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總會有那么幾天要自己下廚做飯的,父母偶爾會撂挑子,朋友也不會每天大張旗鼓地與你出去胡吃海喝。所以自己下廚房吧!
我不大愿意采購食材。一來,廚藝所限,很多食材不知如何烹飪,特別是那些對火候有所要求的食物,向來都會讓人頭痛。比如各種肉類。先說豬肉吧,首先你得會分割,這很考驗刀功,切塊兒,切片兒,切段兒下刀位置各不相同,我卻不擅長。接著你得考慮火候,這決定做出來的肉是滑嫩如絲,還是硬如嚼蠟。再說魚肉,我也是曾經做過的,開始躺在鍋里的魚是非常新鮮令人垂涎欲滴,形象極佳,但每次出了鍋便面目全非,零零碎碎再也沒了魚原本的樣子,便也不大好意思端上桌面與人分享。二來,采購食材總是要耗費時間和精力的,而我在選擇上也會比較糾結,大小,顏色品牌……與其糾結浪費很多時間不如直接打開冰箱有什么做什么來得痛快。父母一向佩服我能將普通不過的食材做出美味又不重樣的菜式。至于怎么將普通食材烹飪出不尋常的菜式,秘訣是你必須是個名副其實的吃貨,有顆愛吃的心。
吃貨與生俱來對食物的味道和口感比較敏感,我的很多創新菜和黑暗料理便是這樣做出來的。一次,剛好趕上臺風天,電視上掛了紅色臺風警報,氣氛緊張,窗外呼呼的風聲打在玻璃窗上,劈劈啪啪。不要說不能出門買菜,就算出了門也不會有超市或菜市場仍然開門熱情迎客的。但還是要吃的,打開冰箱,保鮮區兩根茄子,一顆西紅柿,幾枚雞蛋。冷藏區翻了個遍只找到幾顆剩下的牛肉丸和半袋豬肉餡,肉餡是包餃子剩下的。按常理,大家會做一盤西紅柿炒蛋,一盤紅燒茄子,至于牛肉丸也許會做個湯吧。但我卻偏偏不喜歡按常理做菜。第一道菜:攤了幾個雞蛋餅,把肉餡拌入小蔥碎,姜絲,鹽,少許糖和成肉餡兒在鍋里炒香,將肉餡包進雞蛋餅里,雞蛋餃出鍋!第二道菜:將西紅柿用熱水燙一下,去皮,切成塊打碎變成番茄醬,然后把牛肉丸煮熟切花兒,番茄醬加入最基本的鹽,糖,除此之外我喜歡現磨些黑胡椒混在其中澆在牛肉丸上。出爐!第三道菜:茄子切片,將剛剛已經伴好的肉餡再次利用起來,這回夾在兩片茄子當中,裹上雞蛋和面混合的糊中,下鍋煎炸,外酥里嫩非常好吃!
我很少下廚,但下廚還是能夠讓我感受到做菜的樂趣,在廚房里,你可以用最樸實無華的食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屬于自己的菜式,在這里沒有對與錯,好與壞,只有一顆快樂的吃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