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美的老公是一名大學老師,性格憨厚,非常顧家, 結婚后兩人恩愛有加,日子過得很是美滿。
但在參加了一次同學聚會后,小美的想法發生了改變,回家后的她,看老公怎么都不順眼,每天都在叨叨:
小麗的老公都當上中層領導了,在單位可受重視了;阿林的老公掙到年薪七位數了,家里換房換車不亦樂乎;就連當時如丑小鴨一樣的亦蓮,她那當高中物理老師的老公,也在課外辦班,一個暑假就賺到近十萬……
小美心理有些失衡,再一看自己老公,工作十年現在還是一個講師,怎么一點追求都沒有,小美好言相勸讓他努力評個教授,卻得不到老公半點回應。
小美那個氣呀,她沒事就數落老公沒志向,目光短淺,老公心里自然也不爽,兩人常常因為一點小事相互間發生爭執,互不示弱,經常針鋒相對,時常是說不到幾句話就要吵架。
小美和我談到這件事的時候,還是抱怨不斷,說老公就是一個榆木疙瘩,一輩子就這樣完蛋了!我勸她: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你當初不就是看中他的踏實,穩重和與世無爭嗎。
小美憤憤不平,這個現實的社會,誰說與世無爭,其實就是在向世人宣告他的無能。
我啞然。
后來我看著小婭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差,她和老公之間的矛盾也因為無法控制彼此的脾氣而越來越大。
去年,兩個人終于走上了離婚的道路,彼此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我們試想,如果小美不是那么愛攀比,如果小美能體諒對方,不隨意亂發脾氣,而她的老公也能控制自己,也許就不會走到這個結局了。
02
“再說一次!校褲在你的衣柜里,第二個柜子里面,你去找,抓緊點,要遲到了。”
“就在衣柜里面!你看仔細沒有!晚上回來如果我找到的話,看我怎么收拾你!”
“再找再找!找不到就不要穿了!”
一大早,坐公交車上班的途中,身邊一女人一連接了好幾個電話,剛開始還輕言細語,最后幾乎是以咆哮的聲音在吼叫。
我能想象到,電話那頭,孩子的著急和委屈。
掛了電話,女人還氣呼呼的,“五年級了,連自己的東西都找不到,白長這么大了,一點用沒有。“
我們總是會遇到煩心事,火氣一上來,完全控制不好自己的脾氣。
03
“煩死了,這個方案改過五次了,再通不過老娘不干了!”
同事剛從領導辦公室出來,把手中的文件夾一下甩在辦公桌上,以此發泄心中的憤懣。
方案一次又一次被領導全盤否定,同事剛開始還耐著性子去改,慢慢地,改得自己都有了抵觸:明明自己這么努力,費了這么多的心思,耗掉多少腦細胞,還是得不到認同,她感覺整個人都要崩潰了!
同事自顧自發了一通火,末了,該干啥還是干啥。
04
之前看過德國繪本大師Jutta Bauer的一個繪本作品——《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描述了一只愛發脾氣的烏鴉,再一次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后,孩子嚇得全身都分散開來,腦袋、身子、翅膀、嘴巴、尾巴分別散落在不同的地方。
烏鴉媽媽四處尋找,終于找齊了孩子的身體,并把它們縫在了一起。
凡是看過這個繪本的孩子,都能明白其中的含義,那就是孩子的身體是縫好了,可是留給他的痛會是永久的。
這么簡單的道理連孩子都懂,但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又有幾個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發脾氣呢。
05
經常聽人說:發脾氣時智商為零。
在愛情里,一方如果脾氣不好,愛發火還愛摔東西,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長此以往,那么另一方也很有可能會被帶入不良氛圍中無法自拔。
在家庭里,如果媽媽愛發脾氣,會長期讓孩子處于一種恐懼的情緒之中,長期以往,孩子的脾氣不是變得暴躁易怒,就是膽小懦弱。
發脾氣產生的氣場會讓彼此的感情受到傷害,會讓家庭的溫馨蕩然無存,就算一方進行忍讓與寬容,她愛你的心慢慢的也會傷痕累累。
所以說愛發脾氣,是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