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應該很少有人像我一樣,看這部電影時流了四次眼淚。
第一次流淚,是朝圣的人們與家人們揮手告別,轉身磕起了長頭的剎那。他們虔誠的輕拍著手里的木板,狠狠的向地面滑去,頭輕碰大地,再慢慢的起來,尤其看到九歲的小女孩扎扎邁著小小的步伐,跟著大人們磕長頭的時候,內心涌現出一種說不清楚的悸動。從現在開始無論前方有多遠,無論這條路要花多長時間,他們都要以這種方式不斷的前進了。流淚,是為了他們心中的堅定,他們的那份堅定深深打動了我,震憾了我!
第二次流淚,是孕婦次仁曲珍在朝圣途中的醫院里生出了一個小男孩的瞬間。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剛出生的小孩。在電影里,出生的這一段幾乎都被記錄了下來,孕婦在整個過程中痛苦的呻吟,醫生不停的鼓勵著孕婦,不停的壓著她的肚子讓小孩快點生出來,小孩最后終于被健康的生下來了。看到小孩從母親肚子里出來的那一刻深深的被震撼了。原來生命是那么的脆弱,但又是那么的強勁,前期所有的痛苦都是為了這個小生命誕生所做的準備。(沒想過結婚生小孩的我,看到小孩從母親肚里出來的那一刻整個心都萌化了,有了一種生個小孩子的沖動,哈哈。)
第三次流淚,是他們的拖拉機被別人撞壞,他們徒手拉著車廂上山,山很陡,所有的人都來幫忙,每個人都使足的全身力氣推車,接著他們開始唱起了藏地歌謠,邊推車邊唱歌。
"我一步一步向山上走,雪一片一片往下落,
我一步一步向山上走,雪一片一片往下落,
在雪花與我約定好的地方,我想起了我的母親。
我們都有同一個母親,但是命運卻不一樣,
命好的那個做起了喇嘛,命不好的我走向遠方。。。。“
我喜歡他們這種將痛苦轉成快樂的心態,我喜歡他們這種用歌聲和笑臉迎接生活中苦難的姿態。我哭,是因為我感動!我感動于每個人臉上推車的痛苦卻夾雜著笑意的表情,感動于大家為了同一個信念將車推向山頂的齊心協力。
第四次流淚,是劇中的老人楊培在去往岡仁波齊某個清晨安靜的睡去,再也醒不過來的時刻,不是為了他的逝世而難過,而是我感動于他去世時雙眼緊閉一臉的祥和。他也許前半生一直追在牛的屁股后面轉,沒有去過任何一個地方,但是在人生結束前實現了自己愿望,就像劇中所說的“在神山下面去世,楊培這一生已經沒有了遺憾”。那個時刻,我想到了自己,我會像他一樣在死去之前都完成了自己愿望嗎;我會像他一樣,在死去之前這一生沒有遺憾了嗎;我會像他一樣,在死后一臉祥和的睡在那里嗎?我也想到了我的爺爺,我爺爺去世時,我沒有看到他的表情是什么,只是在去世前,病痛折磨的他很痛苦,我已經很久沒有那么像昨晚看電影時那么想念我的爺爺了。人去世了,除了想念,還能做什么呢?內心的回憶,只會讓思念中的我們更加痛苦。爺爺想你了,你的孫女在這里過得特別好,勿念,我會去讀研究生,就像你希望的那樣。
劇中,有太多太多感動我的地方了。在去往朝圣的途中,有一潭水,要不要跪拜著過去,要啊!于是一群人下一秒就撲在了水里,水里的他們衣服濕了,頭發濕了,但是他們的眼里都充滿了笑意。看到這里時,我心里想的是他們不怕麻煩嗎?他們在路上呀,衣服濕了還要換衣服,還要洗,還要晾干!他們沒有想到這是路上嗎,物資有限,又沒有什么專門的地方讓他們晾洗衣服,看到他們眼里的笑意我明白了,因為心中有個信仰,所有的這些都是去往心中信仰之地的過程中正常的事情,來了接受就好了!
當他們被其他車子撞壞的時候,他們竟然讓闖禍的車主走了(因為撞車的車主車上有兩個高原反應的病人),車頭不能用了,他們竟然決定人工拉著車廂往前走。因為目標堅定,所以所有出現的困難對他們來說都不是困難,那只是通往岡仁波齊途中正常發生的一件平常事而已,因為目標堅定,所以遇到問題他們只想著怎么可以繼續朝著目標前進,不會糾結于問題本身,更不會糾結于問題是怎么來的。
我想到自己最近的工作狀態,因為別人的一點問題,讓自己多花了點時間,自己卻在那不停的抱怨,發脾氣。他們對待禍端的態度讓我反思,車頭壞了那么大的事情都輕松的丟棄,為了心中的信仰重新上路了。而我卻為了不相干不要緊的事情耽誤了那么久!生活中,工作總,問題來了,麻煩來了,解決他就是了嗎,難道我們的目標不是為了解決問題,完成工作,享受生活嗎?
我喜歡這部劇,讓我流淚,讓我笑,讓我反思,讓我回憶。
生命中,最幸福的人,一定是那些內心充斥著一束光,并且腳步不斷向那束光靠近的人!
我也要做那個不斷向著自己內心光束靠近的人,無論這個途中遇到什么,發生什么,平常對待就是了!
要做一個被內心光束照耀的自己,要做一個內心充滿信念,不斷向信念靠近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