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薩利機長》上映第一天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和想象中的空難電影不同,這部電影節奏緩慢,沒有驚險刺激的大特效場面,影片用非常多的篇幅細致的刻畫了薩利機長的心理狀態。
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是,對人物的心理刻畫達到了非常細致入微的程度,我從這部電影里,可以清晰的看到薩利這個了不起的男人,在經過了緊急迫降成功事件以后,被媒體大幅報道塑造成全民英雄,這整個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和心路旅程。
從飛機起飛時輕松寫意的心理,到飛機剛升空遭遇鳥群襲擊導致雙側引擎失靈時的震驚心理,再到有條不紊的做危機處理時臨危不亂的心理。
從決定緊急迫降紐約哈德遜河時的破釜沉舟、不成功就成仁的心理,到迫降成功后劫后余生的心理,再到全體機組人員離開飛機以后,望著河上的飛機時的沉重心理,到給家人打電話時慶幸迫降成功的心理,再到希望相關人員盡快清點獲救人數的急切心理。
從得知全體機組人員全部獲救時如釋重負、激動不已的心理,到面臨運輸安全委員會的事故調查時的焦慮心理,再到面對被媒體報道成全民英雄的處境時自我懷疑、焦慮不安的心理。
從面對家人時那種深沉的愛的心理,到害怕因自己讓家人生活陷入困境的自責、不安心理。
當薩利對副機長說出“40年來,我在天上安全接送了100萬個乘客,卻可能因為408秒發生的事情接受裁決”這句話時,我能強烈的感覺得到這個男人此時的無奈和心酸。
當薩利夢見媒體報道此次緊急迫降是自己失誤時驚醒時,我可以感覺得到這個男人此時的自我懷疑、不安、恐慌的心理。
當薩利打電話要求自己的同事提供幫助去驗證自己關于時機的想法時,我可以感覺到這個男人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自己正名的急切心理。
到最后在運輸安全委員會組織的聽證會上,從薩利不慌不忙的陳述時的鎮定心理,到要求在真人模擬中加入35秒反應的強硬心理,到看到真人模擬失敗以后對自己駕駛技術、隨機應變能力的肯定心理,到聽完駕駛艙完整錄音以后為自己和伙伴驕傲自豪的心理,再到影片最后塵埃落定時如釋重負的心理。
很少有電影會采用一個被人民大力肯定卻被相關機構質疑的這樣一個全民英雄的視角去陳述一個事件。
以上段落我之所以會用如此多的篇幅去詳細的描述薩利的整個過程想心理狀態和各種心態變化,是因為我認為,如今社會上有不少類似薩利機長這樣的全民英雄,TA們從一個籍籍無名的普通人,因為一些契機,被媒體熱炒而變成德高望重的名人,那TA們的心理狀態是否和薩利很相似呢?
我們的全民英雄們,是不是也經歷了薩利機長那樣,從榮譽加身的喜悅心理,再到承受壓力時的自我懷疑、焦慮不安心理,再到害怕失去現有一切的恐懼心理呢?
面對媒體鏡頭時,全民英雄們總是正能量滿滿,積極向上,可是鏡頭之外,TA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TA們也會有常人的喜怒哀樂,TA們面對質疑時也會焦慮不安,面對壓力也會失眠多夢,面對家人也會內疚自責。
如果說欲戴王冠必成其重,按理說全民英雄們得到了全民擁戴的至高榮譽,TA們就要承擔榮譽帶來的壓力,但是我們可否從另一個角度去解讀呢,比如說得到這些榮譽并非TA們的本意,TA們其實是被媒體、被人們推上榮譽殿堂的,TA們被動的站到榮譽殿堂以后,卻要獨自承擔害怕各種壓力和失去榮譽的恐慌,這對TA們來說是否過于沉重?
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榮譽加身的全民英雄們,是孤獨的英雄。
而作為普通大眾的我們,對這些孤獨的英雄們,能否多給一些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