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議來自上周末家長會季老師的分享。
上周學校家長會,孩子非常重視。出門前千叮萬囑:不要遲到、手機靜音、為防我坐錯位置,還給我手繪了一張座位示意圖。
感恩季老師、徐老師、林老師的諄諄教導,苦口婆心。我們如此幸運,很好的學校學風班風,很負責又有方法的老師。
作為家長,會上收獲很多。知道后做到,做到后方能得到,所以梳理出來以利消化和落地。
2
班主任季老師給出了一個算式讓大家思考:
5+2=?
5+2等于幾?5和2分別代表什么呢?
5指孩子一周在學校的5天,2是雙休的兩天。等于多少?習慣性思維等于7,沒有,季老師指出:沒有這個答案。要么大于7,要么小于7等于0,沒有等于7的。
怎么樣的情況屬于大于七呢?這樣的孩子學習比較輕松的作業,作業很整潔,周末安排很豐富,娃很自信,有特長,在學校表現突出,樂觀向上,那這樣的孩子,家長一般情況下都會具有不指派不威逼,陪娃玩的特點。
怎么樣的情況小于七?這樣的家長陪伴不多,威嚴威逼型,孩子的作業正確率低,室外活動也非常少,一旦作業完成,立即進入電腦電視和游戲模式。
還有一個選項——等于0,這個非常無奈,老師從周一開始在學校進行調整糾正習慣,調到周五,差不多正正好上正軌,雙休,經歷電視和零食模式,父母不管,周日匆匆補作業收尾,所有的努力就都歸零了,周一一下子又回到了解放前,進入惡性循環。
3
相信每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寶爸寶媽都希望成為智慧型家長,如何修練呢?季老師給了三個建議:
一、關注
關注孩子的動態。這里的關注不是監視,季老師說,用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就如暗戀。
對于孩子的關注要做到——心中百般牽掛,表面不動聲色。甚至也可以制造一些事件或者情境,來為教育孩子服務,看似無意,實則有心。
那么關注哪些內容呢?A、孩子學習,B、孩子的思想動態,C、學習習慣。
和笑很幸運,從親子時間管理課堂收獲的睡前悄悄話讓這樣的關注輕松達標。和娃的關系,也不是監督者,而成為了跑友,好朋友,同學。
二、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生活
可以創造機會,經常和孩子去比賽呀,考試啊,也可以和孩子去聊聊開心事,當然還有負面情緒,要及時發現,給予正面的引導。
這一點,低年齡段的寶貝特別建議家中配備小黑板,給娃當小老師的機會,優點多多:不用盯著娃復習,娃備課、批閱試卷都是主動的學習和復習;站在另一個高度教會他人,也是學習效果金字塔中最高效的方法;有更多的表達機會,會更自信。
最近娃做老師我做學生的機會變少,重新重視起來。
三、恩威并施
家長要懂得角色轉換。要有家長的威信,也要會玩得象個孩子。
對孩子,要講話算話,要獎罰分明,要說話算數,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作為家長,要學會表揚。好就是好,表揚的同時不要去給“但是”。有待提高的,另外話題另外處理。這一點我需要修正。
4
成績是次要的,孩子的善良、正直、勇敢才是育人之本。
努力修練,做智慧型家長。媽媽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