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每個企業都擁有屬于自己的商業秘密。根據相關高院提供的數據及調研報告,因人員流動或利用職務便利等原因導致的商業秘密泄露或侵權案件,占到相關業務庭案件辦理的大半份額;而傳統上的以商業間諜、盜竊等手段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的案件反而成了非主流。如何在人員流動的背景下保護商業秘密也隨之成為用人單位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
? ? ? ?雖然很多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已經增添了競業限制的有關條款,但在相關商業秘密訴訟中,這些條款卻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發現難、取證難、計算經濟損失難、立案難、判決難及執行難等,并且可能導致相關商業秘密的二次泄露,這些都是企業最后選擇放棄追究員工泄露商業秘密責任重要因素。
? ? ? ?那么,在現在的法律制度下,企業應該如何才能從多個方面采取多種措施,做好事前防范?競業限制與期權掛鉤是否會對員工履行義務更有效果?如何杜絕常見的商業秘密泄露?禁止招攬需要承擔額外補償責任?如何有效開展對競業限制員工的追責活動?
您需要了解澄清的:
1.澄清對于商業秘密范圍及載體的認知誤區
2.有效區別保密義務與競業限制義務的機制與應用
3.獲得潛在泄密及侵權案件的防護或調查技巧
4.對于敏感人員的入職及離職管理形成更加可操作的對策
范疇:
商業秘密保護的重要工具——保密機制與競業限制機制
一、保密義務
(一)保密義務的實質與特征
1.保密義務是否需要額外支付對價?
2.保密義務有期限嗎?
3.常見的保密項目應當涵蓋哪些內容?
4.如何杜絕常見的泄密風險?
5.違反保密義務的法律責任是怎樣的?
(二)違反保密義務的救濟
1.如何通過多久救濟途徑形成“組合拳”來保護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
2.怎樣獲得、固定及使用與違反保密義務相關的證據?
(三)禁止招攬
1.禁止招攬是什么?
2.禁止招攬是否會產生額外補償責任?
二、競業限制義務
(一)競業限制義務的實質與特征
1.競業限制義務與保密義務的差別?
2.如何有效的約定競業限制義務?
3.常見的約定競業限制的誤區有哪些?
4.是否可以將競業限制義務與期權或培訓的綁定?
5.如何單方免除員工的競業限制義務?
(二)違反競業限制義務的救濟
1.競業限制義務的違約責任是什么?
2.如有有效開展針對違反競業限制義務員工的追責活動?
現有法律工具下的人才流動中的商業秘密保護策略
三、人才流動過程中相關爭議的預防手段
(一)基礎措施
1.如何從物理上防控商業秘密的泄漏?
2.如何加強供應商管理?
(二)建立商業秘密保護相關組織和制度
1.如何有效起草保密及競業限制協議文書?
2.保密規章制度有哪些要素應當予以涵蓋?
(三)入職與離職管理
1.如何開展涉密人員的離職管理?
2.如何保護敏感人員的入職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