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自控力: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心理學課程》
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文化發(fā)展出版社2012年8月版
學習目標:通過本拆頁的學習,學習者能夠運用意義轉(zhuǎn)換法,實現(xiàn)從我不要到我想要的轉(zhuǎn)化
R原文片段? P14頁?
遠離節(jié)食的減肥
如果不戒掉高熱量的食品,還有沒有別的方法來減肥或改善健康狀況呢?最新的研究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當然,我不是說那些神奇的藥丸——那些號稱可以幫你燃燒脂肪的藥丸,實際上卻會在你蒙頭大睡時讓你增重。加拿大魁北克拉瓦爾大學的科研人員進行了一項獨特的研究。他們關(guān)注的是被試者應(yīng)該吃些什么。他們沒有列出哪些食物是不應(yīng)該吃的,也不關(guān)注減少攝入的卡路里,而是說明適當?shù)氖澄镉欣谏眢w健康,能使人快樂。這個項目要求被試者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來改善健康狀況,比如體育鍛煉,而不是思考什么是不能做的,或哪些東西是不能吃的。
從本質(zhì)上說,這個研究項目把“我不要”變成了“我想要”的意志力挑戰(zhàn)。他們讓被試者把追求健康當做任務(wù),而不是把抑制食欲當做任務(wù)。這個研究展示了,把“我不要”變成“我想要”是行得通的。2/3的被試者聽從了研究人員的建議,他們的體重顯著減少,并在接下來的16個月里保持減肥成果。(和你最近的節(jié)食結(jié)果比一比吧。我相信,平均只需16天,你減掉的體重就會反彈。)他們]還提到,在參與這項研究后,被試者對食物的欲望降低了。他們在壓力、慶功宴等可能引發(fā)暴飲暴食的因素面前也更能控制自己了。重要的是,那些對食物的態(tài)度最搖擺不定的女士反而減肥效果最明顯。少一點冷冰冰的禁止,反而讓她們更能控制食欲了
意志力實驗:把“我不要”變成“我想要”
即使是不打算減肥的人,也能從把我不要”變成“我想要的成功中得到啟發(fā)。當你面對“我不要”的巨大意志力挑戰(zhàn)時,可以試著采取以下策略
除了“我不要”,你還能做什么來滿足同樣的需求?許多壞習慣都是為了滿足一定的需求而形成的,這些需求可能是減少壓力獲得愉悅,也可能是尋求認同,你可以關(guān)注這些需求,用有同樣效果的健康的新習慣來戒掉壞習慣。我的一位學生想戒咖啡,所以就用喝茶來代替喝咖啡。茶和咖啡有幾乎相同的作用,能給你休息的機會,能提神,能端著到處跑,而且不用攝入那么多咖啡因
如果沒有了壞習慣,你還能做些什么?你可以做其他有趣的事來代替壞習慣。大多數(shù)的癖好和消遣需要從生活的其他部分抽調(diào)大量時間和精力。有時,關(guān)注錯失的機會比試著戒掉壞習慣更有激勵作用。我的一位學生是電視真人秀的發(fā)燒友。但當她為自己設(shè)定了提高廚藝”的目標時,她就成功關(guān)掉了電視,并把更多時間放在琢磨廚藝上。(她成功的第一步就是用廚藝節(jié)目代替真人秀,接著從沙發(fā)上移動到廚房里進行實踐。)
可以通過重新定義我不要”的挑戰(zhàn),把它變成我想要”的挑戰(zhàn)嗎?有時,同樣的行為會被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支配。舉個例子來說,我的一位學生把“不要遲到”重新定義為“做第一個到的人”或“提前5分鐘到”。這或許聽起來沒有太大的不同,但他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更有動力了,也沒那么容易遲到了。因為,他把“按時到達”變成了一場他能獲勝的比賽。如果你關(guān)注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自己不想做什么,你就可以避免“反彈”效應(yīng)帶來的危害如果你想做這個實驗,請先花一周時間來關(guān)注你想做什么,而不是你不想做什么。在這周的最后,想一想你在舊的我不要”挑戰(zhàn)和新的“我想要”挑戰(zhàn)中分別表現(xiàn)如何。
