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風味調料,讓我想起一件往事,10多年前隨一個考察團出國學習,回國前一行人去逛超市,一位男士買了十多瓶各式醬料,讓我很詫異,“你買這么多做啥呀?”我很傻冒的問。“自己吃加送朋友.你看這些拌了吃,這些蘸著吃,這些可以做菜,都很好吃的,你也買點回去。”他一邊給我看醬料一邊指點著,我應著,但卻還是不太明白,因為那時的我飲食很傳統,基本不知道傳統調味料以外的東東,加上我懶得拎東西,所以終究沒有深入請教也沒有買。不過這件事也讓我開始關注傳統調味料以外的各式風味調料。經過這些年的尋尋覓覓,篩篩選選,一些風味調料逐漸成了我們家的常用調料。下面就說說它們:
01蠔油。蠔油是用蠔(牡蠣)熬制而成的調味料。選擇它進入自家廚房,是因為愛上了蠔油生菜。在使用蠔油的過程中感覺它還比較適合做茄子、卷心菜、大白菜、娃娃菜、甘藍、西葫蘆、金針菇等菜肴的調味料。也適合放在一些需要提鮮的餡中。還有要說一下的是蠔油是極易發霉的。我最初用的時候,沒用到一半就壞了,所以后來吸取教訓,開啟后就放入冰箱冷藏,買的時候也選擇小瓶裝的,以保證新鮮。
? ? 02剁椒。說到剁椒自然會想到“剁椒魚頭”。“剁椒魚頭”以魚頭的“味鮮”和剁椒的“辣”為一體,蒸出來的魚頭肉質細嫩、鮮辣適口,風味別具一格。但家庭自制總感覺味道不及飯店。有一次逛超市發現有專門的“魚頭剁椒”賣,就買回一瓶試用,這下蒸出的魚頭口感純正了很多,細究其因就在于使用的剁椒。最正宗的剁椒當是以紅鮮七姊妹辣椒、食鹽等原料制成,如果再加入茶油和其它調味料那么這種剁椒的口感就更佳了。所以如果在做蒸魚頭時,適當加入該種“魚頭剁椒”就能順利做成味道純正的“剁椒魚頭”了。推而廣之用其蒸魚、蒸金針菇等口感也都是不錯的。
? ? ? 03生姜粉。生姜是常用的調料品,有去腥、增香、提味、促進消化之功效。平時做菜用鮮姜甚好,但也有使用時的缺憾:一是切末比較麻煩而且拌在餡料中略顯粗糙不是所有人都喜食;二是鮮姜易腐爛不易存放。而生姜粉就能較好解決這兩大問題。于是品牌生姜粉就開始進入廚房,與鮮姜各負其責,生姜粉用于拌餡及腌制魚肉蝦仁,鮮姜用于直接下鍋烹煮之需,這樣生姜的作用得到最佳發揮,“懶人生活”也添新隨員。
? ? ? 04 咖喱。咖喱是由姜黃為主料,另加多種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復合調味料,具有特別的香氣。第一次吃咖喱飯就愛上了咖喱,愛它的辛辣、刺激、霸氣;愛它的溫柔、銷魂、親昵。然而當在超市買了咖喱粉回家做咖喱菜時,卻大失所望,找不到那種讓人心醉的味道,直到遇到了“好侍百夢多塊狀咖喱”,才又找回了那種愛煞人的味道。一直不明白同為咖喱為什么味道差別那么大,直到寫這段文字時才終于弄明白原由了,原來咖喱的配方是不盡相同的。看來買咖喱還得找準適合自己口味的
? ? ? 05炸醬面拌醬。炸醬面是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記得韓劇中經常有主人公吃炸醬面的場景,看著主人公津津有味的樣子總是特眼饞。于是買了拌面醬來自制,卻總覺得不像是那么回事,直到在天貓超市遇上了北京風味炸醬面拌醬才有了地道炸醬面的感覺。原來北京風味才是最正宗的,韓國的炸醬面也是源于中國哦。真為中國的面食文化驕傲。有了正宗的炸醬面拌醬,不喜歡吃面的人也愛上了面條,說實話如果沒有各種醬料和菜碼,對于南方人來說,面條可真不這么誘人。
06純芝麻醬
? 不知什么原因,以前家里一直都不怎么食用芝麻醬、花生醬之類的醬料,所以我做菜也不會用。有一天婆婆說電視里做菜都放芝麻醬,就想著買瓶試試。在天貓超市里挑來挑去,覺得還是純芝麻醬比較好,因為它只用優質白芝麻或黑芝麻加工而成,沒有加入其它調味料,使用時可自由搭配。買回來后,婆婆主要用于做菜,而我主要用于配面包和饅頭,在芝麻醬中拌入蜂蜜,涂在面包或饅頭片上,那味道香甜可口,可以說是超級美味。因為這樣食用很享受,所以我也就懶得費勁放入菜中了。喜歡上芝麻醬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它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很高的保健價值。
? ? 風味調料拾貝寫到此要暫停了,之所以選擇上述6種與大家分享是因為這些是在自己的廚房實戰中新找尋到并喜歡的。事實上還有一些調料我也比較喜歡,比如老干媽、花椒鹽、黑白胡椒粉、十三香粉、五香粉、甜面醬等等。新近還購買了白味噌,等用一段時間再來分享哦。