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寫作遇到了瓶頸,無論我寫什么內(nèi)容都不對勁,刪了又刪。
碰巧看到一本榮獲法蘭西學院最佳小說獎的書《真相》。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新銳作家馬庫斯,跟我遇到了同樣的寫作障礙,我企圖通過看書來化解這一難題,他倒是可以向全國知名的文學作家兼良師益友請教,不過沒想到竟然引發(fā)出一樁30多年前的謀殺命案。
我以為這只是一部簡單的懸疑推理小說,沒想到這本書還介紹了相當多的寫作技巧。仔細讀了讀,跟目前的困境挺搭的。于是做了下讀書筆記,希望能對所有想要寫作以及遇到寫作障礙的寫者有所幫助。
1.怎樣才能寫出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的情感?
這就是你作為作家的工作。選擇寫作意味著你必須能夠更好地捕捉各種感受,然后把它們傳達出來。
寫作,就是讓你的讀者看到一些他們可能看不到的東西。如果說,只有成為孤兒才能寫出孤兒的故事的話,我們就會遇到更大的麻煩。因為,這意味著你不能說出關(guān)于母親,父親,狗,飛行員和俄國革命的事情,因為你既不是一位母親,也還不是一位父親,你不是狗,也不是飛行員,你也沒有經(jīng)歷過俄國革命。
如果每位作家只能寫出自己的故事,文學就會變得很可悲,也會失去它所有的意義。
我們有權(quán)利說出所有的事情,所有感動我們的事情,沒有人能對此指指點點,因為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和周圍其他人都不一樣,那就是寫作,而所有的奧妙都藏在那里。
目前大部分的人的寫作困境,一是因為自己文筆不夠,寫不出哀怨情仇;二是因為自己是個沒有故事的人,人生沒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
可自己身邊的朋友也沒有足夠的故事,怎么辦?
那我們可以從周圍環(huán)境中汲取靈感,捕捉素材,然后準確地將它們傳達出來。
2.書中的人物都是從什么人身上得到靈感?
所有的人,一位朋友,一位家庭主婦,一位銀行的柜臺員工。
但是請注意,不是這些人本身激發(fā)你的靈感,而是他們的行為,他們做事的方法會讓你聯(lián)想到你小說中的某一個人物會做的事情。
這一點我倒是第一次看到,我要好好記下來。
不過說真的,我沒有想到,我們除了要觀察這個人,還要在意對方的行為模式、思維習慣。
3.寫作的天賦并不是體現(xiàn)能否正確地寫好,而是體現(xiàn)在能否賦予生命以意義。
文字的意義大于文字本身。我們能夠給我們選中的詞賦予一定的意義。你需要在你的書里不停地重新使用一個詞。
比如說海鷗,你對別人說“馬庫斯就是那個寫海鷗的作家”,下次當別人看到鳥類或者聽到“海鷗”這兩個字時,就會下意識聯(lián)想到馬庫斯。
詞語每個人都能使用,而你卻要把這些詞變?yōu)槟阕约旱脑~。這就是甄別一位作家的標準。
相當于文章的個性化標簽。
比如說,我一看到“理財”就能聯(lián)想到三公子、水湄物語這兩位作家。
一看到“溝通圣經(jīng)”就能聯(lián)想到鼴鼠的土豆。
一看到“演講”就能聯(lián)想到剽悍一只貓。
4.一篇好書(好文章),并非僅僅是由它最后的那幾句話所決定的,而應該是此前所有的內(nèi)容共同作用所產(chǎn)生的合力的結(jié)果。
那些令我們情不自禁點贊喜歡甚至轉(zhuǎn)發(fā)的文章,除了里面作者真實的人生感悟,還包括整篇文章給我們的整體感覺,那種體內(nèi)忍不住涌起一股強有力的情感。
5.我對我正在寫的東西很不確定,我不知道我寫得好不好,是不是值得我花這么大功夫?
有一天,當你對你正在做的事情感到懷疑時,就去跑步吧,直到跑得快要失去意識。然后你就會感到內(nèi)心中升起一種征服的欲望。
村上春樹這么執(zhí)著于跑步,想必也是在一次次跑步中,被汗水模糊眼前視線的同時,一次次在心中涌起“再堅持一下、我要試試看自己的最大潛力、我想征服寫作”這種信念。
6.有時候,你會感到很沮喪。永遠不要讓疲倦或者恐懼占據(jù)你的心,恰恰相反,你要利用這些壓力來促使自己前行。
寫這篇文章時,甚至是之前的文章,無數(shù)次我都陷入到對自己寫作能力的否定中。
我恐懼,我疲倦,我害怕,我無能為力。
不,我要再試一次!
就有了現(xiàn)在你看到的這篇文章。
7.寫作的目的不應該是讓別人讀你的書,寫作是為了讓別人聽到你想說的話。
8.所有人都會寫作,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作家。
9.要成為作家,首先要學會真正地生活。
如果你是個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卻來指導安排讀者的日常生活情感飲食。這不是很荒謬嗎?
10.怎樣才能成為作家呢?
永遠也不要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