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日閱讀習慣之53/100)《稀缺》作者塞德希爾.穆來納森
這本書獲得的好評如潮。“真正可怕的是不是資源的稀缺,而是俘獲我們大腦的稀缺心態”、“如果想要什么,不要等著急需的時候才去要,而是要提前積累”。
01什么是稀缺?
稀缺,是“擁有”<“需要”的感覺(所以這種感覺取決于可用的資源和我們自身的體驗)。越是沒有越想要得到,而且想辦法得到,大腦完全被這種需要俘獲。所以稀缺造成大腦被完全控制,如同饑餓的人們日思夜想的事情就是得到食物。當我們經歷任何一種形式的稀缺時,都會對稀缺的事物全神貫注。
我們的思想會自動而強有力地轉向未得到滿足的需要:饑餓的人們想念食物;忙碌的人們亟待完成工作;缺錢的人們西藥不斷地付賬單;孤獨的人們急需別人的陪伴。稀缺造成的后果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會因擁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悅,而是因為它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會強行侵入我們的思想之中。這就是所謂的“稀缺俘獲大腦”。
02稀缺悄悄在后臺運行
稀缺對人類大腦的產生的影響,存在于潛意識中,一種自動自發的潛意識處理過程。無論大腦的主人是否愿意,稀缺都會牢牢地俘獲他的注意力,這樣一來,不僅會影響人們的所見和所見的速度,也會影響人們對周遭世界的認識。比如,孤獨者會關注自身的稀缺情況,關注為數不多的親人朋友,他們會對他人表情中流露出的情緒非常敏感。
因為我們總是將關注點放在稀缺上,思想總是圍著稀缺打轉,所以就沒有那么多精力投入到人生中的其他事物上。這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帶寬“——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兩種能力,分別為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稀缺會降低所有這些帶寬的容量,致使我們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還會減弱我們的執行控制力。
各種類型的稀缺都會導致帶寬變窄,并且會延續且加劇稀缺狀態。
03稀缺的利弊
稀缺會俘獲我們的注意力,并帶來一點好處:我們能夠在應對迫切需求是,做得更好。但從長遠的角度來講,我們損失更大:我們會忽視其他需要關注的事項,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變得不那么有成效。
稀缺心態就是感覺擁有的比需要的少,結果很簡單,人會變得不幸福。所以稀缺會導致不滿的情緒和抗爭。當稀缺心態俘獲我們注意力的時候,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