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什么是落后
我認為,落后是在比較之下才會出現。但是每個人比較的標準的不一樣,每個人所定義的落后就不一樣,自己所定義的落后指導自己怎么不落后并造就一個現在這樣的你。
在學校,60分的“及格線”告訴我們40%以后的人都是落后
只有20%的人占有了這個世界中有限資源的80%的“二八定律”告訴我們,其實20%以后都是落后
進入21世紀,有一個重大的變化正在揭示更為殘酷的事實:弄不好,百分之一之后全是落后
過去,我們通常憑感覺,覺得平均水準以上就是不落后了......
人們的感覺總是有偏差的,經常被用來證明這一點的是這樣的一個現象:“接近90%的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處于平均水準以上”。這明顯是不可能的,可落到自己頭上的時候,“感覺自己就是平均水準以上啊。”
其實更為深層的原因是:我們并不能通過感知自己的周遭來判斷自己是否處于平均水平以上。
即使比較,我們只能跟自己所處的環境里,所接觸的人作比較,不是有句話說:你的工資水平,是跟你最近的五個人的平均。于是,一個井底之蛙 在一群井底之蛙的世界里確實處于平均水平以上又如何呢?
移動聯網相當于已經連接了所有人,所有人被連接起來的結果就是,我們所能感知的世界,不僅僅局限于我們的周遭,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已經可以盡量感知這個世界的全部”,無論那感知是膚淺的還是深刻的。
別的不說,僅僅簡書這一個平臺,就讓我知道這世界上有多少那么厲害又那么努力的人,讓我知道原來自認為很努力的自己,跟他們比起來真的是差很多。所以,現在的狀態就是,一直在努力的路上,卻從未滿足。
當每個人都被連接在一起的時候,對于知識的渴求是異常強烈的,因為差異明顯可見。甚至,這種渴求衍生出另外一種情緒——恐懼,害怕落后的恐懼。
為什么自己從不滿足,就是因為這樣一種恐懼,無論是知乎還是簡書 ,上邊各種牛人發的帖子讓我清清楚楚看到了另外一群人的存在,讓我清清楚楚的意識到自己的差距。所以,現在并不像高中一樣,只跟自己班級的人比成績名次,互聯網的出現,讓我們盡可能的感知這個世界,并在這個世界里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進步的路上總會伴隨著一種狀態--焦慮,焦慮自己的現狀,焦慮自己怎么進步的這么小,自己怎么成長的這么慢,經歷過很多事情,還是會犯一些低級的錯誤。
焦慮使用得當的話,就是有價值的。因為恰當足夠劑量的焦慮,有一個很好的替代詞匯,叫做“危機感”。放心,我們一定會有辦法解決“危機感”所帶來的焦慮。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有了兩個屬于未來的目標:
1、早晚有一天,我們要做到不再為了生活而出賣自己的時間。
2、早晚有一天,我們要做到不落后,成為前百分之二十,甚至前百分之一。
有這么一部分人:你看,你的同事和朋友都在玩,你也要適當的玩,更何況你的水平是在大多數水平之上的。用這種手段麻痹自己的人,其實不在少數,他們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永遠只選擇“比下有余”。
當你自認為你在身邊這個圈子里屬于平均水平之上時所產生的比較好像是自然而然的,因為你身邊即使有比你好的,也比你好不了哪去。跟你周圍稍微厲害一些人比較,也沒有太焦慮自卑,畢竟你可能別的方面要比他強。跟你周圍稍微比你次一些人比較,就會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
當然,這種優越感讓人舒服的忘乎所以,現在就明白為什么那些人會選擇“比下有余”來麻痹自己了吧。一方面:自己的圈子太狹隘,自己就是一群井底之蛙中的一只。另外一方面:就是止步于“比下有余”優越感。
“勞逸結合”固然沒有錯,不過它不應該成為逃避的借口,實際上,能否拉開差距都取決于你是否硬著頭皮把最難啃的部分啃了下來。
一個關于學英語的話題讓我很是觸動:
讀者XXX:有時候,僅僅比別人好一點點是沒有用的,必須強很多才能體現出來優勢。例如,很多人都會一些英語,發一句英文的朋友圈,但很少有人能把一本英文原著看下來,很少有人能與外國友人談論哲學與文化,很少有人可以寫一篇英文文章。
李笑來:在學英語方面,大部分人掉進去的坑就是:對自己要求太低。我當初寫博客的時候,有人留言說自己看國外的網站,大約30%完全沒問題,50%不會的單詞在十個以下,20%不會的單詞在十個以上。這究竟大概在什么水平。
我當時回復的比較直接:如果你讀一本中文的《讀者》讀到這個程度,這究竟大概在什么水平?我相信你的回答應該是:這和文盲基本沒啥差別。其實不光學英語,任何技能的打磨,都應該盡量的用一個高標準去要求自己。
還有一個讀者留言說:以前我的口頭禪就是“差不多就行了”。于是我上著差不多的學校,找了份差不多的工作,賺著差不多的工資,和差不多的人約會,過著差不多生活......
為什么那么多嘴上說著“平平凡凡是真”卻心有不甘,因為總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跟自己說:差不多得了。
每一件事做到領先的人不多,每一件事都做到差不多的人卻不少。因為從來沒有跨過那到門檻,大部分人都會習慣性地低估門檻的高度,認為自己已經到了跟前,再邁出一步就能踏入領先的行列了。想要打破這種“差不多”的心態,最好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足夠好。
最后,一定要踐行,不然就是下一個----“懂得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