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本書作者是日本的佐佐木典士,他認為的極簡主義就是將個人物品數量減至最低,為了重要的事物減少其他事物的行為。
文章分為5部分,第一部分敘述了作者如何成為一個極簡主義者,第二部分告訴了我們物品變得泛濫的原因,第三部分教我們減物法則,第四部分闡述了成為極簡主義者后改變作者的12件事,第五部分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極簡主義不是要讓我們變幸福,而是要讓我們學會感受幸福。
換季清理的時間到了,為了學會減少家中物品,我只著重讀了第三章:減物法則大全。
終極舍棄法則:
先從垃圾開始下手。同一個東西超過兩個以上也要丟掉。舍棄一年沒用過的物品。舍棄因虛榮心而囤積的物品。區分“必要”和“想要”。難以舍棄的東西可以拍成照片保存。不讓家變成雜物間。收納用品要先丟掉,而不是放最后。舍棄“存貨”,例如囤積太多的廁紙等日用品。不要以購買價來衡量舍棄的損失。舍棄不熱愛的物品。舍棄不會再次購買的物品。找別人借或者租用,也是好的減物方法。買一件新物的同時舍棄一件舊物。不要因為便宜或者是贈品而囤貨。糾結要不要舍棄的時候果斷選擇舍棄。
進階版減物法則
將個人服裝制服化。如果5次都想丟的東西就直接丟。減物不是比賽,不要苛責持有物品的人。
作者最重要的觀點:少即是幸福。以前一直自詡為收納達人,到處學習各種收納方法,并且得意于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有收納用品的存在。原來,收納過頭就是極簡主義的大敵。如果你家里空無一物,還需要什么收納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