能量振動的頻率,然后全宇宙就會聯合起來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東西。發愿、行動、感恩。
15、身體---聯結;情緒---臣服;思想---定靜;身分認同---覺察。接納你自己和你身邊的每個人,你會得到更平和沉靜的自我感受。
讀過這本書,我明白,人的命運的確是由自己的性格寫成的。你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你如何對待你遇到的每件事,每個人,決定了你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而你自己,需要你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發現,去發明,去塑造。正如福柯所說,用一生的每一個時刻,將你的生活塑造成一件藝術品。
這是一本頗有意味的書,真的應當記住這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