I拆書家講解
這個拆頁講:當我們面臨“我不要”做的事情的時候,通常覺得“不做這件事”特別難,就需要我們用意志力來去挑戰(zhàn)它。回想一下,當我們面對“我不要”的時候,會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呢?“天啊,太難了”“我做不下去”“我好無奈”,然后就沒有力量前行了。也就是說,當你關(guān)注“我不要”的時候,一是情緒,二是行動。譬如你要減肥,本來你不應(yīng)該吃甜食,但你沒有控制住就吃了,吃完后就有抱怨的情緒“我減肥沒有成功”。拆頁中給出的兩個案例,都實現(xiàn)了從“我不要”變成“我想要”的成功逆襲。
但如何實現(xiàn)“我不要”變成“我想要”呢?拆頁中為我們提供了2個方法:
1.意義轉(zhuǎn)換法:把負面的情緒或行動轉(zhuǎn)化為正面的情緒或行動。用于同一時間內(nèi)必須要做的事情。要賦予新的意義,把否定詞變成肯定詞,否定的行動變成肯定的行動。
所以,當我們每一天說到一些負面詞匯或否定詞匯的時候,我們能有意識地把它轉(zhuǎn)換為正面的詞匯或正面情緒的時候,就是把“我不要”轉(zhuǎn)化為“我想要”的狀態(tài)了。
舉例:
不要遲到——提前5分鐘到,做第一個到的人
別摔了杯子——抓緊它慢慢走
這個ppt不應(yīng)該做出這樣——這個Ppt可以改善的點有
不要說同事壞話——請尊重同事,珍惜同事友誼。
其實就像對待孩子一樣,多用正面詞匯,少用負面詞匯。當你對孩子說“不要跑快”的時候,她根本不會聽的,這時你就再次強調(diào)“不要跑快”,孩子的大腦里接受的信息就是“跑快”,這兩個字就在大腦里了。不如說“跑慢點”孩子接受到的是“跑慢”。不過說啥她也不會聽的,就讓她去跑好了。
2.用新的習慣來代替它。用于同一時間內(nèi)可以做,但不一定要做的,可以用其他來代替。比如拆頁中的發(fā)燒友,就是通過用廚藝節(jié)目這一新習慣成功代替了真人秀節(jié)目。
A拆為己用
A1(聯(lián)系過往經(jīng)驗)
這段時間一直在關(guān)注孩子負面情緒的引導,和孩子一起外出就餐時,本來孩子很高興的在玩餐墊,雖然我體會不到那種快樂,但能看出她很快樂。忽然她把黑乎乎的餐墊一下子放到碗里去了,當時自己很迅速的把碗搶過來并放到其他地方。她接著就害怕了,跑到爸爸那里哭。我看到后也很內(nèi)疚,過去跟她道歉,她哭的更兇了。其實是自己的負面情緒傳給了孩子。
A2(規(guī)劃應(yīng)用)
孩子的情緒都是模仿成人的,想要孩子好,家長首先要變好。孩子有了負面情緒先不要否定,找到家長的根源,從自己做起。想想我們想的是什么,我想要的是能對孩子溫柔開放。用正面管教的方法管教自己。
不要對孩子發(fā)脾氣——每天溫柔的陪孩子一個小時
不應(yīng)該在孩子面前因孩子生氣——隨身帶本笑話大全
不要想著做個完美媽媽——做我自己
每天晚上十點一篇心情日記。
每天和孩子融洽對話半小時。
正面負面詞匯:
否定詞:不要、不想、不愿意、就不、才不、不讓、不應(yīng)該、不可以、不得、不然、必須、“不”、“弗”、“毋”、“勿”、“未”、“否”、“非”……
肯定詞:請、要、想、愿意、試一試、是、就是、對、絕對、然、當然、肯、肯定、好、可以……
負面情緒詞匯:懊惱、埋愿、自責、皺眉、怒吼、絕望……
正面情緒詞匯:樂觀、自然、自信、篤定、坦然……
多數(shù)人在沖向目標、遇到困難的時候,會產(chǎn)生負面的情緒,從而帶來的是錯誤的行動。此時我們要做的是,嘗試運用意義轉(zhuǎn)換法,多關(guān)注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自己不想做什么,這樣的話就會離成功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